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23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节(1 / 2)

他又关切地望着乐凤鸣,问:“乐老板,这验血的仪器,我在京里留了五套。我说的仪程你记住了么?一定要先验了再供血,否则便是草菅人命。你我都是医者,在这人命跟前,可决不能掉以轻心。”

乐凤鸣闻言起身,向于老太医认真一拱手,道:“于老前辈教训的极是!我乐凤鸣在是个生意人之前,首先会是个大夫。”

早先听说于老太医要上西北去,石咏见他去意甚坚,也不便多劝,只一力提供了所有老太医需要的材料,同时介绍了乐凤鸣和靳勤等人认得于老太医,争取从老人家这儿把这抽血救人的本事先学一学。

石咏这样考虑也有些道理,毕竟靳大夫是专攻妇科的大夫,治起妇女产后急性失血等症,总比军医出身、专治刀伤枪伤的于老太医要令人信服得多。他于此时将同仁堂引进来,一方面是信任乐凤鸣等人的操守,二来也是希望这种技术能在关键时候用在刀刃上。下一步,他就打算同时往西北和京中供应相关的橡胶产品。

乐凤鸣与靳勤原本都是铃医出身,但是却比科班出身的太医院太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显微镜的使用简直为那两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乐凤鸣与靳大夫都对于老太医的无私分享非常感佩,几乎推崇于老太医为当世医术的第一高人。于老太医则只有自谦的份儿:他可当不起这个。

此间石咏与乐凤鸣等人都一起恭送于老太医和牟大夫两人西去,祝愿两人马到功成。

不过石咏还是有点儿惋惜,他私心里是希望于老太医能够稍等个把月再出发的。因为那时出发,于老太医一行人在路上便能多少舒服一点儿——因为橡胶材料在后世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重要制品,轮胎,即将投入使用了。

第307章

在橡胶管与热水袋的顺利面世之后, 轮胎算是历尽周折才产出的一项制品。

起先工匠们见了橡胶材料的弹性与可塑性,觉得直接将实心橡胶压制成型, 箍在车轮外面即可。等到石咏过问此事的时候, 工匠们已经造出了不少外面裹了一层橡胶的轮子, 反复试验, 觉得并没有比以前木条外面包着铁皮的轮子好用多少。

石咏当即向工匠们提起充气轮胎,提出做一层内胎,一层外胎, 内胎做成密封, 然后打入压缩空气,制成一个弹性囊, 以缓和车辆运行时的振动与冲击。而外胎则在坚固的织料上涂上橡胶层, 并轧上花纹,起到保护内胎的作用, 并且降低轮胎外部的滚动阻力。

他说的太复杂, 工匠们大多听不懂, 只管望着石咏:“大人,这些别又是西洋传教士那里听了来的吧?”

石咏:……算是吧!

其实此时距离西洋诸国大规模使用橡胶作为制造轮胎的材料,大概还有一百多年。这个时空里, 因为石咏和傅云生的存在, 中华的橡胶工业算是被提前催生了一把。

广东那里,海关已经将橡胶与暹罗米、黑油、铁矿石一样,列为可以享有关税减免优惠的重要物资之一。傅云生在此期间也曾给石咏写信,夸他对广东海关的间接影响力还挺大。

除此之外, 傅云生还在信上给石咏指点了橡胶的“补强”技术,也就是在天然橡胶内加入炭黑,再行加工,所制出来的橡胶轮胎强度非常高,能够保证一定里程的行驶。如果只用普通橡胶做轮胎,一上路,没走几十里地,外胎表面的橡胶就几乎要被磨光了。

经过各种试验与努力,轮胎的设计基本成型,只待量产。然而石咏与他手下的工匠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如今世上的马车,大大小小,多种多样。他们这边固然能造出单一规格的轮胎,但是无法与既有的车驾配合,这该如何是好。

正迟疑犹豫着,十三阿哥给石咏介绍了一位原本在军中供职的箍轮匠,姓皮,人称皮老三,原本是专门为军中打造运送辎重的车驾的,箍车轮的技巧曾一度熟极而流。但后来在战场上为流矢所伤,废了一条胳膊,便辗转回京,却再也不能亲自动手箍轮子,只能指点指点徒子徒孙。

