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六世界大战,开始了(1 / 2)

加入书签

随枣之役完结以后,我们和倭寇之间产生了一段数月的“和平”时期,说是和平,只是因为自武汉之役结束以后双方休养生息所积攒下来的实力在连着两次会战——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之后,消耗完了,我军阵亡七万余人近八万人,倭寇也阵亡近五万人,双方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所以两次大的战役打完之后,我们很有默契的不再发动战争,而是停下来积攒实力,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

倭寇的实力虽然强,但是面对着慢慢进步的中国军队,他们想必也不会狂妄到继续坚信他们可以短期内不用休整就可以战败中国,冈村宁次不是赳赳武夫,他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而他之后的举动更加印证了我的观点,他竟然派遣专门的间谍,向中央军中的旁系部队以及川军、桂军、滇军等部队的首脑进行诱降策反活动!

二十军和四十三军,还有六十六军,三位军长都见到了倭寇的间谍,受到了倭寇的诱降和策反,不过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我又在第一时间告诉了校长,校长笑了笑说,如果这些军长这么容易就被策反了,他们也太对不起你对他们的栽培和他们的子弟兵们的浴血奋战了;再者,其他的军队还有可能,川军,桂军,滇军,哈哈哈!说实在的我宁愿相信何敬之投降,也不相信这些军队会投降。

校长的话我一直相信,校长既然如此的有信心,那么我自然也不会怀疑什么,三位军长的行动就是想向我表明他们绝对不会被倭寇策反的决心,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校长的眼光,不说别的部队的零星状况,就是桂军,广西的军队,没有出过一个汉奸,广西狼兵,名副其实;滇军的野猴子,四川的血汉子,一个比一个有种,一个比一个能当英雄。

我在随枣之役胜利结束以后三个月之后,我受校长的委托,于八月二十九日向校长递交了一份关于未来战事的报告,里面详细阐述了我对倭寇下一步以及未来战争策略的预估以及我军应当进行的防御策略和进攻策略。

大的范围内,我们依旧处于难以逆转的劣势,短期内不会得到任何的改观,上一次南昌之役的千载难逢的战机错失了,使得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收复武汉的良机,而以后的战略,应当以防守反击为主要战略手段,进攻,应当是局部的反击战,而非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战略进攻。

而随枣之役虽然胜利结束,但是这只是一场局部的会战,在其他战区的战斗当中,我们依然处于劣势,所以盲目的信心和进攻是绝对不可取的,校长务必要约束各战区和各部队,不允许盲目地进攻倭寇或者和倭寇正面抗衡,而倭寇的下一步行动,根据我的推断,以及队倭寇总体态势的研究,尤其是对冈村宁次的研究,他的目标依旧是在南方,那是仍然在我们手上的一座江南重镇,湖南省省会,长沙。

对于长沙这座城市,我的了解不算多,也仅仅只有那场文夕大火让我记忆犹新,几个月过去了,长沙重建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这一次为了适应战争,估计也嗅到了几分不明意味的薛岳将军有意无意的将长沙打造成了一座军事堡垒,在很多要道都修筑了利于巷战的建筑和障碍物,同时薛岳将军也将自己的猜测上报给了校长,加上我的预测,校长对长沙产生了重视。

出于对长沙的重视,校长还专门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这个问题。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本是我国的粮仓,我们都已经有了共识,倭寇为了以战养战,达到减轻国内压力的目标,就一定会攻略湖南,既然攻略湖南,就不会放过长沙,这座湖南省会;但是湖南位于丘陵地带,长沙的周围也是一马平川,在地理上,没有崇山峻岭等天然屏障,因此自古便有“四战之地”的称谓,也就是四面临敌,易攻不易守。

为此,军事作战会议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按照我们过往的老腔调,倭寇的战斗力强悍,死守一城一池势必会造成过大的人员损失和伤亡,并不利于我国的持久抗战之国策,所以虽然长沙重要,却也不是非要掌握在手中,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武汉的战略,在外围大量歼敌,而后撤退,留一座空城给倭寇,正好长沙刚被大火侵袭,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就更没有什么必要的价值。

而另一种声音认为,随着数次大的会战下来,我们的军事将领和士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随枣之役,我们凭借了一些并不很精锐的部队就可以将倭寇击退,收复全部失地而获得胜利,这就是我们的进步之所在,也是倭寇并不能打败我们的有力佐证,此次倭寇既然又要发动战事,那么我们应当集中主力精锐部队,给倭寇一个迎头痛击,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待在武汉不要四处惹事,正好也趁机增强我们的战斗力。

为此,校长颇有些头痛,两路人马的意见都有道理,他又询问了第九战区薛岳将军的意见,薛岳将军的意见就是守,不退让,这下子让校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我也为此感到头疼,这种情况下,我真的不太敢确定到底是守还是打,我虽然对薛岳将军有信心,但是这毕竟是国家大事,不是可以盲目决定的了的。

不过根据我的判断,倭寇要是想攻打长沙,那尚且还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做兵源的补充和弹药的补给,还有战斗的部署和战略的设定,是故我们还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做考虑,但是倭寇攻打长沙是一定的,所以我建议校长立刻下令给薛岳将军让他筹备长沙保卫战,另一方面加紧研究我们到底是应该死守长沙还是战略性的放弃长沙,我要做最为精确地利弊分析。

但是第二天下午的最新消息,却让我立刻陷入了五雷轰顶的巨大震惊当中,因为这件事情,让我几乎没有时间再做选择,而这件事情,也会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一次中华民国的巨大机遇!如果我猜测的没有错,很快,我们就不会再孤军奋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