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色即是空十二(1 / 2)

加入书签

虞山吹来的风很冷。

权策巡察之后,动作突如其来。

尚书省右司郎中王之贲,将包括虞山军将军在内的中高层将领全数弹劾了一遍,同时大幅度保举了一大群下层军官,最夸张的是一个小小什长,名叫巩石的,因训练表现精强,头脑清晰,颇得权策青睐,连升十级,担任虞山军中郎将。

弹劾与保举,全都在虞山军内部完成,丝毫没有渗透安插之举,显得颇为坦荡。

按照常态来说,这种大动作,即便没有侵袭恶意,但干涉之意明显,势必引发反弹,有没有道理,都会因为政治因素,变成旷日持久的权斗。

然而,这封奏疏一上,首当其冲的相王李旦,保持了诡异的沉默,遭到弹劾的将领们,自行奏疏认罪,也无人反抗辩解。

王之贲奏疏中提及的,都是权策在实践中所得,真的不能再真,满营将士,都看在眼中,而且有理有据,无可辩驳,弹劾的罪名,诸如“不谙实务”、“演训懈怠”、“武勇不及”,都是铁证如山,强行嘴硬,也只会让人看了笑话,自取其辱。

更重要的是,王之贲还在奏疏中提及了虞山军的一个优点,那便是将领团结,这是很有艺术的词汇,将领团结,而不是上下团结,也不是将士团结,既暗示了虞山军上下离心的事实,又挑明这些将领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干犯忌讳。

这是权策认可的优点,但也是引而不发的最大罪名。

让他称心如意便罢,与他硬顶,怕是等待着李旦的,不会是这种越俎代庖的强行干涉,而是经营军队势力,居心叵测的罪过,想必权策只须挑起这个话头,自有无数人前赴后继,愿意帮忙将李旦的罪名坐实。

以上御下,都讲究杀鸡儆猴,权策却在巡察南衙的第一站,就将老虎挂了起来,直来直去,以军中硬碰硬的传统风格,将虞山军处置得哑口无言。

南衙军卫,齐齐大震。

各军卫主官无不胆战心惊,南衙各处营地,登时沸腾,神都城内巡弋值守的府兵,军纪为之一肃,居移气养移体的大将军、将军们,无论爵位、年资,都脱下宽袍大袖,穿上盔甲短打,尚武之风,盛于一时,甚至传扬到神都市井,永丰里勾栏,赶时髦的五陵少年,舞蹈只看秦王破阵乐,乐曲只听将军令。

就连老早就放话出去,不信权策能将他如何右监门卫大将军张昌宗,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忍着羞臊,自打嘴巴,连续多日,一有闲暇就到右武侯卫大营巡视,驱赶全军将士从严训练,稍有不及,大肆裁撤将官,提拔下层军官,将权策可能挑的麻烦,提前堵上。

一不做,二不休,既是该丢的脸面都丢了,他也不再顾忌,专程找了左监门卫大将军武秉德,向他取经,打听权策的偏好和动向,铆足了劲准备应对权策的巡察。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权策却忙活起了私事。

修业坊,尚书省右司郎中王之贲的府邸。

车马辐辏,峨冠博带,士人云集。

太原王氏族长王昱遍洒请柬,邀集士族大家和士林文坛头面人物,备办了盛大的仪礼,三子王之涣正式拜权策为义父。

此事可称盛大,文坛之上,稍有名望的才子儒生,济济一堂。

士族顶端的五姓七望全数到齐,还都是族长亲自出面,长安、洛阳两都及左近的士族,来人也颇为不少,像是河东柳氏、茂陵杜氏等,都是出动了多个近支族老来撑场面。

同为士族,又是权策舅家的兰陵萧氏,几乎倾巢而出。

京兆韦氏也来了人,并不是韦氏在官面上的台面人物洛阳府尹韦汛,而是与太子妃韦氏亲缘更厚的同祖堂兄韦淋。

虽说这些人的到来,很有可能因为结亲的另一方是当朝宰相,但毕竟是太原王氏的场子,如此群贤毕至、衣冠云集的盛况,体面非凡。

自并州赶来支应的太原王氏族亲,跑前跑后,更卖力气,原本吹胡子瞪眼的老辈儿,此刻也是和颜悦色,王氏上下,对王昱这个族长,更多了几分敬重。

时辰方到正午,权策准时抵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