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仙镇北关镇广播站东200米慧慧制衣门前大槐树下?
要真这么写,估计就成了一个历史性的笑话。
80年代没有城管,所有的个体经营都是工商部门在管,县里有工商局,镇上有工商所。
夏喜平早就想好了,工商所真有人来查了,她就补交一下管理费。
在她的意识里,人家收的时候,她老老实实的缴纳,就啥问题也没有。
哪知道人家上来就问营业执照的事。
夏喜平总觉得这里有问题,便问道,“我又没有店面,怎么办营业执照?要真去办了,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咋写?”
三人中一个秃顶中年男人,象是三人里面的头,瞪着夏喜平,凶巴巴地回道,“那我们可不管,你没办营业执照,就是投机倒把,论理儿,就该抓起来,看在你是个姑娘家的份儿上,我们也不抓你,不过这些东西,得没收。”
秃头男人说完,上前把木板上的杂货往一块儿一拢,被单一兜,系成个大包袱,然后拎起来就往吉普车上扔。
夏喜平一把抓住了包袱,“同志,你要非说得办营业执照,我去办就是了,你拿我的东西干啥?”
“你没营业执照,就是投机倒把,不把你逮起来,已经是网开一面了,别不识抬举啊,要不然,把你送到公安局去。”
孙慧慧脸色惨白地跑了出来,过来就去掰夏喜平的手,“喜平,你松手,这些东西,咱不要了。”
第一百零七章 大意了
夏喜平知道凭她一个人,是拦不住这三个人的,便松了手,然后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男人把包袱塞进了吉普车里。
吉普车扬长而去,车尾扬起一阵尘土。
正是下班的时候,这么一闹腾,立马围了不少人,却没一人敢为夏喜平说句话。
那可是机关干部,谁敢惹他们啊。
上回告诫过夏喜平的刘老太,凑到夏喜平跟前,小声跟夏喜平说道,“喜平,我看八成是那个人憋的坏水。”
老太太说完,朝着南边呶了呶嘴。
红英裁缝在南关,老太太的意思是肯定是姚红英捣的鬼。
一个老太太都能想到的事,夏喜平怎么会想不到?
只是她能想到又能怎样?
去跟杨宗庆吵一架?或是去找杨宗庆的领导告状?
这可是80年代初,法制不健全,基本上属于人治,那些机关人员,个个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谁会把她一个小老百姓看在眼里?
更何况,人家没收她的东西,也是“理由充分”,她确实没办营业执照。
虽说法律上没有规定在外面摆摊必须要办营业执照,可也没有规定不办。
这就是漏洞,嘴里两块皮,咋说咋有理,就看当领导的咋解读了。
所以就算是她去告状,她也告不赢。
再说了,她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杨宗庆和姚红英公报私仇,要是去告杨宗庆的状,说不定还会被杨宗庆倒打一耙,说她诬陷好人。
所以去找杨宗庆领导告状这一条路,行不通。
可要是就这么认了,夏喜平又不甘心,那些人拿走的货物,少说也值六七十块钱,她辛辛苦苦的干多久,才能赚到那么多钱?
而且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只要她在外面摆摊,这些人就会找她麻烦。
她要真去办营业执照吧,那就等着吧,没个一年半载,营业执照办不出来。
真要等个一年半载,黄瓜菜都凉了。
夏喜平第一次觉得自己真是窝囊,面对着恶势力,竟是束手无策。
孙慧慧劝她道,“喜平,咱以后不卖东西了,咱就守着这个裁缝铺,咱一样能过日子过好。”
夏喜平心说人家就是冲着这个裁缝铺来的,这回是把杂货拿走,下回说不定就要封慧慧制衣的门了。
不过这些话,夏喜平没敢跟孙慧慧说。
孙慧慧胆子小,她要这么跟她说的话,指不定她立马就要关了慧慧制衣,然后跟着她一块儿捡废品去。
经过这件事,夏喜平发现还是自己大意了,高估了这个小镇的经商环境。
上辈子,不管她做什么生意,都会上下打点一下,破点小财,换来皆大欢喜。
就象她去人民纸箱厂拿边角料,时常给孙有才和孙保俊一些好处,花钱不多,却是你好我也好。
可自打她来到这里后,路都没有铺好,她就一头扎到了生意里,等到出了事,连个通融的门路都摸不到。
不知怎么的,她眼前闪过韩卫东的影子。
石磊不是说韩卫东在整个怀丰县都横着走嘛,说不定通过他就能找到门路。
可很快的,夏喜平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她总不能事事都依赖韩卫东,万一以后她跟韩卫东成不了,她再遇到事,还能依赖谁?
自己的路,还得自个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