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来龙去脉(2 / 2)

加入书签

大家连忙叫上出租车,匆匆赶往北京国际机场,随便在机场吃了点东西,然后登机,下午一点钟飞机便已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

一下飞机,豹子先把李擎苍等人买的一大堆东西拖到自己家里去了,然后急匆匆的赶到祝倩文问家里去问打听消息。

小孟则带着凯萨琳去南京的各种刀具店,户外用品店购买此次行动的各项装备。

海如玉则带着李擎苍直奔考古研究所,询问祝师姐到底是接受了什么任务,有多少人跑到“神农架”去了。

南京考古研究所内,一位姓王的主任接待了他们,见到是来询问祝倩文等人的消息,也不敢怠慢,连忙把事情始末讲给了他们两个人听。

原来在上个星期,研究所的一个科员到北京出差,出于职业爱好,到潘家园古玩市场转悠了一圈,无意中发下一个地摊边一位农民打扮的男子正在和摊主兜售一个青瓷瓶。

那摊主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识货呢,还是想压价,对那男子拿出来的青瓷瓶不太感冒,只是摇头不答应男子提出的两千元价格。

这个科员站在边上看了一会,见到那农民男子和这摊主墨迹了半天,浪费了一大堆口水后失望离开。

连忙跟了上去,走了一段后叫住那男子,要过那青瓷瓶仔细观察了一阵。

那青瓷瓶瓶口呈喇叭状,瓶腹呈椭圆形,样式古朴,釉色青翠,只是瓶腹上的蟠龙状曲柄断了一根,有点坏了品相。

从造型和重量上来看,这科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知道这瓶子绝对是唐代的货色,立刻询问男子是从什么地方弄到的这件瓷瓶。

这男子看上去像个农民,但也不傻,一听这科员问他瓷瓶的来历,摇头说道:“你要买就买,买了我就告诉你,不买你就还给我,我知道这东西值钱!要不是缺了个把,我才不会卖的这么便宜。”说着又从科员手中抢过瓷瓶,紧紧搂在怀中。

科员无法,只好掏出两千元人民币,递给那个男子,强压着内心的焦躁,等那家伙蘸着口水数了几遍后钞票后,那人才弯腰把夹在脚掌间的瓷瓶交给了他。

然后两人找了个僻静地方,开始说起这青瓷瓶的来历。

原来这人是湖北省保康县的一个农民,由于居住地离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很近,所以没事经常会到山区里去采采药材,买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前段时间,他们那下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引得九龙山那一带的溪流都爆发了山洪。

雨停之后他进山采药,在九龙山附近的密林中的一条溪流中取水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瓷瓶,他也估摸着这是个古物,捡起来后也没和别人声张,就这样偷偷摸摸带着瓶子想到北京这大地方卖了发笔横财。

不过在潘家园问了几个摊主,都说他这玩意是个赝品,不值钱。也怪他不懂古玩届的勾当,他这愣头愣老的冲进来卖东西,就是真货也不一定有人敢收。

这古玩交易没有个熟人牵线搭桥,这些开店的老板是不太敢乱收的。

那科员从他手里捡了个漏,耐着性子仔细询问了一下当时他捡到瓶子的地方后,立刻坐车赶回了南京,向所长汇报了这一情况。

所长一听也大为惊喜,连忙召集手下专家学者一起来鉴定这个青瓷瓶,最后得出结论,是件真品,而且还是皇室御用之物,价值不菲。

大伙儿高兴之余,不由为这唐朝御用瓷瓶为何会出现在神农架的溪流之中讨论起来。

有位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塑料眼镜,说道:“自秦汉以来,神农架地区分属历朝历代邻近州郡县管辖(仅三国至隋初设过绥阳县),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就是朝廷流徙一些身份显赫的王公大臣的蛮荒之地。

“其中来头最大的就是那个做出“六味地黄丸”的唐中宗“李显”,他被贬为庐陵王后,就是被发配到神农架。

“而且就是在那里依靠各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他才发明了“六味地黄丸”。当皇帝后他还把神农架山脉命名为“皇界”。

“如果这青瓷瓶是被山洪从溪流中冲下来的,我个人估计是山洪可能冲垮了唐中宗时期某个陪着他到神农架流徙的亲人或者官员的古墓,所以这瓷瓶顺着溪流流了下来。”

大家一听纷纷点头称是,这个解释的确说得过去,研究所所长一听神农架里有唐朝古墓,立刻来了兴趣,当即开会研究人手方案,准备到神农架去考察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个古墓,为考古界又添上一段新闻。

大家也都兴致勃勃的踊跃报名,祝倩文上次和海教授参与黑水城发掘,此时已是考古界的名声迭起的后起之秀,有这个机会当然不落人后。

便也报名参加了由所里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的考古队伍,八男二女,一共十个人。已于大前天就到湖北“神农架”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