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怒了(2 / 2)
太阳东升西落,总有新闻更新旧闻,该过的日子还是照常过。
唯一令永平帝心烦的也就是宣城长公主带回来的那个秦二丫,不能不管,那县令也是太无法无天了。在听完宣城长公主与他说完,就派了御史台中丞严栋过去催促并监督临川王把涉事县令查实法办。
结果,严栋走没半个月,被派往荆州的典签官回建康复命,当着永平帝的面直言临川王有不臣多心,多次当着下属的面批判皇帝。
并且借着著书立传,多有侮辱先皇以及今上之言语。
永平帝听后都懵了,本想着该杀的都杀了,不该杀的也就几个小的,临川王年纪虽大,但一向循规蹈矩还算听话,哪怕在诸王叛乱之际,也没有同流合污,对临川王他是信任的。
结果,怎么就有了这么一出?
典签官痛哭流涕,在荆州临川王地盘上,他也不敢起刺,各种伏低做小,要不然用他的话说能不能出了荆州都是两说。一切都是为了大梁,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反正花式表忠心。
大梁制度,每个外出镇守地方的皇子、大员,朝廷都会派名寒门出身的典签官前往。
小的皇子,不具备办事能力的时候,典签官可以帮忙处理政务,但皇子大了,或者镇关的是朝中大员,那这些典签官便是眼线,皇帝放到他们身边明目张胆的眼线。
一种监察制度。
所有典签官都是寒门出身,这也决定了他们与监守的阶级对立,于皇帝是极为有利的。
一般来讲,典签官三年一回中央朝廷,平日只需记录,往朝廷上报。
这位刘姓典签官算算日子还有小半年的时间,这么早提前就回来,用他的话说,是看到了临川王的不臣之心。提前卷铺盖走人,连招呼都没打,偷偷摸摸从荆州跑回来的。
永平帝怒火中烧,把朝中大臣就叫到了太极殿议事。
大臣瞬间分两派,一派建议等御史中丞回书信,确定荆州当地情况,第二派则是完全不相信典签官所言——或者说怀疑很多有注水的诽谤。
刘典签也是个有血性的,表示宁愿一死以示清白,说他出身卑鄙,性情粗鄙,才学普通他都能忍,说他不忠君爱国,有意挑拨皇室关系,那他一百个不认啊。
一头就往太极殿的柱子上撞过去了,好在直阁将军眼明手快,把人给救下来了,就这样也磕的头破血流。
这一撞,当场三分之一的朝臣就倒戈了。
永平帝当即派下圣旨调临川王进京,此次便不是御史中丞亲身上路,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圣旨上门。
可是等这回信却等了又是半个月,直到进了腊月了,荆州那边才有奏折送上朝廷,临川王病了。
病了,就赶不了路,上不了朝廷了。
直接给拒了。
永平帝这一回彻底怒了,如果说之前还只有大半相信了刘典签,那现在他就是信实了。要不然,临川王又怎么会惧上朝廷,托病不出?
什么生病,他是不信的。
就这么巧,让他上朝康来他就病了?
与此同时御史中丞严栋一直没有传回消息,也是横在永平帝心里过不去的一个疙瘩。
严栋此人一向精明强干,不可能办事这么不着四六,一走三四个月连个消息都没有,只怕不是倒戈了临川王,就是凶多吉少死于非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