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白沟河(2 / 2)

加入书签

陈新甲则将前线送来的战情文书交给光时亨,叫他拿去兵部讨论,准备再筹措一批饷粮送到前方去。

光时亨一看索饷文书的内容,心里暗自叫苦连天,之前第一批交付给阿巴泰的东师饷就已经高达十万两了。

清人明明说好,此后按月给饷即可。现在一仗还未打,也未满一月时间,怎么就又要索饷了?

不过光时亨倒是错怪了清军,其实阿巴泰虽然被范文程和洪承畴建议,要向明朝多多索饷。可是他自己觉得现在一仗未打,就和明人索饷,说不定会破坏双方的关系,影响到皇太极的大局。

真正打着东师名义索饷的,其实并非阿巴泰,而是吴三桂和高第、李辅明几人。

由于漕运断绝,关宁兵的饷粮比起之前也锐减了大半。而且自从孙传庭带着秦兵撤到京师附近以后,朝廷饷粮借优先供给秦兵,辽兵之饷就更少了。后来山东总兵刘泽清,又从山东东昌府逃到畿辅,也分走了部分饷粮。

吴三桂是宁远总兵,高第是山海关总兵,李辅明也是关宁军建制下的前屯总兵。他们三人都是辽兵代表,自然要为辽军团体寻找出路。

而吴三桂通过已经投降清军的祖大寿这条关系,渐渐察觉到了清军真正的意图所在。他知道明朝朝廷即使挺过了闯军这一劫,前途也是非常渺茫的,所以现在就升起了养寇自重、保存实力的想法。

吴三桂不仅打着清军的名号往北京索饷,而且在马世耀率领闯军精骑撤回白沟河以南后,也迟迟没有发动进攻,而是等待诸军汇集后,才徐徐南下。

他的用意,自然是不愿意自己拼命打先锋,消耗掉太多的本钱,动摇到今后的地位。

直到山海关总兵高第、前屯总兵李辅明、山东总兵刘泽清,还有被明军视为扭转乾坤之绝对主力的清军兵马一万多人抵达白沟河附近以后,吴三桂才总算有了发起进攻的打算。

但吴三桂的拖沓行动,则给了李来亨和刘芳亮以充分的自由行动时间。湖广闯军的器械精良、纪律严整,早已经过了砀山之战的证明,不用再做过多的赘述。

刘芳亮的左营部队,虽然不比李自成亲自统率的中营亲军强悍。可却是闯军五营之中,战马配置数量最多的一支战役兵团。

早在商洛山时期,刘芳亮就掌握着闯营里唯一一支马队精骑。他是闯军中最善于指挥骑兵作战的一员名将,在接得马世耀军情的第一时间,便有条不紊地布置好了保定城的防务,然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至固城镇,稳固了闯军在白沟河南岸的防线。

当明军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屯总兵李辅明、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三总兵共约三万精兵汇集时,闯军已在白沟河南岸完全展开部队,形成了有力的防御态势。

而再等到吴三桂如大旱之望甘霖期盼的阿巴泰军,共约一万五千满蒙汉混合部队,和山海关总兵高第一起抵达时。李来亨也把除了尚在博野县收拢掉队士兵的顾君恩和李世威一标以外,绝大部分的湖广闯军带到了白沟河战场的前线。

李来亨麾下的湖广闯军,包括郝摇旗、张皮绠、马宝、陈永福等部精兵强将,再加上刘汝魁、张洪、郭升各一部士卒,总兵力大概有近三万人左右。

刘芳亮麾下的左营闯军,则是一支包含相当数量骑兵的二万人部队。

白沟河南北两岸,大军云集,明清联军和闯军,各自拥有五万人左右的兵力,战场上共汇集了十万大军。

而且不同于明末大部分的战事,双方这总共十万的军队,全数都是明朝、闯军、清军里数一数二的精锐战兵,没有一丝一毫民夫辅兵的灌水性质存在。

闯军的前敌总指挥部设在了固城镇,大军在白沟河南岸最重要的屯兵点则是河岸边上的河阳镇。

李来亨较刘芳亮晚了一点赶到固城镇的大本营,他看到这处小小的镇集,四面八方已经布满了闯军的探哨,看到手执刀枪矛戟的卫兵们好像生铁铸就一样植立在军营两侧,形成了一种森严、冰冷的气氛,心里便对刘芳亮的治军感到钦佩。

刘芳亮历来给李来亨留下的印象,就是俊美、轻锐,虽然是位高权重的权将军,却给人以活泼青年的感觉。但在面临空前会战的紧张时刻,刘芳亮却显得异常沉稳:

他身经百战,受过多次刃伤、枪伤、箭伤、扭伤、摔伤,这些创伤没有一处能够伤及刘芳亮体内轻锐的活力,反而使他显得更加结实和壮健,更让刘芳亮在这时候显露出一种临危不乱的气度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