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又发生了。邪帝舍利纹丝不动,横躺在她手上,固执的如同和氏璧,坚决不肯进去。
与此同时,她体内内息流动,明明从未波及右手,却引发了舍利的反应。它居然比任何高手都敏锐,能够觉察外界最细微的变化,一发觉托着自己的手有所不同,马上就像找到了发泄出口,紧紧粘住她掌心。
舍利里面,庞大浑浊的异种元精澎湃而出,通过阴腧脉,透入她手掌,直冲其他经脉,根本不容她反抗。除了元精之外,还有杂气、死气、邪气,仿佛挟泥沙污秽而下的滚滚洪流,一副恨不得淹没她的架势,使她本能地产生反击之力。
单从这一点上看,它和和氏璧倒真像双胞胎兄弟,同样狂猛霸道,只是储存的力量性质不同而已。
第二百零八章
元精外泄之初,就对苏夜造成了很大影响, 让她甚至无法思考自身处境。如果有旁人在石室的话, 会发现她只是像中了定身术, 呆如木鸡地站在原地,保持着伸手托起舍利的姿势。她本人, 抑或舍利,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移动,如同泥雕木塑。
和氏璧释放灵气, 会根据目标的真气性质, 产生不同力量。但追根究底, 灵气本身非常纯净,不致伤害人体。外人受害, 只是因为灵气去势汹汹, 使得经脉难以容纳。
舍利中的东西并非灵气, 而是令任何人都很忌惮的庞大杂气。
它来自魔门功法, 性质也与魔功相同,极其容易诱使主人产生幻觉, 使他们接触元精时, 脑子里诞生数不清的恐怖幻象。如此一来, 这人的反应将十分特别, 整个身体都因此而僵硬, 也忘记了还可以运功抵御,任凭元精进入身体。
失败者能够甩开舍利,脱离幻象, 已经算实力超卓了。大多数人会因为无力摆脱幻觉控制,直到倒地身亡,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总而言之,它也是遇上的目标越强,反应就越激烈的神奇物品。苏夜本能地反击寒气,意欲把舍利冲离掌心,导致元精进一步外泄,竟当场眼前一黑。
霎时间,她的意识仿佛与身体分离,身体还在石桌旁边,灵魂却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当吸收和氏璧时,在场五人相互照顾呼应,有余力援助较弱的人,全程意识始终清醒。但舍利更为复杂危险,就算是她,也难免在死气围攻下,觉得自己落进无边海洋中,正在沉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深渊。
其实她没有沉进深海的经验,也不知道感觉究竟相不相似。不过,如果不是深海,那就是黑洞了,也不见得多么美妙。拿过往经历比较,就是被天魔场吸向发力中心,但严重性是天魔场的千百倍。若她不迅速挣脱出来,下场绝对不会比过去的失败者更好。
火折仍在石桌上燃烧,因为宝库只有透气口,很少出现流动的风,所以一直很稳定地燃烧着,一直烧到火绒燃尽为止。然而,在室内无风之时,苏夜身上衣裙竟无风自动。
她身体始终一动不动,裙摆却像是着了魔,轻微地摆动起来。随即衣服各处均一鼓一张,频率快慢不一,仿佛她无法控制自身内息。
衣裙飘动,舍利的明暗也在变幻。黄光不停跃动,一会儿亮度陡增数倍,一会儿又黯淡下去,被血红细纹重重覆盖。只凭这一点就可知道,双方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掀动她衣服的,并非她的内息,而是元精。
邪帝舍利也许没有活物的竞争之心,但特性决定了它的本质,失控时,杀伤力将超过绝大多数武林高手。
元精向外狂涌,杂气也外涌不止,无形中绕成漩涡形状。苏夜运功反击,那股冰冷感觉立刻沿原路退回。可惜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它退回之际,瞬间引发舍利内部的转变。内部空间随元精力量而改变,也变成了一个庞大无匹的漩涡,一下子由外涌转换为内吸,意欲吸走她体内真气。