皮老三最大的好处,就是思路清晰,了解市面上绝大多数马车的尺寸,车轴的联结,和不同轮子的制作方法。外加他徒子徒孙众多,在很短时间里,就能召集一个小小的生产队。

石咏带皮老三去橡胶生产车间参观,见对方一派震惊,便赶紧让他缓了两天,之后再带上所有工匠们一起集思广益,最终双方敲定下生产轮胎的方法:他们决意定下三个固定规格,共分成小、中、大三种尺寸的轮子。皮老三带着他的徒子徒孙生产轮芯,石咏的工匠们生产外面的橡胶轮胎,只适配这三种尺寸的轮子。待这些尺寸的轮子产出之后,只往车驾的车轴上一安,就立即能使用了。

于是,一个具备初步量产能力的橡胶轮胎厂宣告成立。石咏预见到橡胶这种材料依旧有不少空间,所以将厂命依旧订为“橡胶厂”,与隔壁“玻璃厂”呼应。这里生产轮胎的部分则被称为“轮胎产业部”,底下又分轮芯生产车间,轮胎生产车间、组装车间,质检室等等。

轮胎产业部如今出产的主要产品便是三种尺寸的车轮,车轮与车驾连接处采用市面上最为通行的连接模式,安上就成。但若是主顾的车驾上的车轴无法直接安装这种车轮,橡胶厂的工匠们可以免费上门替主顾替换车轴。

车轮这边是打包出售,一次卖八个,四个现场安上,另外四个作为备用胎,固定在车驾的板壁下面,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以外,主顾购买车轮,同时搭配一件专门用于打入压缩气体的竹筒。小型车轮配适手持打气竹筒,大型车轮则配适脚踩式、甚至可以两人同踩的“打气筒”。

这轮胎产业部第一批出产的采购方,自然是永远不甘寂寞的内务府。对万事好奇的十六阿哥听说石咏制得了这种轮胎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命人将他自己的车驾换上了新轮胎。随后他立即惊奇地发现,原本需要两匹马才能拉动的马车,现在只要一匹马轻轻松松地就能拉动了。他甚至自己去尝试推了推马车,发现轻轻一推,就能将原本沉重无比的车驾向前推动一小段距离。

十六阿哥惊异之余,赶紧将石咏叫来,问这是怎么回事。石咏只得解释说是阻力减小,十六阿哥却还是听不懂。石咏非常无奈:这是连他这个文科生都明白的基础物理,十六阿哥已经算是诸阿哥中最为精通西洋算学的,依旧无法领会。

好在十六阿哥没兴趣追问,他登上自己的车驾之后,立即将什么“阻尼”“阻力”全都忘在脑后了。

“茂行,这车驾,真的不颠,一点儿都不颠了!”十六阿哥坐在车中,为了验证这一点,还特地往车中的小几上倒了一盏茶水,命车驾从西华门出发,一直行驶到畅春园去。十六阿哥大喇喇地坐在车上,盯着这杯水,表示他一定要亲自尝试一回,看着车驾从宫中一直行驶去畅春园,这盏茶水将会被泼出多少。

如今京中的道路,路况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观。此前不久,内务府营造司刚刚主持了一件重要的市政工程,乃是从宫中西华门出发,出西直门,往畅春园去的“皇家御道”工程,大约二十多里地,全部铺成了宽敞的泊油路。

这条路说是皇家御道,但因为路铺得太宽,寻常百姓也一样能走。只有最中间一道专门留给往来畅春园的皇帝仪仗使用。但一般来说,康熙皇帝没事儿不喜欢宫中畅春园两头跑,他尽量都窝在畅春园。所以这道路基本是可供任何人使用的公共设施。

十六阿哥的马车车驾安安稳稳地跑到一半,突然轧上一块尖利的石子,一只轮胎被戳破了一个洞,彻底瘪了气,十六阿哥的茶水便泼出来小半盏。总算马车车夫学过怎么换轮胎,当着十六阿哥的面儿飞快地换了一枚,马车就又能顺利前行了。结果到了畅春园,十六阿哥一直盯着的小茶盅里,依旧是那大半盏茶水。

