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22)(2 / 2)

这些品种我都有,放心吧!

何君将单子收好,便走到柜台边向掌柜提前结账。

翠菱很爽快也好说话。

你们第一次来我这里吃饭,以后呢也许就是长期的供货关系了,这一顿我只收本金。

何君连声道谢,付了银子回到桌前,同景文、童涛把盏言欢、推心置腹地侃大山、喝老酒。

等吃好饭童涛准备过去结帐,何君拉住他。

童涛,我已经结掉帐了,呵呵,下次你再请。

好你个何君,又不让我尽地主之宜,不行下次一定得我请。

好好,下次一定你请客。

景文驾车把童涛送到家。

童涛进门拿布包了一大堆的珠花、胭脂、水粉等塞到景文手上。

嘿嘿,一点小心意,送给琴儿姑娘和大娘的。

景文手捧这一堆女人的饰品,有点哭笑不得。

这,这怎么好意思收你的东西呢。

何君是明白童涛的心意的,当即说:既然是童涛的心意,我们一定把它带给琴儿姑娘和大娘,童涛,你下次什么时候来鹅湾村玩啊?

童涛恨不得现在就同何君一起去鹅湾村,他笑着挠了挠头。

下回吧,下回我再担货去卖,我有个亲戚就住在鹅湾村旁边的周家村里,到时我去看他,顺便到鹅湾村找你们。

那就这样说定了,这块肉你拿着,熬熬汤补一补身体。

虽然你是一个人,但也不要太把身体不当一回事,平日也该吃点好的。

何君今天特意多买了一块肉送给了童涛,他知道这童涛不注重吃穿用度,生活是过得极其简朴的。

童涛平时大大咧咧的,此时感动于何君的关心,心口都热乎起来了。

这,这我怎么能收?本来该是我请你们吃饭,现在,咳,怪不好意思的。

你就收下吧,我们就回去了,下次来鹅湾村玩。

何君硬把肉塞在童涛手上,就坐上了马车,与童涛告别回了鹅湾村。

这驾着马车就是快,没一会功夫就到了家。

小容儿惊喜地跑出来迎接两位哥哥。

哇,大黑马,大哥,君哥哥,你们坐马车回来的。我也要坐,我也想坐。

何君下来抱起容儿坐上了马车。

容儿第一次坐马车,兴奋地左摸摸右看看。

而后他朝屋里喊起来。

娘,姐,快来看,哥哥坐马车回来的。

景文下马车,把车上的菜种,还有买的东西搬回屋里。

徐慧芝与琴儿听见容儿的叫喊声,便都走出来,一眼就瞧见了马车。

徐慧芝很奇怪地问:是不是买得东西太多了,所以你们就租了马车回来?

不是,娘,我们为了以后送货上去方便,就买了一辆马车。

琴儿一听是自己家买的马车便也非常高兴,走上前摸了摸车。

可徐慧芝是长辈,平时勤俭持家惯了便说到:这马车老贵了,去县里又不远,这买马车的钱应该存下来,以后用钱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还有要买布料、菜种、果树什么的很花钱。

何君将容儿抱下来,温和地劝着徐慧芝。

大娘,以后我们要打开销路,蔬菜我准备扩大种植。

这菜一多就会经常去县里卖,如果每天走路去,不光费时间,人拉货还累得半死,为了长远打算还是要购置一辆马车。

好吧,买都买了,这次去交货怎么样?

何君把跟周记绸缎庄签了半年的契约告诉了徐慧芝,然后又说出自己想再扩大经营,多招些人手的打算。

徐慧芝:这些事交给我去办,原来这里就招了一些人,后来青凤那件事我也听说了,现在她也来了。

青凤她既然想方设法也要挤进来,这个女人不得不防,反正下死规定就在我们家里做活,不能带回去。

另外招收做活的就去找村长和几个叔公,让他们介绍族里的人来吧。

这一是给了他们面子,第二也是给我们村里的人找份活干,她们生活也不容易。

但要跟他们说清楚,他们介绍人过来做活可以,但一定要经过试活,活不行的一律不收。

徐慧芝点点头表示赞同。

琴儿看着桌上一大堆的五花八门的绸缎布料,觉得浑身特别的有干劲。

现在好了,买布料不用先给钱,只要多招些人手,我们就可以大量地做衣服和刺绣了。

娘,我现在就去叫梅香婶、何英婶和静荷过来一起裁衣,等把衣服载好了,然后让那些妇人明天过来做。

行,我随你一起去吧,我去找村长和几位叔公说招人的事。

徐慧芝与琴儿转身出门去了。

村长与几位叔公对招人这件事也很积极。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亲戚可以介绍,况且现在世道不好,穷人有份事做,能赚上几个铜板都算是谢天谢地的事了。

于是很快就有一些妇人过来试活,最后又收了五人。

徐慧芝跟她们说了以后集中在自己家里做活,不能带回去。

虽然有几个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后来一听做一件就算工钱,若手脚勤快点,一天能赚上好几十铜板,可比种田种菜划算多了,便都欣然同意了。

第57章 鹅湾村第一家制衣坊【二更】

这些妇人在待字闺中时都是学过女红、做过刺绣的,待嫁到夫家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被生活所迫而干惯了粗活,农村的农活哪样都能上手干。

徐慧芝并没有规定她们来做活的时间。

因为农村总是有很多农活要先忙,比如说插秧,割稻谷。

徐慧芝同意这些妇人忙完了农活之后,再利用其他时间过来做活。

这样即可利用空闲时间赚钱,又不会耽搁自己的农活,因此每个妇人都很积极,很乐意。

她们一忙完手上的农活就快速赶来,她们如实想既然是做一件算一件的工钱,那就比谁手快呗,因此那些妇人恨不得从早能做到晚。

于是乎有些好强的开始暗暗较劲:看今天谁比谁做的多,明天谁又比谁做的少,谁又比谁赚的铜子多。

这一良性的竞争反而让制衣、刺绣效率大大提高。

何君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他同景文一家商量,意思是现在招了这么多人做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干脆开一个制衣作坊。

这个想法立即引来了景文全家人的赞同。

景文特地去跟村长商量了一下,说出成立制衣坊的想法。

村长也是举双手赞同,这制衣坊能够招收百姓们做活赚钱,这可是鹅湾村的大好事啊!

景文与何君想了老半天,给制衣坊定了个名号:文君制衣坊。

原先大家一致说何君头脑灵活聪明,这是他想出来的发财致富的法子,并让他做主想个名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