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我以为啥呢。”罗南手一挥,“已经过去的五月就不谈了,五月的票房大战硝烟刚过,你说三毛会不会成为六月的票房擂主呢?”
“应该很有机会吧,六一档能打的电影可不多。我待会正要看《申公豹》,一起?”
“我也正有此意,哈哈。”
两人重新来到售票台的时候,发现售票台旁边挂着的《三毛从军记》海报,上面还刷着“这个六一,红星厂倾力打造的儿童电影来袭!”字样。
“儿童电影?”苏凯喃喃读出声。
旁边的罗南也是摇头说,“李南池是谦虚了,这可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我想这三毛应该是ip改编最成功的电影,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简单的喜剧战争电影了,里面的内容很发人深思啊!我是认为这位李导是把种种时代隐喻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掩藏在儿童故事之下的,很有后现代的风格......”
“……”
两位都是业内专业的影评人了,谈着谈着,就开始往专业剥析方向走。
什么“后现代”啊,什么“解构拼贴”啊之类的专业词语,一个个从嘴里冒出来。
直把对面卖票的影院小姐姐搞得两眼发直......
《三毛从军记》零点首映之后的第二场,是在凌晨三点开始的。
伴随着第二场播放,网上对于《三毛从军记》的反馈在不断垒砌着,直观就反应在豆豉影评的评分上。
8.5分的首评分,高达一万三千多人的在线打分,五星好评高达35%,四星好评高达40%,两个高分段评价就占据所有评价的75%。
而这,仅仅是豆豉一家影评网站的统计数据。
不管是短时间内大量的打分评价人数的参与活跃度,还是高评价占比四分之三,网上种种反馈,都直接反映出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认可。
这些评分都不是红星厂方面组织的,红星厂虽然成立了“舆情风控组”,但风控组职能只是监管网上与红星厂相关的话题,以防有人带节奏而消息滞后。
这些评分数据下的每个账号,都是私人id,这些id号在评分下面的影评区还在热烈讨论着三毛电影中种种自己不理解镜头的寓意。
事实上,豆豉影评网站上《三毛从军记》首映后一个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就有过万粉丝评分,这几乎都是漫画粉、动画粉的功劳,他们怀着期待观看了三毛真人版电影,看完之后,超过了他们的期望,这才不吝啬于给出四星、五星的好评价。
口碑,在这个黑夜中不断发酵,就像是滚雪球一样。
“深夜推荐《三毛从军记》,或许人家也用不着我去推荐,笑。这部电影真的是一座宝藏,依旧由李南池一力打造,里面老面孔压过了新面孔,老面孔里有侯永(演技担当)、伊妮(颜值担当)、蒋越(璀璨童星),甚至于还会惊喜的发现里面有暴风乐队的客串......”
诸如此类的一篇篇分析贴、影评也陆续被发出来。
笔力参差不齐,不少都是为了“吃口热乎”目的,而匆忙赶制出来的,只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放送给公众号上的粉丝,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分析贴、影评贴不约而同的都在剥析三毛电影里的种种镜头。
相比于六一档上映的其他电影,三毛这种自带历史反讽风格的片子,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剥析的素材内容。
这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这些帖子聚沙成塔,不断在各自的渠道,散播着三毛电影的影响力。
直到,在早上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