接下来的事,石咏便不大清楚了。但据说是十六阿哥喜孜孜地捧着这只茶盅去见了王嫔,尽职尽责地扮起额娘跟前孝顺的小儿子,叽叽呱呱地将这车驾怎么怎么好都说了一遍,表示要孝敬额娘一座车驾。却“不防”这话被康熙皇帝听去了,便着十六阿哥将前后因果都说清楚,还破天荒地随十六阿哥亲自去“试乘”了一回这车驾,回来就给十六阿哥一道口谕,着他以一年为期,将宫中所有车驾都换成是橡胶轮胎的。

“茂行啊,多亏有爷!看来你这橡胶厂的第一批车轮,得让咱们内务府全包了。”

十六阿哥笑嘻嘻地表功,石咏只有表达感激的份,表示回头今年新出的好酒一定会往十六阿哥那里送上几瓶。

“不过,茂行啊,你最好也准备起一驾轻便的马车,往后你可能就要经常出城了。”十六阿哥继续笑得诡异。石咏顿时警觉,连忙问起。十六阿哥只说:“爷也没什么办法,这件差事就是你营造司的,而且是皇上点了你牵头办理此事,而且一定要办得精心,不得有半点差错。”

石咏有些无奈,不知康熙皇帝那头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待问过十六阿哥他将来的日常工作地点,一问,竟然是在昌平。

——难怪要一驾轻便的马车!

昌平距离京城有数十里地,要他每日都往返昌平与京城,这是做不到的,石咏以后可能酌情看昌平那边的工作量,考虑是否可以三日、或是五日往返一次京中。

他有点儿暗暗埋怨老皇帝,这种要在外地留宿的活计,当放在夏天才是啊!那会儿石家全家都去海淀庄上避暑,他往来海淀与昌平,恐怕还方便些。如今已经将近十月,天气已冷。石家人就算愿意,石咏也有些不舍得让家人住到城外来。

结果十六阿哥继续诡笑着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

石咏诧异地抬起头,望着对方。他与十六阿哥相识多年,可也不是每次都能猜出十六阿哥的心意。

“爷在昌平有个小庄,有两眼温泉。如今反正用不着了,爷就想着,不妨先借你用。你不是刚添了个大儿子么?怕是家里事情也多,走不开的。不如带上一家子都出城去松快松快,只消事先与庄上管事打个招呼就好,那头管事与庄丁都是现成的,你们只将随身侍奉的人带去就行。”

说这话的时候,十六阿哥少不了有些黯然。当初他买下那个昌平的小庄,是想安置长子弘普的生母,侧福晋李氏的。但是李氏前年年尾的时候一病不起,终于不用十六阿哥“安置”了。李氏是十六阿哥头一个娶进门的侧福晋,昔日感情依旧历历在目,可是后来却闹到颇为不堪的地步。所以十六阿哥也不想再用那个昌平的小庄,索性借给石咏一家子。

石咏听说这个,自是对十六阿哥非常感激。两人约好了隔日一道去昌平看一下工程进展。此外石咏还另有不少家事需要安排,当下两人分开,隔日便一大早从京中出发,赶到昌平。

原本石咏听说在昌平由内务府营造司营建宫苑,他曾猜想可能是造一座温泉行宫之类的地方。可是一到昌平,十六阿哥手下引着两人往昌平县城外走,又走了约五六里,石咏便见一片连绵的行营,与树村外八旗出城驻防的情形相差仿佛。

“这也是……八旗出城驻防?”石咏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是,因八旗兵丁越来越多,所以从八旗每个佐领下抽出一人,驻防在此。这些旗丁总共编成十佐,在此驻防。”

八旗人丁繁衍,便不能总在内城待着,便用如此的方法,让人丁扩散到京城周边。十佐旗丁,以每佐三百人算,便是三千人。若是这些人拖家带口,出城驻防,此地便将安置下接近上万人。

“走吧!”十六阿哥一马当先,带着石咏,越过这些驻防行营,又走了一里路,来到一处地势平坦的所在。石咏发现这里已经有一座颇具规模的行宫,行宫旁边正在修筑一处园子。石咏粗粗看了下规模,便知这是一座王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