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魏国与贵国在海上屡屡爆发冲突,齐侯、郑侯也都枕戈待战,若是益州这能拖住楚国十万兵马,也算是死得其所!”郑度看似很激动的样子。
郑度敢破罐子破摔,也是因为此时张松和刘璋在场……
如果邓芝真的不吃这套,张松会给刘璋打眼色,之后刘璋只要轻斥郑度一番,让他先退出去,便可以转移话题。
至于训斥的理由?
就说是自己不愿意百姓受苦就可以,还体现了蜀侯的仁义,今后传出去对蜀侯的名声也更加有利。
当然,真实原因,其实是蜀侯对益州,根本没有那么大约束力,毕竟……是军阀都没有彻底转型成功的诸侯!
真的在整个西川,搞军民一体、一切以拖住楚国为目标,甚至不惜将益州百姓和士族作为“代价”……怕是当场就有人要弃蜀投楚。
即使暂时控制住的一部分,之后也会不断有“异心”产生。
刘璋如果投降楚国,至少还有一世清闲,但如果是亡于内乱,那就只能给蜀侯府殉葬……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汇合,到了攻略西川的最后阶段时,郑度就曾建议刘璋,大规模迁徙百姓到易守难攻的地方,将外面控制不了的粮仓全都烧掉,拖到刘备撑不住、自然退去……
这招当时听得刘备和诸葛亮也是一身冷汗。
毕竟刘璋能不能做到且不说,一旦要赌的话,的确荆州军可能先撑不住!
不过刘璋根本没敢赌,而是直接投降。
邓芝也看出了郑度的色厉内荏,丝毫不像郑度想象中好糊弄的年轻人那样,做出惊讶、或是忌惮的神色,而是淡然对蜀侯说道:“蜀侯仁义之诸侯,岂会如此行事?若是真有此等不义之举,我大楚天兵,又岂惜粮草……”
郑度一拳打在空处,而刘璋则是频频看向张松,似乎是想要知道,自己要不要开口。
不过这时张松先一步开口道:“楚国如今之敌,在北而不在西,楚王贸然再次出兵西川,究竟意欲何为?邓先生可否示下?”
张松也是看出了楚国仍无灭蜀的准备,否则……但凡刘璋刚烈一些,楚国都要陷在这里至少三成兵力,届时楚国定成天下诸侯之所望——不怀好意的那种。
只是张松在缺少重要信息的情况下,也猜不出楚国是要做什么……
毕竟……
楚国只是想再拖两三年,等时机成熟,就在海上“毕其功于一役”,并且一举令魏国萎靡、同时震惊北地,现在……只是为了令人看起来不那么怀疑,拿蜀国出出气而已——这种事情张松怎么可能猜得到?
在张松、在天下人的视角里,渤海上原本完全在楚国一面的天平,正在渐渐倒向魏国好的吧?
甚至整个天下的形势,如今都在渐渐倒向魏国好的吧?
张松怀疑现在汉室中的几位“高人”,应该都在想要诱使楚国与魏国直接交战了……
毕竟现在“谁都看得出”,楚国之所以有些颓势,更多是因为和魏国之间隔着汉室诸侯,而直接与魏国冲突的地方,又都是在魏国更近的海域。
魏国表现出的侵略性,甚至令汉室有些不想再被动的为其藩障……
因为对楚国的不了解,尤其是对楚国在夷州、亶州的布置的不了解,对楚国的国力,他们还是有太多的小觑。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楚国哪怕没有火炮真气船、真的双方使用相同的战舰,也不可能败给魏国……
毕竟魏国海军沉没一艘主舰,算是伤筋动骨,世家沉没一艘主舰,基本意味着要退出海上利益的竞争,而楚国沉没一艘主舰……将士的伤亡令人悲恸,但仅从战舰角度来说,这都算是拉动了内需!
如果真的全面开战,楚国在并不破坏任何国内工坊生态的情况下,就可以时时刻刻的有新战舰下水——比战斗中被击沉的速度更快的那种。
哪怕舰队二换一,一年后也是魏国先压榨得国内民众大把的家破人亡,而楚国……还欢欣鼓舞的正完成新订单。
这也是工业化后潜在好处——战争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不会脱离自身的“舒适区”,不像农业文明一样,只要动刀、基本就离开了舒适区……
除非魏国能一口气攻上楚国,否则怎么可能是生产效率最高、并且还额外有“全天下”养着的楚国能拖?
甚至很难将楚国,逼出“战争损耗尚在拉动内需区间内”的舒适区,进入战争损害国力的阶段……
除非正如张松所想,楚国真的三成国力被拖在益州,到时肯定各方诸侯都看准时机,令楚国陷入透支国力的苦战状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