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东方明珠(2 / 2)
在朱振看来,所谓礼仪,是一种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下层的遮羞布和枷锁而已,和大元律一样,是统治阶级压迫下层的工具。
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锁死上升通道,不给下层人晋升上流社会的机会。
而没有上升通道的社会是没有活力的。
他只能让统治阶级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肆意的享受。
朱振想要的就是变,必须改变,要将这个世界的上升通道打开,给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机会。
让先进的生产力开始酝酿,生根发芽,这样才有机会改变华夏几千年来不变的定局。
所谓定局那就是上升通道锁死,底层百姓活无可活,然后揭竿而起造反,酿成恐怖的历史悲剧。
胡老张了张嘴,默然无声。
虽然山河破碎,但是家族收藏的典籍却没有丢失,他年幼时便已经博览群书,为何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会屡屡的山河破碎,为异族奴役?
为何文明总是被野蛮打败?
为何在西方,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那就是有这良好的教养和学识的贵族,会不自觉的在商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默然良久,胡老叹息一声说道:“其实伯爷过于小觑先人了,正因为有礼仪之道,有了无数儒士替君主教化子民,才有了华夏大地每每王朝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安定,就像是西方的教廷,虽然他们玩弄人心,但何尝不是给了信教人的安稳呢?况且我华夏大地,自隋朝开始,便有了科举取士,凡夫俗子也有了追求礼仪,白衣为官的机遇,朝堂之上可以聚集天下英豪,其实我们每一朝都比前朝强大许多,天下子民的生活环境也是一朝强于一朝的。只是野蛮数次战胜礼仪之国,确实匪夷所思,老朽也说不出
所以然来。”
这一次倒是轮到朱振诧异了。
他倒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位老者,封建王朝的发展拥有一定属于自己的见解。
竟然也能通过自己的视觉察觉到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不过良好的制度缺失再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举取士,也是一种打通晋升通道,改变人命运的极佳方式。朱振想了想说道:“拥有良好的晋升渠道,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王朝的覆灭,但当朝局腐败之时,即便是再多的人才加入朝局,也会被迅速腐化,成为压榨百姓存在之一。就像是金字塔,终究是有人要站在顶端,终究是有人要站在底层的,人人平等,终究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人天生懒惰,有的人天生愚笨,他能攒下的家业和积蓄
,终究会比人少。所以本伯的意思是,礼仪这些东西必不可少,但眼下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生产力,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
“生产力?”“太平岁月,风调雨顺,一家五口勉强糊口,赶上灾荒和官府盘剥,一家五口便毫无活路,这是眼下的情况,而若是我们改变这种时局,风调雨顺一家人生活无虞,若是赶上灾荒,百姓还可以去城里做工,以劳动换取金银,以金银换取海外之粮,你说百姓还会饿死吗?天下还会大乱吗?这种新的生产生存方式,虽然未必确切,但本伯习惯
叫他生产力。”
跟一个去泰西之地见过世面的大佬聊天真的太舒服了,无论你说什么,哪怕是一些后世的观点,人家也能听得懂。
“这便是伯爷信中的国度吗?可商人的盘剥终究也是存在的,而且商人的狠厉与地主无异。”朱振悠悠然说道:“在我的地盘,所有人都是佃户,所有的土地都是朝廷的,商人即便是有万贯家财,也要听命于朝廷行事。其实你们不明白,商人远比地主要好管控的多
。”
胡老喃喃说道:“商人以汇聚天下之才,养淮安之民,而伯爷则已淮安之地,养淮安之商,其实与当今天下何异?”“不对,虽然爵爷终究是牧淮安之民,却聚天下财富于淮安,淮安百姓哪怕是喝粥,也比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多些米的,这便是伯爷所言的生产力吗?”说着说着,胡老的
眼睛越来越亮。朱振点点头道:“生产力发展,百姓不用饿肚子,便有了足够的机会让子女投身教育,便可以反哺科学,科学几步了,反而会再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此般良性循环之下,
便是再有野蛮入侵,我们又何必怕他们?”
胡老沉浸在朱振所描绘的世界之中,虽然与自己想象之中的大同社会有很大的诧异,但是很明显伯爷的想法更有说服力。许久之后,胡老才开口说道:“若是老朽动员家族力量,帮助伯爷建造这座滨海重镇,不知道伯爷给老朽什么好处?莫要提及金银之物,因为老朽知道,伯爷势必会成为东
方最穷的人。”朱振大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