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四库全书父亲的父亲(2 / 2)

加入书签

怕又要天下百姓遭殃吧。

可,一辈子的夙愿,又岂能说放下就放下?老者心里不甘心。他想着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有最后一丝精力,拼一把。胜利,起码大宋的旗帜还在,失败,宋室彻底断绝人间不假,但是起码后人记得,宋室臣子亡

国百年,依然忠于他,而自己的名字,也会为史书所哉,流芳百世。

他虽然看不上张素公,但是奈何百般接触之下,他越发的能感觉到张素卿虽然对自己恭敬,但是对于对待朱振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谨慎。

摆明车马,扯旗造反,对于张素卿来说,几乎不可能了。

迫不得已,老者只能想尽办法,将张家逼上绝路,生死存亡的时候,张家必须搏一搏。

老者手心里握着一枚棋子,忍不住的唏嘘,留名青史么?

呵呵,螳臂当车吧。

什么叫做爽?

升官发财娶老婆呗。

此时这般年纪的朱振,升官自然是很难了,但是赚钱也可以呀。

拿着别人的钱去赚钱,这可是后世想做都不好做的生意。

朱振最近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急。所有认购了盐场股份的世家,都老老实实的来银行缴纳抵押之物,沈醉亲自搀扶着沈万三来了一趟,不过沈家不一样。落魄了一段时间的沈家,通过经营南洋,再次风生

水起,一次性出自五百万两银子,亮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眸子。

至于其他世家,只能来这里,老老实实的估价,签署协议。

用尚在襁褓之中的盐场,使得淮安世家老老实实的拿出家族产业做抵押,并甘之如饴的付着利息。

而朱振只需要动用劳工建设盐场,等于一分钱没出,便坐收源源不断的利息,顺道还解决了淮安百姓的工作问题。

一千多万两银子本金,月利一分,便是每月十几万两的收益。

而银行那边儿反馈来的消息也显示,这些世家都是聪慧之辈。自然不会为了盐场,一下子将家族的金银抽空。这么一大笔花费,势必要贷款的。

放着信誉绝佳的伯爵府的银行不去贷款,难道要去做民间的高利贷吗?

要知道那些放贷的狠人,即便是势力强横的家族也不愿意招惹。

那是一群刀剑上舔血的亡命徒,他们比朱振还不择手段,敢不还钱,保准让你家破人亡。

憨憨才会这么干。

——

郭桓之事事发,朱元璋不知道出于和等原因,并未将其处死,反而依然让他执掌户房的事物。

但海州他肯定是不能呆了,朱振以为朱元璋的尿性会对海州放置不管。

谁曾想朱元璋却写信,给自己送上来一位真正的人物。

信中朱元璋还抱怨,说自己也算是开明之主,为何像是解开和张旭这般的元朝臣子,死活不愿意投靠自己,却愿意在他手底下做事?

你小子是不是偷偷摸摸的跟元人勾结上了?

对于朱元璋生闷气,朱振自然不放在心上。老子若是想要跟元人跑路,何至于将淮安的精兵强将借给常遇春用?

要知道这厮现在还在以盱眙精锐打造十万营呢。老子哭都找不到地方哭。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解开。

解开,元朝进士郎解子元之子,在吉水那是响当当的人物,之前朱元璋命人去求访了数次,都未曾有效果。

此次出山,乃是看在张旭的面子上。

此人和其父解子元后人或许并不了解,但是其有个很出色的儿子,叫解缙。四库全书的总编。

这样的大佬出山投奔淮安而来,应天不知道何等风言风语。

淮安的文武,起初对这位解开还很是反感,但听闻他竟然是张旭老爷子的好友之子,不安的言论立刻停止了。

这位老夫子虽然嘴里天天喊着要带领大家投靠北元。

但是其才学和品行一项是为大家信服的。

嘴里投靠北元怎么了?

这些年,嘴里喊着投靠北元的人还少吗?朱元璋现在脑袋上,还戴着元人的乌纱帽呢。咱们高调的喊着投降,可以继续坚定的造反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