历代邪帝武功有差异,元精也存在些微不同。这些不同本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都是人的真元。但他们不是专门储存元精的专业人士,将元精注入舍利时,难免带入一些性质不一的真气。真气被舍利无差别接纳,一存进去,就是长达数十年数百年的沉睡。过程中,元精真气全部混合在一起,成为极端难以分化的可怖力量。
就这么一瞬间,苏夜化身为被桃谷六仙胡乱治疗的令狐冲,先承受邪气冲击,再遭到舍利反向吸附。与此同时,她脑中幻象始终未能消失,不仅环境漆黑幽深,而且异声大作,仿佛万千厉鬼一起尖啸,威力远在祝玉妍的天魔音之上。
所幸她定力极深,即使事出仓促,也未忽视右手处的危险感觉,当即凝神聚气,尽力将急于外泄的真气收回丹田,聚拢成静坐时的气团模样。气团一凝结,黑暗中便显出丝丝微光,泛出光线特有的微白,如同击退黑夜的灯火。
她这样做的时候,舍利元精竟就坡下驴,借势急冲回她右臂经脉,瞬间蔓延至全身上下,将她裹在如冰似雪的阴冷寒气中。她的确成功防护了自己,却因此陷入更深的窘境。
邪帝舍利的本质就是它展现出来的模样,用手去拿它,什么都不会发生,一接触真气,立刻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原有情节里,寇仲受赵德言欺骗,以井中月挑起舍利,用真气接触到它,得到相同结果。幸亏徐子陵一掌击飞舍利,才免去他被舍利杀死的悲剧结局。苏夜并未找人共同进入宝库,就只能独自承担偌大风险。
元精流遍她全身,她也有直面舍利核心的感觉。那是一道不断流转的巨大漩涡,力量强的吓人,只要她意志稍有放松,就会被它拉扯过去,迷失在无边黑暗当中。
如果她的五感能够实体化,那么衣服早就结了冰,身边也该产生重重黑雾。但是,她外表仍然没有太大异常,甚至神情都没改变,目光也没从舍利上移开。她的皮肤温度如常,呼吸则飞速停止,转为纯粹的胎息。
那感觉实在很不愉快,邪异绝伦,冰寒刺骨,仿佛能够冻结经脉。它先经手臂流到肩膀,又沿肩膀下行,一路涌入丹田,却在接触丹田气海的一刻,像是撞上了高高竖起的巨墙,前冲势头被硬生生遏制,未能直接冲破气海,让她死于非命。
当元精受到阻挡时,通常会自动回流至舍利之内,等持有者想扔掉舍利,再重新涌出。苏夜不等它履行这个规律,就猛然撤去高墙,反其道而行之,刻意将其吸进丹田,以先天真气裹住元精,改变它的性质,与自身元精融合。
先天真气已不再流淌于她的奇经八脉中,悉数返回丹田,由黄庭至金炉,再从金炉落下生死窍,在膻中穴中被压缩成气团。直至迎上元精,这个气团才开始发生改变。
真气流动并不流畅,缓慢而滞重,但从未有一瞬停顿。苏夜表情平淡如昔日,实际正在竭尽平生之能,一边抵挡大量元精冲击气海,一边进行精微细致的调整,丝毫不停地将已进入的那部分吸收转化。
先天真气抵挡元精的同时,传出的仍是吸附之力,有效阻止它们返回舍利。自她融合元精以来,无论元精还是杂气,还是背后控制能量的舍利,感应到她的吸附,就不再原路折返,反倒按照她所控制的速度,不快不慢地抵达丹田。
苏夜控制的非常吃力,却全然感觉不到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她无暇对付幻象,致使脑中始终乱象丛生。幻觉时强时弱,混淆了正常感官。另一方面,她全神贯注于对付舍利,根本不知外界发生何事,也因此忘记了自身感觉,进入道家推崇的无人无我,忘内忘外的境界。
地底四库中,依旧静悄悄的绝无声息。除了秘道墙上的夜明珠,只有火折和舍利在发光。就算有异常声响,苏夜也觉察不到。她之前还在想,邪帝舍利与和氏璧究竟有何共同之处,为什么不能进入玉佩,这时早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心与这件魔门圣物进行涉及真元的较量。
