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她生出麟儿,麟儿长大被封为太子。
“白露,你知道吗?有人告诉过我:‘爱情是爱情,家国是家国。女人为了爱情而放弃家国,最终不会有家,亦没有可归的国。’”
赫连珠不止一次地因为拓跋焘对她的好想过:要不就这么算了?不去想那些可怕的过去,忘记那些对于拓跋焘的怨恨。
白露闻言一把抓住赫连珠的裙摆:“皇后您果然是受了不怀好意的人的蛊惑!白露就知道皇后您不可能不爱可汗!您现在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被怨恨冲昏了头脑!您若真的谋了反,那才是亲手将可汗这个唯一的亲人从自己身边推开……!您不能——”
赫连珠笑着摇头:“错了。正是因为那人的开导,我现在才不恨可汗了。”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国之兴衰更迭都是常理常态。没有可汗,夏国也终究会灭在某个人的手里。”
赫连珠捧着白露楚楚可怜的面庞,对白露道:“我复国不是因为我恨拓跋焘,想要让他也尝尝被心爱之人背叛的痛苦。我只是厌倦了这个时代。”
“这个女子身不由己,无法为自己命运做主的时代——”
即使拓跋焘没有杀进统万城,杀死她的父王,她迟早也会作为父王手里用以联姻的棋子,被嫁到任何地方去。
拓跋焘娶她并非是因为喜欢她、爱她,只是因为她合适。她之所以能得到皇后的尊荣,也不过是因为她成功手铸金人,通过了北魏人为皇后所设的条件。
她的两个妹妹……碧玉与丹髓,拓跋焘想要她们进他的后宫她们就得去姐姐也睡过的榻上服侍姐姐曾经伺候过的男人。拓跋焘想让拓跋浑与她们相看了,她们又只能老实地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平城一趟的拓跋浑鉴定她们是否符合他的喜好。
她始终是身不由己的。
她的妹妹们始终是身不由己的。
若是她生了女儿,她的女儿也会与她的母亲、姨姨、姑姑们一样身不由己。
她不愿意再这么身不由己下去。
也不愿自己的妹妹、女儿、孙女都这么身不由己下去。
所以她愿意以命相搏,与那人一起改变这世间。
“白露,你愿意为可汗奉上性命是你的事。我愿为这世间的女子开辟一个女子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国度是我的事。”
曾经看见毛虫都能吓哭的赫连珠听着窗外不断传来的杀戮之声,在白露的颤抖中笑道:“愿我们都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木兰一刀斩掉了一个魏军握着马槊的五个手指。
一片混乱中认出了木兰的詹留儿咽了口唾沫,他难以置信地暂停了动作,唇齿间挤出一句:“假的吧……?”
“花木喔噢噢噢噢噢噢!!!”
贺赖野太阳穴上青筋暴起,身上的腱子肉用力隆起,像石头一般硬邦邦的。他抄着环首刀向着木兰就砍,却只见木兰身轻如燕,飞一脚就朝着自己踹来。
为什么?
为什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
被踹得鼻血两道从鼻下流出,心中酸涩到发痛的贺赖野状若疯虎,再袭木兰。他实在想把木兰抓过来问问:你究竟为什么会成了叛军!?
——统万城是皇后赫连珠的老家,尽管夏国的宗亲都被拓跋焘囚禁在平城,但赫连珠说想回统万城养胎之后,拓跋焘还是以“护送”的名义派了五万精兵跟随赫连珠。
赫连家的根在统万城,只要赫连家的男丁没死光,统万城的大家族就一定会有复国之心。
这倒不是说这些大家族对于夏国有多么忠诚,纯粹是因为作为夏国贵族的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利,而作为被北魏覆灭的夏国遗老,这些家族只能小心翼翼地对着拓跋焘低头。
只是这些家族现在还不知道赫连珠准备自立为帝,她既不打算救宗亲中的男丁,也不打算自己生个儿子再拥立幼子为夏国君王——毕竟一旦这些家族知道了赫连珠的野心,他们定然不会满意由赫连珠来做这一国之主。
木兰来统万城就是为了帮助赫连珠立足。
且,日后统万城将成为吸引北魏兵力的第一线。拓跋焘越是愤恨赫连珠的背叛,越是想夺下统万城,长安的危险就越小。
而长安——
长安周边拥有广袤的农田,一旦被弃置的农田重新得到耕种,粮食的稳定下来,长安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同时长安又是一个多朝古都,过往用于商业买卖的街道与集市都已经被规划好了用地。若是能招来商人,则商业能够再度复兴。
南边的刘宋一定会眼馋急速发展的长安。只不过……
“这里就是白兰?”
“禀将军,是!”
万忸于惇抱拳,于是拓跋浑把马槊扛上肩头,咧嘴露出一口白牙:“那就速战速决!把白兰打下来吧!!”
“““是!!”””
拓跋浑身后的将领们纷纷应是。
拓跋浑吞掉吐谷浑之后拓跋浑的势力士气大涨,白兰就在吐谷浑的南边,东边又正好与刘宋的巴西、还有北巴西等地接壤。
一旦拓跋浑吞掉白兰,则能与北魏呈夹击之势合围刘宋。拓跋焘对拓跋浑这个头脑简单的堂弟并没有多少戒备,拓跋浑在拓跋焘继位之后也确实没有要和拓跋焘抢帝位的意思。
拓跋浑出兵白兰,拓跋焘只当这小子的最终目的还是去长安带回无香子。拓跋浑占领白兰对北魏本身也是好事,是以拓跋焘并不阻止拓跋浑将自己的精力花费在侵攻白兰之上。
实际上拓跋浑之所以会去占领白兰,不过是因为叶棠在信上也“关心”他今后的发展,建议他先去拿下白兰,以巩固领土。
受了拓跋浑攻击白兰的影响,刘宋境内的益州一带都是人心惶惶。
宋文帝想要派军去援助白兰,以免唇亡齿寒,结果大臣们纷纷出列,要求宋文帝巩固自家军备,做好魏军从西边打过来的准备。
宋文帝心中暗骂臣子们都是一群没远见的东西,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他撤换了不少高门出身的臣子,开始遮掩都不遮掩一下地任用听他一个人命令的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