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解决之道
叶纤红前世一直在深圳,对虞城老家的关注,主要在一些大的政策上,比如县城重心移到城北,比如撤市设区,那些具体的企业或政府官员,她记得不是很清楚。
重生前,虞城选择上市的企业不少,除了那些靠炒地皮做房地产发家的大公司,很多企业成功,其实有运气成份在内,只有两家大型企业,她认为是抓准了市场,所以才能发展得这么好。
一家是以生产建筑装饰材料起家的东星集团,另一家是生产电机为主的茂昌集团。
九十年代房地产刚起步,大量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而东星做为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生产企业,随着房地产的发展而一起壮大,很快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而生产电机的茂昌更容易理解了,九十年代开始,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了家电。而他们生产的小型电机,几乎所有家电都要用到,小到吹风机、电动剃须刀,大到吸尘器、电风扇等等。
如果投资创业,这两个行业确实是理想行业,叶纤红暗暗想着。
“叶小姐在想什么?”肖东灿见叶纤红忽而皱眉,忽而摇头,忽而会心一笑,惊讶地问道。
“我在想——现在做什么最赚钱?”叶纤红见肖东灿突然点自己的名,没有惊讶,只是笑着回答道。
“哦。”肖东灿点点头,一付洗耳恭听的表情。“那我们就听听你的高见,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肖东灿这样也是有感而发。
对叶纤红的的观感,他算得上一日三变。
没见面前,他以为她只是个傻大胆型的女孩子,只是运气好,才救下了侄子。
后来见了面,才发现她比自己想像得成熟和老练,面对他们这些京城来的男孩子,没有一点拘束和自卑,还敢调侃赵大成,摸胡向阳的胸,如果不是内心足够强大,根本没勇气跟他们平等交流吧!
他是调查过叶纤红的,知道她过往的经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小时候又过得特别压抑,成年后能有这样蜕变,说明她是个有想法有毅力的女孩子。
“高见算不上,只是一些不成熟想法吧。”叶纤红可不想被人当怪物来研究,说话时很注意分寸。
胡向阳见表哥这么重视叶纤红,不露痕迹地望了她一眼,别扭地转过脸。
对叶纤红这个人,他自己也搞不明白是什么心思。
在场的朋友里,明明是自己最先跟她认识的,为什么现在倒过来了,反而变成他们跟她更熟悉的样子?
赵大成大大咧咧地叫她帮自己炒菜做饭,表哥也跟她一点不见外,只有自己跟她说不上话?
哼,一个乡下妞而已,有什么好稀罕的?胡向阳自我安慰着。
可是心里的失落,却开始生根发芽,连他自己也控制不住。
“我发现你们刚才在讨论的是,怎么解决国企存在的难题?”叶纤红组织了一下用词。“你们的方法,都倾向于从企业内部解决问题,而我的想法恰好相反——”
“哦。”肖东灿来了兴趣。“请继续说。”
他们刚才商量了半天,没找到一条可操作的方法,一时陷入了死胡同。
听叶纤红的意思,似乎可以另辟蹊径,从别的地方迂回过去。如果真的有效,那真的太好了。
“企业现在的问题是,管理混乱,产品销不出去,造成生产停止,工人没活干。而那些管理人员,工资照拿,班照上。”叶纤红尽量用大白话把想法表达出来。“而你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工人因为活不下去,去市里闹,从而影响到市领导——”
“没错。”肖东灿点点头。“过几天我哥哥就要调来虞城提任分管经济的常务副市长,我担心他的政治对手借国企为难他。”
“工人活不下去,是因为没活干。”叶纤红轻描淡写地说道:“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在虞城开几家大型企业,把那些国企下岗职业招进来,这个问题会不会更容易解决?”
见肖东灿正式和自己说出他哥哥调来虞城的事,说明已不把自己当外人,叶纤红说话也少了一些顾忌。
“这个办法好。”蒋建辉首先赞同道。
他本身就是企业高管,知道叶纤红的思路没错。
何况以肖家的底子,要在虞城办几家企业,根本不必动用资源,只须放出风去,自然有人愿意来投资。
大把人想抱肖家的大/腿,这种捧人利已的好事,商人最喜欢做了。
“至于那几家国企,只要工人稳定下来了,解决也就容易了。”叶纤红继续说道。
“我承认你说的话有一家道理。”胡向阳瞥了叶纤红一眼,不知怎么的,就想跟她抬扛。“不过国企容易解决,这话就吹得有点大了。如果真的那么容易,我们这些人还用得着这么为难?”
“是吗?”叶纤红笑盈盈地望了胡向阳一眼,这个臭美闷骚的男人似乎在跟自己赌气,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了。不过这样的胡向阳更有趣和好玩,叶纤红喜欢。“那我给你支支招。”
“愿听高见。”胡向阳话里的讽刺意味,让肖东灿赵大成他们皱了皱眉。
作为兄弟,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场合拆他的台,所以即使心里不赞成,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想着等一下分开后,跟他私下聊一聊,到底叶纤红跟他有什么私人恩怨。
“我拿棉纺厂来举例吧。”叶纤红把胡向阳当成赌气的孩子,脸上的笑意更盛了。“其实不管是生产问题,还是人事问题,归根结底就一条,谁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谁就有话语权。”
蒋建辉点点头。
他觉得这时候的叶纤红,不像一个普通的乡下女孩子,倒像一个在企业浸/淫几十年的职场精英,头头是道地谈着企业管理思路,连他也大受启发。
“如果我们办一家大型服装厂,需要的面料需要棉纺厂一年不间断地生产,那生产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叶纤红望着胡向阳阴沉的脸,故意望着他说道。
“说的容易。”胡向阳不肯认输。“问题是厂长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生产上,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订单再多也没用。”
“那就更简单了。”叶纤红做了总结。“只须市里派一个审计小组,把棉纺厂最近十年的帐查一查,厂长如果像你说的,根本没有经营企业的能力,那他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得进班房吃牢饭了。”
这些点子其实并不新鲜,前世有起码阅历的成年人,应该都能说上几句,只不过现在是九二年,很多人还不熟悉这些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