不过他倒也没有显得有多么的遗憾,毕竟他原本也只是听大姑的话随意的报了名,平常工作比较忙,也没怎么好好复习,这样的结果倒也不出乎他的预料。
除了古家人,古明妍舅舅家的宁致远表哥,还有周天宇和楚印辰,也报名了考试。
楚印辰这人还是在一周前的来信中,才跟古明妍说了他通过了京都那边资格考试的事儿,拿到了高考的入场券的。
合着这人之前是对自己没信心,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通过资格考试,这才没告诉她他也要参加高考的事儿的。
1977年12月9日、10日,陕省高考正式开始。
即便古明妍前世参加过了无数场考试,比高考阵仗更大的考试也不是没有过。
但是,出乎意料的,原本以为自己不会紧张的她,在踏上考场的那一刻,还是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下身子,心跳也加快了许多。
看着考场上跟她后世参加的每场考试基本面对的考友都是同龄人所不同,进入考场的有很多看着都是快三十岁的人了,甚至还有那带着孩子来参加考试的母亲。
这样特别的考场,让古明妍切实的体会到了,这一场早已在心里被她列入计划,将其看作是一个小小的跳板的考试,对于大部分这时代的人来说,其深刻的意义远不是她所能理解的了的。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改变他们未来命运的钥匙,是对他们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受的种种苦难和波折最好的补偿。
看到了考场里众人眼中的激动与郑重,古明妍此时也开始端正起了心态。她也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这场考试,才不算是轻视了千千万万人对这场考试的恢复所作出的努力和期待。
因为是在冬天里进行的考试,古明妍又是个怕冷的,所以,考试期间,宁荣薇给她准备了两个暖水袋。
临出家门的时候刚刚灌的滚烫的热水,一路揣在怀里也没放凉,足以让她支撑一上午的考试了。
这年代并不讲究什么陪考,但是宁荣薇和古建国两个还是双双请了假,跟白敬龄、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几人一起,做好后勤工作。
古建国宁荣薇两个负责接送三个孩子,三位老人则是在家里做饭,保证孩子们考试期间吃得足够营养健康。
考完最后一门理化出考场的时候,古明妍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放松后的放空的感觉,像是那种终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后的空虚之感。
不过这种怅然的情绪,在古明妍看到考场外的父母和早早跑出来的两个哥哥的时候,瞬间就消散了,留下的只有因为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对自己宠爱有加的亲人的幸福的感觉,在古明妍心里暖暖的流淌。
高考结束后,原本只是请假参加考试的人,都继续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之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焦心的等待着成绩的公布。
而剩下的那些破釜沉舟干脆辞职在家专心备考的,诸如古明中古明国两兄弟的人,则又变成了无业游民的状态。
不同于别家对于孩子能不能考上的焦虑忐忑,古家上下,对于家里孩子们能考上大学倒是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古建国同志,在他看来,要是自家闺女儿都考不上的话,那这整个安城,谁也别想考得上了。
因为大家对成绩心里有底,自然的就开始就几个人的志愿展开了讨论。
对于除了古建国这一房的其他古家孩子们来说,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以为,凭借他们的成绩,能够考上已是侥幸。
再说这年头能考上任何学校出来的前途都不会差了,所以便也不做过多要求,想着他们就报考个家附近的学校,以后毕业了也能就近参加工作,父母亲人都在身边,不用来回的折腾,多好。
老人家的想法和古家二伯姑姑们的倒也不谋而合,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也不希望孩子离他们太远,能在家门口有学校上,这就很不错了。
就是宁致远这个也能算得上是小学霸一枚的表哥,他和宁荣臻周晓淳这对父母的意见也很一致,那就是要在安城本地上大学。
剩下的如古明天、古明新还有周天宇,三个当兵的不用多说,都是报考的军校,至于具体最后能考上哪里,就看他们自己的成绩怎么样了。
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剩下古明妍和双胞胎兄弟了。
此前,古明妍是没有跟古建国他们说起过自己想要去京都上大学的事儿的,因为她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
在古明妍上辈子的那个时代,成绩好的孩子报考北京、上海的高等学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即便是成绩没有特别顶尖的,大多数学生也想要趁着大学的好时光去外地见见世面,不是个个都想要留在家乡念大学的。
也是最近高考完后家里讨论起志愿的事儿来,古明妍才发现家里的哥哥们,除了去部队的之外,竟然意外的都想要留在安城念书的。
不过仔细想想,倒是也不难理解。
不像后世社会风气相对自由,大家想去哪里去哪里,这个年代,户籍制度的管理非常严格,没有充足的理由,诸如出差、探亲、上学这些,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去到外地的。
故土难离是一方面,政策管制下人们心里认识上的惯性是另一方面。再加上古明妍的哥哥们,除了自家双胞胎之外,其实这么多年下来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的人了,先不说会不会考不上这些事儿,就是都考上了,以他们现在的年龄,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想得也更多开始偏向于之后的结婚成家方面的事儿了,更加追求稳定,兼之考虑到以后父母上了年纪后需要照顾,他们的工作分配等问题,那么想要留在家乡上学倒也是很自然的想法了。
不过这些想法古明妍理解是理解的,但是她本人却不打算跟着做。
别开玩笑了,她这么多年的计划是白做的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改变想法呢。再说了,京都还有人在等着她呢!
哦,别误会,古明妍说的可不是楚印辰,而是她的老师,周老和林老他们。
古建国之前是没想过闺女儿有一天会离开他身边的,之前没有高考,不存在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的话,他就有些不确定了。
晚上,两口子就在聊这事儿呢。
古建国:“小薇啊,你说就以咱妍妍的成绩,是不是就算是去京都最好的京大,那也是不成问题的啊,那她是不是就要离开我们了啊。她才十四岁啊,叫我怎么能放心啊?”
其实不只是丈夫古建国想到这些问题发愁,家里最近包括她在内,就是自己母亲和公婆,哪个是没考虑到这事儿的呢。
也是自家的孩子成绩太好了,别人家都在发愁孩子考不上要怎么办的时候,自家已经开始考虑闺女儿考得太好,直接一杆子跑到京都了可咋整的问题上去了。
宁荣薇:“我也发愁啊,建国。咱家妍妍打小学习就好,教她的周老他们不都平反回京大教书了嘛。咱家妍妍跟着四位教授学了这么多年,她要是真的考上京大了,我一点儿也不惊讶的。就是我舍不得孩子啊,要不然就让明中他们也报名到京都的学校去,好歹也能照顾着点儿妍妍啊。”
古建国:“唉,也不知道这俩小子有没有他们妹妹的那份聪明,能不能考得上京都的学校还得另说呢!”
夫妻俩就这么发愁的也没个结论,本来不想叫孩子们看出来的,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第二天晚饭后,拉着古明妍三人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关于他们的志愿问题。
古明妍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去京大。这一点也不出大家的预料。
除了古明妍之外,古明中和古明国两兄弟的答案,却让古建国几人有点惊讶。
两人也说了志愿,虽然没有说具体的学校,但都表示了想去京都去上大学的意愿。
古建国不太了解自家儿子们的水平,只是知道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挺好。
但是这学校里的那点子东西是不好拿来跟高考的程度比较的,所以一时之间,他对于儿子们给出的答案,倒也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回应。欣喜于如果他们能去京都的话,闺女儿就有人给照看了,但又有点儿担心,怕他们的成绩不足以考到首都去。
一场简单的家庭会议很快的结束了,家长们对几人的志愿表示了支持,但到底成绩未出,说什么都是空的,所有的计划只待结果出来才能真的有所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