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母拍拍儿媳的手背,道:
“有婉儿、二珏、还有致远,他们仨照顾的很好。”
刚刚下马的徐致远听到太姥姥这话,高兴地嘴角恨不得咧到耳根子。
走到柳氏跟前,恭敬地抱拳拱手,说:
“给外祖母请安。”
规矩一丝不落。
柳氏伸手把孩子拽起来,道:
“不用行礼,咱家没那么多规矩。走走走,进去聊,进去聊。”
柳氏兴高采烈的把人都带去县衙后宅。
丁父、丁母没着急进屋,而是先在这边瞅了瞅。
院子很大,一共三进,柳氏他们住的是二院,三院一直都空着。
只是一个二院,他们一家三口加上下人,根本都住不满。
丁母疑惑的看着儿媳,问:
“老大家的,这县衙后院咋这么大?你们后来又盖得?”
柳氏摇头,解释着说:
“我们哪会盖这个,又不是长住这边。一般外派的县令,有没分家的,家里一大堆人都过来住。还有的妾室比较多,所以县衙后宅都是三进的院子。”
丁母闻言点点头,道:
“那咱家还是正派,鼎好,鼎好。”
想当初老二分家,他们老两口其实很不愿意。
如今再看,分家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们夫妻俩带着小儿子过来上任,没有妯娌间的拌嘴,更没有正妻、妾室的争宠,简简单单,最好。
儿子心静,可以造福百姓。儿媳心安,可以好家事。
再好不过。
大家回到主屋,圆桌前摆好了饭菜。
唐嬷嬷抱着丁瑫过来,屈膝行礼。
“奴婢给老太爷、老夫人请安。”
丁母看着白嫩胖乎的小孙子,笑眯了眼睛,道:
“哎哟哟,我的小乖乖,快让奶奶抱抱,抱抱。”
原本搂着唐嬷嬷脖子的小家伙,一听这话,扭头就伸手。
柳氏跟唐嬷嬷都很惊讶,不禁感慨血缘关系的奇妙。
丁瑫平日最怕生,没想到今日不仅没有,反而特别配合。
丁父等了一会儿把孩子接过来,掂了掂,说:
“不错,养挺好,老大家的有功了。”
柳氏不好意思的摇摇头,道:
“那也是爹娘疼我。”
没出来之前,什么都不懂。
出来以后才发现,很多在外做官的,老人不带回来,就会把媳妇儿留在老家伺候老人。
至于他们自己,则在外面找个妾室照顾饮食起居。
柳氏得知这一切,对二老那是相当感恩了。
丁母拉着她坐下后,轻声的说:
“啥疼不疼,你们也疼我们。这琬儿出嫁咱管不了,你们把二珏留在我们俩老的身边,我们很感激。咱家可不兴什么妾室,就一夫一妻,咱老农出身,不能忘本。”
丁父闻言也重重点头,附和了一句“不能忘本”。
这就是变相承诺了柳氏及其日后要嫁过来的媳妇儿们,丁家儿郎,不能忘本,不能纳妾。
柳氏很高兴,微红着眼睛“嗯”了一声。
她这样的态度,倒是丁母愣住了。
紧张的拉着她的手,问:
“咋,那小子有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