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喻冬虽然答应了宋丰丰的要求,但他从未写过这种书信,平时收到的情书虽然多,但大部分都被他处理掉了,并没有留存。
宋丰丰有时候会提拎一个塑料袋帮他装信,好几次都因为忘性大,直接把袋子放在什么奶茶店烧烤店,忘记拿回家。
喻冬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最后开始翻看母亲以前留下的那些旧书。
《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用棉线重新装订,按年份和月份排列在一起,每一册都像是砖头大小的合订本。喻冬翻了一会儿,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翻完了一块砖头才意识到,这书对写情书没有任何帮助。
但他居然在母亲的数量不多的藏书里找到一本薄薄的《民国书信选》。
书里尽是家信,情书的数量并不多,他看到了几篇徐志摩的。
落款尽是“摩摩吻你”“你的亲摩”“摩的热吻”“你的顶亲亲的摩摩”。
喻冬自动在脑子里置换文字:“馍馍吻你……你的顶亲亲的馍馍……”
他笑了一会儿,又突然正色起来,继续苦苦寻找情书思路。
真正关键的问题是,喻冬不知道这情书到底是写给谁的。
宋丰丰说是高二的级花,“那个拉小提琴很厉害的,头发很长很直,腿很白”,这就是宋丰丰所有的描述了。
喻冬没法找到更多的线索,只好转换思路,从宋丰丰身上下手。
既然情书是宋丰丰写给人的,那在情书里当然要尽情夸赞自己,喻冬认为很有道理。
他一边暗骂宋丰丰不地道,瞒着自己偷偷认识姑娘不止,还要写情书,一边憋憋屈屈地想,自己这次帮了个这么大的忙,宋丰丰不好好报答他绝对不答应。
他做事情认真,就连写这不情不愿的情书也一样。
就跟列复习大纲一样,写在草稿本上写出一二三四数个大标题:宋丰丰其人,宋丰丰的优点,宋丰丰的缺点……
然后再一项项地往上填。
喻冬先往缺点上写了一堆。不爱学习,打机很烂,吃得太多,皮肤很黑,等等等等。
等到列优点,他反倒不知道怎么落笔了。
宋丰丰这个人呢……喻冬咬着笔盖想,他不差的。
非但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好。
从他们认识的第一天开始,从宋丰丰带着他去参观十六中那天开始,他就知道宋丰丰是个热心又直接的人。周兰告诉他,在喻冬没过来之前,她一直是一个人住。兴安街上大部分都是打渔的渔民,无论男女都要出海讨生活,剩的那些不出海的人,也大部分出门打工了,兴安街上剩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宋丰丰的父亲宋英雄是个热心人,只要他在家,兴安街上谁的灯坏了,电路烧了,房顶缺瓦了,喊一声“宋仔”他就拎工具出门帮忙。宋丰丰从小就闲不住,因为宋英雄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都不多,所以在父亲归家的日子里,他总是紧紧黏着宋英雄。
宋英雄去修电路修瓦片也要带上他,一会儿让他拿个锤子,一会儿让他拿个电笔,宋丰丰渐渐把父亲的技能都学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已经包揽了附近十几户人家的水电维修工作。
和周围的邻居都太熟悉了,宋丰丰从小学开始就到处蹭饭,但谁都不好意思收他的伙食费。都是乡亲邻里,让孩子吃一顿两顿也没什么问题。可宋丰丰渐渐也懂得要面子,老是这家那家地蹭,他觉得丢脸。哭了几回之后,宋英雄提着他衣领拜访了几个人,说好以后宋丰丰就专门在这几家吃饭,不用到处转。
吃的次数多了,宋丰丰慢慢就固定在周兰家这里,每个月都给周兰一些伙食费。周兰买鱼买肉从不吝啬,隔三差五还会给宋丰丰加菜,他才刚上初中,个头蹿得比宋英雄还高。
宋丰丰以前喊周兰作阿嫲,在这边的土话里,这是“奶奶”的意思。
他的奶奶在另一个城市,与叔叔同住,因为行动不便,已经很久没到兴安街了。
自从喻冬来了,他自动自觉改了称呼,张口闭口都是“周妈”。客气了,也疏离了。
周兰让他跟着喻冬一起叫自己外婆,宋丰丰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不太好不太好。”
喻冬没有写到纸上,他一直支着下巴在想宋丰丰的这些事情。
这个黑乎乎的家伙,会在别人不太注意的地方透露出温柔的心意。
他不知道怎么落笔了。
那位拉小提琴的女孩,她会喜欢宋丰丰这些地方吗?
除了踢足球,宋丰丰没有什么出色的技能。虽然身材高大长相端正,但有时候瞧着却很凶,不是善于讨人喜欢的那种。
喻冬在纸上画圈圈。一边画一边想,可黑丰真的挺好的。
好到什么程度?
好到……喻冬根本就不愿意写这封情书。
他不想跟任何人分享宋丰丰的好,不想把他心底那些只有亲密相处的朋友才晓得的柔软之处,就用这么两三张纸展露给陌生人看。
喻冬把草稿推开,长长叹了一声,回到床上躺着。
他昨天一晚上都没睡着,无论怎么在脑子里搜寻,都想不起那位神秘的高二级花长什么样。
好奇过头导致兴奋过头,喻冬一早就起来捣鼓情书,脑子里乱纷纷的,现在躺着也没有睡意。
这是个炎热的秋日,高一现在还不必补课,他们能享受完整的周六和周日。蝉声在外头一阵阵地响,门前的苦楝树被台风吹掉了许多枝叶,连蝉的鸣声都可怜兮兮起来。
他突然想起自己曾和宋丰丰在这床上睡过,还不止一次。
喻冬整个人立刻蹦起来,呆坐片刻,又躺了下去。他闭上眼睛,听见风扇的扇叶嘎嘎嘎地转,有人小心翼翼地走上楼梯。
“还没醒?”宋丰丰小心翼翼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张敬接着回答:“肯定看漫画看通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