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不少国家,专利技术其实是偷着用的,不一定认账,而这笔专利费,大部分又需要支付给研发的科研团队。
再加上新科研的投资,反正这笔钱,收入和支出一换算,这几年勉强打平。
财团赞助,看起来很美好,但人家都不是白给钱的。
绝大部分的赞助,都是某个生物学家团队拉过来的,同时也是指定这个生物学家团队专用的。
按规定,这种赞助会里不抽成,只是明面上走个帐。
比如狄鸿哲,北欧某大国皇室的赞助,都是归他的科研团队专款专用。
国际生物研究会明面上的好处,就是这笔钱会在会里的账上待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是理论上的利益点。
要是换成金融投资公司,账上但凡能有钱,钱就能去生钱,这个不叫事儿。
可问题这是国际生研究会,一群生物学家,根本没这脑子,也没这个胆子。
所以这个利益点,也就仅仅存在于理论上。
当然了,一旦获得赞助的团队研发成功,变成专利,那这个专利研究会占比,以后能生钱。
但这个周期,那就实在是太长了。
而真正落在国际生物研究会公账上的赞助,其实很少。
研究会工作人员人吃马嚼的,在加上场地费用,也就差不多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