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心里是没把握的,但他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在家里没事发豆芽的事,透明杯子里的豆芽种子,他是眼睁睁看着它一天一天茁壮成长,最后把土壤给顶开,植物的生命力有多顽强可见一斑。
“绝对不会有问题,哪怕土豆到时候长不到三十石,但收成也远远不是其他作物能比的,主要是我不擅长种地。”陈楚解释道。
李二看了看陈楚的手,一想也是,这白白嫩嫩的,世家公子基本也就这个程度了,说他擅长农活他也不信啊。
不需要三十石,能有个十石,上千斤,其实他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至于人畜的用水,我是这样考虑的。”陈浩咳嗽一声。
“集合天下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擅长地理志、行遍五湖四海的,让他们在关中各处寻找水源开凿水井,然后可以命令工匠在冰雪融水下面建立堤坝蓄水,然后通过人力运送到周围的州县。”
“其次可以把一些实在偏僻而干旱的地区,集体进行迁徙,人口集中起来方便管理,也节省运输成本。”
听着陈楚分析的这三点,两个人有点发呆,回过神来后,连忙把他这三点记住,心里倒抽一口冷气。
实际上朝堂中,很多大臣的讨论也多少跟这三点有关,但是大家因为不够了解,说的都语焉不详,总结说就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建议都提一点,具体该怎么做却又抓瞎,以至于根本讨论不下去。
但是陈楚提的这三点,却让李二跟长孙无忌下意识觉得可行。
从古至今,各类地理志之类的典著也有不少了,出现了许多对水文有了解的人物,想必他们对哪里能打出水肯定比地方官府懂得更多。
其次就是拦截冰雪融水,此前无忌也说过这事,但他提的是引水灌溉,陈楚是蓄水运送。
李二是倾向于后者的,毕竟引水挖渠,这工程量想想就头皮发麻,还不如就地拦截成水库,需要用水的自己去取不就好了。
人口迁徙这个更是没有人想到,大唐子民对家乡故土是极为看重的,往年战乱时甚至都有许多百姓选择留在家乡,只有大饥荒、瘟疫等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况才会流亡。
但大唐不是要让他们离开自己家乡,只是让他们暂时搬迁到交通更好的地方,便于水源补给和朝廷赈济,等关中气候恢复正常了再搬回去,想必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了,政策也容易推行下去。
李二背着手,在房间里激动的走来走去,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这些政策推行下去,关中的灾情一定能被遏制住。
等到土豆开始种植,秋冬的粮食也有了,至于春夏,老百姓是有存粮的,毕竟就算没有旱灾春夏也不是收获的季节。
长孙无忌激动过后,也是稍微冷静下来:“陈楚,我们拦截黄河源头的水,会不会造成黄河流量下降,影响中下游的灌溉,甚至引起淤泥堵塞?”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李二竖起耳朵,想听陈楚怎么说。
陈楚听的好笑:“你们知道黄河的源头到底是多少河流溪水汇聚成的吗?成千上万!不是我看不起大唐,大唐要真能到处堵截水源,造成黄河中下游的水源不足,那可真是牛逼了。”
要知道现在的水土流失可没后世严重,天知道多少干流汇聚才形成滔滔黄河水,一群连基建能力都没有的古人,想堵黄河,做梦啊?
李二当年打仗时也是满天下跑,经历的多了,他知道民夫在山中开工的难度,哪怕出动海量人手,他感觉能修建几座靠谱的水库就不错了,无忌的话纯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