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5)(2 / 2)

加入书签

阵阵细风吹来,萱城忽觉内心格外畅快,身子飘飘然,衣裳裙摆被卷起,仿佛生了翅膀一般,不由感慨,有此开端,大秦兴亦。

裴元略的眉目笼罩在山间雾气的阴影里,此刻看不清他的面容,可萱城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的雄心壮志。

姚苌亦是感叹,陛下有此雄心,何愁家国不平,四海不一。

萱城斥他,说他做什么,我让你看水师,你就这么想迎合皇兄吗?别说些没用的。

姚苌受了气,即刻闷下脸去不语。

倒不是萱城故意找茬,只是历史上姚苌此人颇有心机,在苻坚面前总是说好听的,总是劝苻坚南下伐晋,可这乱世时代,伐谁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大秦此刻的内部危机重重,即便姚苌跟着他一起南下,看似忠心耿耿,可萱城终究不能释怀那些历史上的悲痛瞬间。

走,我们下去瞧瞧。

裴元略领着他们一步一步的下了山路,待近了那江面之时,一阵海涛拍案而来,凉飕飕的风迎面袭击,额边细发遮眼,萱城抬手拢了拢,继而下了山路,站在江面的对岸上翘望。

啊,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陵江水师全军,参见阳平公。一瞬间,江面上千艘战舰上的士兵齐刷刷的跪地朝拜。

萱城心中一凛,眼含珠光,微微抬了抬手,大家都起身吧。

裴太守,你的这支水师真是我大秦的一致劲旅啊,我替皇兄谢过太守。

这是裴某分内之事,陛下命属下练兵,才是深谋远虑。

十年磨一剑,百年练就强军。

无论是古代亦或是现代,只有国家军事实力强大了,才能捍卫国土,守卫万民。

战舰缓缓移来。

阳平公,请。

萱城登上船舰,缓缓移步开来,一下一下坚实的声音响在江面上,更扎进萱城心中。

举目远望,雾气弥漫在山川之间,周围四处被高山围挡,行程了一个天然屏障,裴元略在各山上分派百余名士兵组成哨卫,陵江水师就刚好被完整的裹在其中,方圆百里之外不见人烟,如此隐秘,实乃练兵的最佳驻地。

萱城看望了甲板上的兵士,并一一同他们交谈,听从了士兵们的内心想法,他一点一滴的记下。

回到太守府,已经逼近申时,萱城不做停留辞别了裴元略,同姚苌、慕容永继续南下。

梓潼的南面便是德阳郡,德阳地形地貌平阔无垠,三人加快行程,到了夜幕上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出了德阳郡的南面小县茂县,离益州愈发的近了。

萱城问身边的慕容永,张育此刻还在蜀郡吗?

没有,由于没有晋朝的接应,此刻他已经退守到了巴獠。

萱城道,如此一来,若是我们首先同他谈判便要东进巴獠。转念一想,苻坚已经把自己南下蜀郡的消息传下去了,若是此刻转身入巴,那蜀郡太守可就空等一场了,蜀地百姓的期盼也便没了。

纵然从德阳入巴獠是一个捷径,萱城思量了半响,还是决定不改道,继续入蜀郡。

三人不由的加快的行程,到了晚上约莫亥时的时辰,三人终于抵达蜀郡。

大秦立国之后,苻氏各项典章制度都延续秦汉,秦朝一统天下后把全国划分了三十六郡县,以郡令县,汉朝武帝时期时期,又在郡的上面设立了十三州,虽然州郡并行,实际平等,然而州在政治层面上来还是辖郡县。

大秦在蜀地设立了蜀郡太守,治所在成都,益州刺史形同虚设。

但是因此期间跟晋朝不断的战争,蜀地被划分而至,时而是大秦所有,时而是晋朝所有,期间风云变幻,萱城一时也理不清楚。同时司马氏的晋朝也在蜀地设立了益州刺史,如此一来,蜀郡当真成为了一地二治,只是两个政权互不干扰,各行其是,可实际来讲,大秦拥有的蜀地国土比晋朝少。

