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昜想,既然来了,就转一转,看看学院的景致吧。他骑着车子到了主楼,这里是各系教授、讲师们办公的地方。
进了楼向左转,是中文系、历史系、地理系、政治系的区域。在中文系教研室门前,他迎面碰见了一个鬓发斑白,戴着厚厚镜片的眼镜,捧着一摞书的老者。定目观看,原来是他认识的中文系教授程希岚。
程希岚教授的二儿子叫程岂平,和水昜是三中同届的同学,他是初二才从通化转到四平三中来的。高高的个子,典型的瓜籽脸,一对高高的颧骨,戴着一副近视镜。
当时正值教育回潮时期,各学校都掀起了学习数理化的高潮,他一到班级便成为了全校数理化的尖子生。水昜在文科号称全年组尖子生,两个人惺惺相惜,经常到一起交流学习体会,采长补短,成为了亲密的学友。
水昜经常带他到家里的小屋里研究难题怪题,他也把水昜带到他家里去。在他家里,水昜认识了程希岚教授,程教授从对话中了解了水昜,很喜欢他。他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喜欢文科,都喜欢钻研理科,象你这么喜欢文科的学生,要是有机会到我们院里学习就好了。”
结果,短暂的教育回潮被北京的小学生黄帅的反潮流和辽宁的张铁生交白卷两个事件给堵塞了,水昜他们又回到了学工、学农、学军的开门办学大课堂。
程岂平的哥哥程焉平是72届毕业生,下乡插队到了双辽县卧虎公社,程岂平成了程教授夫妇的身边一个子女,成了三中毕业生中按政策留城的一员。在水昜下乡时,他说了一句话:“青年就是一盆火,农村就是灭火栓,希望你这盆火不被彻底浇灭。”
水昜拦住了程教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打探起程岂平的情况。程教授认出他后,把他领到了家里。当听说他推荐上学去了怀德师范后,很是高兴。
从程教授那里,他得到了学习的方向,即先在师范广采博收,掌握教学本领;然后通过函授,自学大学课程,获得大学文凭;再学一门外语,大学毕业后报考他的古代汉语研究生。
他嘱咐水昜要树立持之以恒的学习观念,坚守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坚持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从教师到讲师,从讲师到教授,最后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成果,只有这样,才不枉来人世,才能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水昜和程教授唠了一上午,等到程岂平上班回来,一对学友又唠了一下午。
他进了一家国营化工厂,干得还不错,被留在厂办搞综合。他说:“我真后悔没有学文科,就我的理科知识,到了工厂都用不上,因为人家有工程师,一切都是按程序操做的,不用咱们插手。而文科就不同了,写计划、方案、报告、总结、汇报、经验介绍等等都离不开文科,逼得我现在还天天在补文科知识。”
水昜问他去哪里补,他带水昜去了学校图书馆,这下子水昜开了眼界,那里简直是书的世界。他把阅览证借给了水昜,每天白天水昜来读,晚上他来读。
水昜在开学前的50多天里,除了过春节休息了7天外,把报到前的全部时光都花到了这里。
在这里他按照程教授开的书单,看了《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中文系的基础课程有了一个梗概性、粗线条的了解,为他进怀德师范做了重要的铺垫。
在这四十多天的学习中,他竟没和齐玉见过面,因为她分到了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