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激荡(1 / 2)
在我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常常会深究一个问题——江湖在那里呢?
江湖,这个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的词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或许在春秋更早的时候已经有这个词语,远古的人也应该会面临庙堂之高和远处江湖的踌躇。为什么相望要在‘江湖’呢?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江河与湖泊足够宽广。如果去过高原,就知道那种旷远无垠、一目千里,万重山不比江湖更博大旷远吗?为何就不说相忘于万重山呢?
范蠡功成名就以后,为善终,而‘乘扁舟、浮江湖’,范蠡和陶渊明同样是身在南楚,难道说‘浮江湖’就比‘隐南山’更自在还是更容易?在古代,要说隐和藏,大山肯定比江河湖海更容易,生存也更容易,但说范蠡是‘乘扁舟、浮江湖’,而不是说他‘骑骏马、入深山。’
到了三国时代,《述志令》中记载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到这里,‘江湖’已经是指天下了。
到了北宋范仲淹的笔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显然这里的江湖又不是指天下,天下分为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江湖是朝廷官方以外的地方。
武侠小说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江湖’,应该和范仲淹笔下的‘江湖’是同一个地方,朝廷官门以外的地方谓之江湖。
江湖,就算是不识字的文盲也会说。在我还在贫瘠偏远的小山村里活着时,那些出远门的人就说自己是去‘跑江湖’,他们完全没看过什么书,甚至不认识几个字,依然知道‘江湖’。
现在,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陷进一座城里,房贷车贷,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再难逃离,江湖的说法也越来越少,只说在哪里混、在哪行混,如果说是在江湖混,就好像是黑社会、是不务正业。
地域、城市、行业代替了‘江湖’,只在迷离仿佛之间、惆怅郁闷之时,情不自禁地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而今天所感叹的江湖不再有庙堂内外之别,官门内外皆是江湖,似乎又回到了曹操的语境里。
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我这样的一个浪子,即没有这样的资格本事,也没有气魄说这句话。我已经挣到富足的生活,想安静地看看书,闲暇时和爱的人悠游四海,可佛爷不给我这个机会,我只能说“江湖险恶,进退不能”。
娇妹和雪儿、春夏秋冬他们真正是江湖中人,我想,要不是为我,他们或许是可以‘乘扁舟、浮江湖’的,佛爷狡诈阴毒,为我这个贫贱中走来的浪子,他们值得吗?
狂风和暴雨比昨夜更猛了,天气预爆说中午至晚上会是这次台风威力最大的时候,昏天黑地的清晨刚过,暴风雨已经加快了疯狂的节奏,玻璃窗外恐怖幽暗,粗壮的暴雨噼里啪啦地拍打着玻璃窗,好像随时会冲进屋里来淹没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