此前萱城同苻坚巡游之际便来过成都,只是那一次由于成都进驻的是晋朝的政权,匆匆而过,大好风光都被他们遗忘在耳后。

这是萱城第一次进入成都,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前秦。

他向往的这个地方。

第二百章 先礼后兵

月光泄在宽大的街道上,青石板铺成的路面,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家各铺的上面挂满了彩笺,上面写的是生意门类,还有一些广告语,此刻紧合着门板,略微显得清冷,不过快逼近子时了,街面上空无一人,静寂安宁。

过了金牛桥,一座府邸映入视线。

府门悬挂着灯笼,里面火苗摇曳,灯笼下立着三两人。

马蹄声戛然而止,那人影也浮动到跟前了,三人微微弯腰施礼,毕恭毕敬的语气,蜀郡太守王统拜见阳平公,阳平公一路辛苦了。

萱城道,王太守驻守蜀地,才称得上辛劳,我代皇兄表示谢意。

阳平公谬赞了,没有完成陛下交代的重任,致使蜀地陷入战乱境地,我深感惭愧,

你多心了,此次变乱实乃蜀人张育一人作乱,与你无关,朝廷不会责罚与你。

萱城带来的是苻坚的意思。

多谢阳平公开恩。

阳平公,里面请。

好。

当夜,萱城终于在成都落脚,王统把一切都安排好的,萱城连夜看了奏报,直到三更声响起入了睡。

没过几个时辰,更声响起,鸡鸣声亦缓缓不绝,萱城在正厅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蜀郡太守王统,蜀郡司马王书,副司马王瑶,秦杨武将军姚苌,以及萱城身边新收的随从鲜卑人慕容永。

诸位对张育此事怎么看?我们是否应该即刻与之谈判?

王统率先道,阳平公,属下看来,和谈是微乎其微的,几乎没有可能让张育归降我秦,张育的叛军此前攻打了我蜀太守府,后来因为我援军赶到,张育又没有晋朝官府的接应,所以才撤出了蜀郡,但我们得到消息,晋朝的桓氏暗中在支持张育,虽然张育撤退到了巴地,可据探子汇报,他已经暗中私通了晋朝的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若是有了晋朝的支持,那张育与我秦之间必有一战而且以我看来,就在近日。

听他一说,萱城肯定了慕容永之前的说法,看来桓温死后,其子桓玄进入蜀地是有目的的。

大秦虽然与谢安有十年之约,可毕竟桓温死后,桓氏的势力并没有太多的削弱,朝中有桓冲辅政,晋朝此刻依旧是桓氏与谢氏两大门阀世家之间的博弈。

桓氏掌握了长江上游地区,如今的湖北四川省份,而谢安掌握的却是长江下游地区,今日的江苏浙江,如此看来,当真是平分天下了。

所以说,即便是张育勾结了桓玄,得到了晋朝益州刺史和大将的支持,可并不能代表那是晋朝朝廷的意思,仅仅只能说明是桓玄在暗中资助,而桓玄若是支持张育取得了蜀地,把益州,梁州的全部土地都夺过去,那桓玄便成了下一个蜀王,到那时候,晋朝朝堂上的谢安即便官位再高,即便有皇帝在手中,也恐怕难以与蜀王桓氏抗衡了。

想到这一层面,萱城忽觉得自己临走的那封信送出的是多么及时。

他相信谢安的为人。

谢安不像桓温生前那般,即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其子桓玄更是继承父志,一心要北上,要收复失地,要做王者。可这五胡与汉人,到底为何要相残呢?难道相互融合不好吗?

可我们总得给他一个机会,若是真的能说服张育归降,避免一场血光之灾,无论是对大秦还是蜀地百姓,都是一件好事。萱城道。

也许是这具身体里流淌的苻氏血液,他跟苻坚一样,明明说了不能心慈手软,可没到最后那一步,他还是想去尝试,用一己之力去避免一场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