前有和氏璧,后有邪帝舍利,两者都对她大有好处。她倒不是必需它们不可,但在与它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得以超越世俗限制,碰触世间难得一见的特殊存在。和氏璧之天地灵气,舍利之邪帝元精,无不如此。正常情况下,凡人绝无可能有如此危险,又如此惊天动地的经历。
它们既增强她的个人实力,又让她亲身接触无数幻境。两者结合后,更是大幅度提升了她真元的充沛旺盛。气团吸收元精,在丹田转一圈,流回原处,形态便壮大一点儿,轮廓也更加清晰。这至少能节省她十年以上的时间,不必再找两个副本世界,猫起来苦修十年。
火折烧着烧着,终于到了生命尽头,冒出一缕黑烟,旋即熄灭。由于苏夜没有点燃石室内的墙灯,四周变成真正的黑暗,只有舍利还在顽强地发光,却越来越暗,好像难以为继。
火焰熄灭过后,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舍利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元精,变回普通的半透明黄晶体。它内部,细纹数量大为减少,不再交织成血红云雾,仅是横一条,竖一条,残存在中心部位。
苏夜也于同时挪动了一下,长长吁了口气,将目光从舍利上移开。
她还活着,也成功了,就算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是成功了。她清醒过来的时候,不由体悟到石之轩对舍利志在必得的决心。不死印法发源于天魔策,想必比先天功更适合元精。他当然了解吸取元精的危险,却和她一样,不愿错过这份从天而降的馅饼。
她很难用言语形容方才的危险。自始而终,她都像活在深海漩涡或黑洞中,只能全力守住灵台的一点清明,击退无处不在的巨力。一旦她灵台失守,内息涣散,元精就会以燎原之火的架势,将她自内而外地吞噬殆尽。
直至舍利清空,她那团近似内丹的真气才再度松散开来。它太极图一般,在丹田内流动着,慢慢涌向它应在的位置,重新开始循环大小周天。也是到这个时候,她才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探手到石桌下方,摸出预存在那里的火折,点燃了离她最近的一盏灯。
不知为什么,她身体非常疲乏,犹如长途奔跑后的脱力。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疲倦了,一时间居然有点怀念。但她恢复行动能力后,疲乏感也在急速消退,不过十几秒钟,又恢复到平时精神奕奕,举重若轻的正常感觉。
她点完壁灯,才重新拿起舍利,看了看它现在的样子。舍利本身形状并无变化,只是不再拥有冰冷气息,也不再给人以邪异感觉。它的触感也没有改变,依然软硬难辨,表现出它有别于其他黄晶的独特性质。
沈落雁将和氏璧的尸体交给了师妃暄,应该已经入土为安,舍利却还好端端地活着。很难说是元精不如天地灵气,还是它本身硬度超过和氏璧。无论如何,这件宝贝安然无恙,终归令人愉快。
苏夜抱着最后一点希望,连续尝试几次,确认无法把排空的舍利装进玉佩,于是彻底死了心。她很少碰到能看进眼的东西,舍利正好是其中一件。但现实就是这样讽刺,她真正在意的东西不能被带回现实世界,能带回去的却总可找到替代品。
她把舍利在手中抛了几下,心想寇仲既然拿走了假的和氏璧,那么可以将真的舍利送给徐子陵。元精固然被她吸收殆尽,舍利自身的神奇性质仍在。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徐子陵可以找到它的其他用途。
就在此时,距离这座正库相当远的地方,忽地传来细微响声。
第二百零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