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2)

加入书签

后者则想,好歹能让蒋云初长期戒备、愈发珍惜发妻,很好。再怎样,也算是数得上名号的人了不是?

真不是做姿态。有的女孩,一旦入了你的眼,你便再不能看到旁人。

兴许几十年之后,他都会清晰地记得她的一颦一笑,自以前的单纯璀璨,到后来的明艳磊落。

她长大了,成长的步调极稳极美,而他的心,仍旧留在年少时,不能离开,亦无心离开。

贺颜十八岁那年冬日,生下女儿宝儿,二十岁开春儿生下儿子珬哥儿。

——生平中这件大事,她赢了云初,孩子来得比他料想中要早。

宝儿眉眼酷似云初,其余随她;珬哥儿则是眉眼像足了她,其余随云初。

儿女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冲击,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晓。

宝儿、珬哥儿牙牙学语时,雪狼便会乖乖地坐在他们的小床前,歪着头、认真地看着她,好像它能听懂似的。

姐弟两个自一出生,就成了景洛、贺家、及至帝后的心头宝,受尽宠爱。

珬哥儿出生同一年,还有两件大喜事:贺朝与周氏第三个孩子出生,景洛与意中人成亲。

时日趋于完满。

蒋云初更加用心地帮皇帝打理朝政,比之那一世,手段不知柔和了多少倍:

早已腐败到根底的官场,结合颜颜掌管的十二楼整治,让他们相互检举揭发罪行,得到相应的惩戒;

进入内阁,与皇帝一次次调整律例,幅度从微小到大,总历时长达五年,跳着脚反对的官员,总在激愤之后余力不足,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官场;

铺路建桥通水一件不落,按部就班做成,与之呼应的,是十二楼联合诸如黄玉兴一般富甲一方的商贾,在各地开设银号,利民兴国。

云初二十四岁位居次辅,仍旧掌领锦衣卫;二十七岁,位居首辅,仍兼任锦衣卫指挥使之余,并统领上十二卫。

位极人臣、荣华之巅,莫过于此。

十二楼的名号在江湖、民间更响亮,任谁提起,都少不得赞一句是最仁义且最富有的帮派。

至于十二楼主何许人,他们却从没见过,只隐约听说,以前是齐公子与柳公子,如今则是颜公子。

蒋云初想辞官赋闲,是在而立之年。

盛世安稳,岁月清平,朝堂除了他,还有终将厚积薄发的景洛、贺朝、秦家子嗣、李一行、冯湛、罗十七等人。没他也一样。

他从不能对任何人说,功名路上并无野心,看起来的确有过,那是为着景家与自家上一辈人的含冤而终,亦是为着自己与颜颜的前程。

要说抱负,他所想过的是沙场峥嵘,而非朝堂的机关算尽。但已到少说也能维持三五十年的盛世,哪有仗可打。如此,便不如过一段闲然岁月。

可他没料到的是,皇帝是他的克星:

那日,皇帝看过他请辞的折子,当即炸了,唤他到养心殿,见面第一句话便是质问:“蒋云初,我到底哪儿对不起你?!”

“……”皇帝私下里一些言辞,一直是让云初非常无语的。

皇帝像足了炸毛的猫,双手搁在书案上,面容现出不安好心的笑,“辞官?做梦!你撂挑子不干了,我这日子怎么过?得了,这事儿翻篇儿了,折子我就当没看过。”

“……”蒋云初想,过几日接着上请辞折子就是了。

皇帝语气缓和下来:“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想干嘛?闹脾气、想偷懒直说就是,哪一回我没纵着你?”

蒋云初不能不说话了:“臣去意已决,请皇上成全。”虽然颜颜总说,有了孩子之后,他越来越不着调,可皇帝跟他半斤八两。那一世,皇帝也不是这德行啊。

“滚!”皇帝说。

蒋云初行礼告退。

皇帝立马气哼哼地反悔,“站住!对了,站着做什么?坐下说话。我真让你气糊涂了。”

蒋云初落座。

皇帝亲自去沏了两杯茶,坐到云初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说说,怎么就要辞官?谁家首辅干三四年就撂挑子?你听说过这种事儿么?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些年都做成了哪些大事?建了怎样的功业?退一万步讲,你要是真赋闲了,天下人不得把我骂的找不着北啊?”

蒋云初忍俊不禁,索性坦诚相告:“十七、八岁开始当差,至今十余年,算得闲暇的光景,大多是偷闲躲懒所得。如今同辈、后起之秀繁多,皆是可用之才。要说私心,的确一直有:好生陪伴妻儿亲友。”

“那你作何打算?离京远游?”不知何故,皇帝双眼熠熠生辉,亮得晃人。

“赋闲后,少不得携妻儿离京,看一看锦绣河山。”

皇帝目光愈发兴奋,但是按捺着,喝了两口茶才道:“辞官你就别想了,不可能。这么着吧,我给你半年的假,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待到明年,你我各带各的亲友,北上或是南巡,微服离京,如何?”谁不曾想离开故乡看看远方风景?只看机缘罢了。而他作为帝王,很幸运,这梦可以成真。

蒋云初修长的颈子一梗。这人怎么什么时候都能钻空子?

皇帝哈哈大笑,“就这么定了。”

蒋云初起身告退,“臣回值房,接着写请辞折子。”

“一年,给你一年假。”皇帝的笑愈发畅快,“我后年再同你拉家带口地微服出巡。”

蒋云初头疼不已。

“歇一年,怎么也缓过来了。”皇帝道,“给你一年假之余,加封太子太傅。回来之后,帮我好生调/教太子,懒得碰的朝政我不找你,这样总行了吧?再过个十年八年的,我说不定甩手当太上皇,你想辞官,我也不会不准。谁还不是个人呢?谁不想过些凡俗时日?”

蒋云初实在撑不住,笑了。

皇帝言出必行,在朝堂上告知群臣首辅赋闲一年,同时加封太子太傅,离京前若得空,便去指点太子功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