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玄奘怎么都想不同,固然他也知道,大汉有一些东西似乎一直都在卖给大唐,包括粮食也是如此,但是也不应该如此有钱啊,因为按照玄奘的理解,这样的高强度支出资金,那大汉的国库应该很快就要消耗完毕才是。
而这个问题,不久之前玄奘才弄清楚,而他之所以弄清楚也是因为别人讲述给他的,跟玄奘聊天的是一个负责工程方面的负责人,当是玄奘问了这个问题。
然后对方告诉他,根据大汉首领所一直教导他们的经济理论,金钱埋藏在地下或者是保存起来的时候,它跟破铜烂铁没有任何区别,产生不了任何价值,金钱只有流通起来的时候才会让社会越来越繁荣。
虽然看似给所有的工人支付了高昂的薪水,但是这些薪水到了工人的手里面之后,他们很快会用来购买大汉国有商行所生产的布匹,粮食,肉食,刀具,机器,家具等等日用品。
不管这些日用品是不是出自于大汉国有商行,哪怕是出自私人商场,都是产生了流动,而只有流动起来,这部分资金就会给大汉政府缴纳税收,同样资金最后依然会流通到大汉的国库当中去,最后国库再支付给工人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资金。
整个国家就会越来越繁荣,当对方给他讲述完毕之后,玄奘才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经济理论,他当是真的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玄奘第一次觉得原来在经济方面居然还有如此之多的说法,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买卖的过程,这里面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而对方说他知道的也并不完全,据说这一套经济理论还有更深入的学识,不过那些学识需要专业进修才行,他就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机会去进修了。
那一次谈话对玄奘的触动也很大,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前所未有的知识,其次就是对方的作为一个监管大汉施工工地的官员,他对于如何写文章并不懂,但是对于这些算学,经济,建筑等方面的理论却学习的非常扎实。
那是玄奘再一次感觉到了大汉和大唐官员的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专业!负责不同方面的官员,对于不同的专业都非常的精通,而对他们来说……唯一不精通的,也许就是大唐所最注重的儒家学说。
玄奘是学过儒家的,作为在这个时代精通多国语言,并且能够翻译佛经,梵文,搞清楚佛经释义的高僧,玄奘的学识毋庸置疑。他对于儒家等文化自然是有所了解的,正是因为有所了解,他的内心才明白一点,各个王朝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文化对于王朝统治是有好处的。
但是似乎这一点在大汉,或者说在大汉那个年轻的首领眼里面,并不重要,他最看重的是如何让百姓生活的更好,过的更好。
走到今天,玄奘在大汉境内已经走了接近五年,他可以说是一步步看着大汉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样大汉的百姓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富有的。
玄奘从未敢想过,有一天这些普通百姓,居然一年四季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有油可以吃,有肉可以吃,不敢说每天吃肉,但是隔三差五吃一顿肉绝对不是难事。
一些稍微富裕的百姓,做到天天吃肉也不是什么难题,更不要说他们的所有粮食吃的都是细粮,一些大唐贫困地方作为百姓主粮的粗粮以及粗糠等,在这里……只有喂猪,喂鸡的下场。
根本就没有百姓会吃这些东西。
所以就在不久之前,玄奘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不在继续游历,而是准备直接前往天竺,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刚刚越过大汉新建的城市也就是瑶池城,然后就收到了大汉最新发布的报纸。
然后……天竺没了!
这……也就是玄奘是个高僧,他现在只是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这要是换个现代人来的话,估计直接就爆粗口了,你妈炸了啊!
这特么老子辛辛苦苦走了五六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到天竺去取回佛经,一路上准备游历西域三十六国,结果我他妈从走的时候开始,我走的不如你灭国家快,等走快到西域的时候,西域三十六国已经没了。
好,这也就算了,你大汉为了扩充自己的战略地位,为了自己的安全,所以将西域三十六国直接统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游历西域三十六国游历不了了,我游历你大汉三十六城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