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二百五十第一兵团副司令(2 / 2)

加入书签

“原来这位便是薛岳将军!久仰大名!今日终于得到一见!云海甚为荣幸!家父对您多有褒奖,云海也深为心慕。”我伸出手,和薛岳将军握了握手;薛岳将军笑道:“我也感到十分荣幸,能被文成公赞誉,伯陵深感荣幸,可惜当时文成公之葬礼,伯陵战务紧急,实在是抽不出身前来参加,到现在,还是深感遗憾;不过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定倭将军,也聊以自慰了;定倭将军那名号可比我这个老虎仔的名号要响亮的多。”

我摇摇头笑道:“薛将军能有此心,云海已经非常高兴了。”

“好了好了,云海,这次校长给你安排的职位,就是担任新组建的第一兵团的副司令,总司令就是伯陵,伯陵一直说,他手下是有猛将,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智谋之士,他找不到一个足以帮他分担战术战略策划压力的人,那让他感到非常有压力。

而云海你符合这个条件,正好因为你的年纪太轻,校长不能贸然把你放到更高的位置上,所以这个副司令的位置就非常的适合你了,云海,那些整编军,七十一军、六十六军、八十三军、四十三军、二十军还有一百师,除了二百师和教导总队,全部编入第一兵团。”校长笑着说道。

我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请薛岳将军多多照顾了!云海年轻,还请将军多多指教。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薛将军指正!”

薛岳将军笑道:“原本以为定倭将军年少得志,必然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却不曾想,竟是如此的谦虚啊,这年头,如此谦虚的人很少了,便是我,也是个急性子的人,谦虚什么的,和我挨不上边。不过定倭将军之名何等响亮?又屡次和倭寇大战,杀死的倭寇十几万,作战经验比我可丰富多了,谈何指教?倒是欧阳将军要多多指教我才是。”

校长笑道:“好了,你们两个名将就不要互相恭维了,你们两个放在一起,都是作战勇猛的勇将,我便对此次武汉作战有了非常好的预期;云海,你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伯陵,伯陵刚刚才赶来武汉,没有来得及参加军事会议,但是作为指挥官,那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点点头,说道:“薛将军,此次武汉之役,其最重要之目标不在于保卫武汉,而在于消耗倭寇之有生军力,倭寇大军十之八九陷于我国,据悉此前倭寇曾在东北与苏联军队展开大战,惨败,是故倭寇急于解决我国,以便掉过头对付苏联,其战略战术上就会出现急躁冒进之疏漏。要是放在以前,倭寇一个大队就能击败我们一个师,孤军深入更能起到效果,徐州战事当中的土肥原贤二师团便是如此,薛将军您也应该明白。

而整编军计划之后,七十一军已经足以和同等数量的倭寇较量,当然不一定能战胜,可若不是龙慕韩怯战,八十八师的部队至少可以坚持到援兵赶到,所以那一战的失败不是士兵的错误,而是领导者的错误,是我们这些领导者当中某些意志不够坚定者所造成的。

抛开这个因素,云海便可以断定,在有坚定意志之领导者带领之下,一百师,二百师,八十三军,六十六军,二十军,四十三军以及教导总队,都拥有和同等人数的倭寇,面对面交锋的实力,当然不一定能胜利,装备的差距和战斗力的还是不小的,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

只是在此次武汉之役当中,我们占据了兵力和地形上的优势,补给也较为容易,我们的装备也得到了苏联的援助,所以云海以为,要是倭寇再有这样的战术,我们就可以大量歼灭他们的军力。所以我们此次的作战要旨,就是要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薛将军,您以为呢?按照您的观点来看,我们这样的战略战术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薛岳将军深思了一会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点头:“说实话,国府可以制定出这样的战略,伯陵还是觉得非常惊喜的,长久以来,我们都执着于与倭寇争夺城池,那不仅仅会造成巨大地兵员损失,还会使得很多名城惨遭倭寇炮火屠戮,所以,委座,欧阳将军,伯陵以为,这样的战略战术,是非常合适的。发扬运动战之优势,避免集团式的决战,这是我们取胜的道路。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兵马防御措施了,那是个巨大的工程,还要考虑到倭寇的进攻地点,不过委座,欧阳将军,在伯陵此前赶来的路途上,听说了倭寇第六师团已经出动了,并且攻下了安庆,伯陵以为,他们的下一步,必然是这儿!”

薛岳将军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点,我一看,是马当要塞!那里是长江上的一个炮兵要塞,同江阴要塞一样,非常重要的要塞;如果说江阴要塞是长江下游的咽喉,那么马当要塞就是长江中游的咽喉,对于武汉而言,马当要塞就是南京的江阴要塞,同样非常重要。

“马当要塞,那里是很重要,校长,云海以为薛将军所言甚是,马当要塞是防止倭寇兵舰沿江而上,沿途进攻我军的重要防御基地,马当要塞一旦失守,倭寇的兵舰就可以毫无顾虑的沿江而上,甚至威胁到武汉,我们的水上力量,远远不及倭寇,哪怕是江中舰队,也不是倭寇的对手。

而且彭泽,湖口也是军事重镇,是我们的南大门,一旦被倭寇攻破,倭寇便可协同兵舰长驱直入,这对我们非常不利,校长,云海请缨,率领一百师镇守马当要塞一带,绝不让倭寇一兵一卒通过!”我向校长敬礼,请缨作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