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
李易听到事情与伏完有关,心里的火气直接就散了大半,毕竟那是伏寿她爹啊,就算父女吵架,他也没法帮伏寿削人。
在李易离开南阳之后,就没有再与伏家那边有什么直接联系了,倒是伏寿不时会来往几封书信,不过李易知道伏完不待见他,也就没打听过书信内容,可看伏寿今天的样子,显然是有了什么不太好的消息。
李易就这么注视着伏寿,伏寿低着头,似乎是在考虑,过了片刻,这才缓缓说道:“今早我听琰姐姐说,蔡中郎似有意找他早年弟子来夫君麾下效力,所以,我想起父亲也有不少门生故旧,还有几位兄长,如今都是赋闲在家,我便想请父亲安排他们过来,希望能够帮衬夫君一二。”
李易眨了眨眼睛,想起了什么,问道:“此事,我记得许久之前,你就向岳父那边去信说过,没错吧?”
伏寿低着头,轻声道:“当时父亲有些不愿,但也没有完全回绝,现在夫君手下缺少人手,我就想着再找父亲说道说道。”
轻轻叹了口气,伏寿继续道:“今日我正想再去信一封,不想上次父亲的回信却是先到了,我……都是寿儿无用,还请夫君……”
李易轻轻拍了拍伏寿的肩膀,没让她继续往下说,但李易已经猜到,伏完多半是把话给说死了,绝了伏寿的心思。
而且,李易还猜到,伏寿这般忧愁,不单单只是伏完的那封信,其中多半原因,其实要落在蔡琰的身上。
李易刚把蔡琰掳……请来的时候,伏寿出于姐妹之情,是很向着蔡琰的,直到李易准备收蔡琰入房,她也是真心高兴,可是,当蔡邕坚定的站到李易这一边后,伏寿就很难保持原本的心态了。
世家之间的婚姻多是利益的结合体,也就是联姻,可李易与伏寿走到一起,其实连联姻都说不上,完全是董卓为了打击汉室声望,顺便拉拢李易做出的决定。
所以,两人的关系在伏寿看来是非常不稳的,之前伏寿感觉还算是不错,毕竟李易对她挺好的,之后李易收了几个小妾,她虽然有些吃醋,但也没感到多少威胁,否则,也不会那么热心的主动让李易去收服蔡琰了。
可是,当蔡琰真的要成为李易的人时,伏寿这才知道,自己这是找了一个多么大的竞争对手。
虽然两人私交很好,伏寿不担心蔡琰会算计她,可伏寿对将来真的没有多少底气,要知道,许多事情可不是她们两个说的算的。
伏完从没给过李易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相反蔡邕,之前不情不愿的时候就帮李易做事,投靠之后,更是豁出老脸,全身心为李易着想了。
两家父辈差别如此明显的态度让伏寿如何不担心?
虽然李易待她很好,可是世家出身的她很清楚,稳固世家婚姻的可不是情情爱爱,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易这样心向高远的人,一城一州根本容不下他,现在也就罢了,等李易将来越走越高,纵然李易自己本心不变,李易身边的人就会要求李易换一个能对他事业起到真正助力的夫人。
真到了那种时候,伏寿该何去何从?
两人互相对视了片刻,都没说话,伏寿眼中是对未来的迷茫,还有不安,至于李易,他明白伏寿的心思,也认为伏寿多心了,只是有些话不方便对伏寿直说。
过了一会,李易亲昵的拍拍伏寿的脑袋,道:“将岳父大人的来信与我看看可好?”
“嗯。”
伏寿应了一声,很快去屋中将书信取出,李易一看,深吸一口气,真的很想把这信砸伏完的脸上啊。
原来,伏完拒绝了伏寿给李易推荐人才的帮助也就算了,还隐晦示意伏寿以后不要与伏家来信太多,免得惹人闲话。
就算泼出去的女儿嫁出去的水,这态度也太过了。
难怪伏寿心中惶惶了,娘家人是这种态度,李易这里又有强力小妾进门,她不害怕才怪呢。
李易不由想起了原本历史中,因为曹操的强势逼迫,伏寿渐渐保不住后位,甚至性命堪忧,就破釜沉舟想算计曹操拼死一搏,当时伏寿求到伏家,结果伏家根本没给她支持,就那么看着伏寿被曹操幽禁到死。
无情啊……
当然,也可以说伏家的人明哲保身,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和李易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李易暗暗摇头,用力握住了伏寿的手,同时心里打定主意,将来等自己当皇帝,伏寿做皇后,然后伏家九族之内的男丁自己一个不用,一个爵位不给,气死你们这些没眼光的,顺便也借此给大汉朝那些喜欢于兴风作浪的外戚树立一个榜样。
李易一边想着将来的事情,一边继续往书信后半看去,因为伏家的态度有些不正常,虽然之前对李易也是不冷不热,却不像现在这样直接摆出一副要跟他划清界限的样子。
等李易慢慢的看完书信后半,已经是气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夫君,莫要动怒……”
伏寿轻轻的抚着李易心口,看着李易的目光中满是担忧。
“我这如何能不气!”
虽然伏寿很乖巧,很温柔,可李易看着书信上的内容,真的是想骂娘啊!
早在襄阳的时候,李易就得到过一个消息,吕布不知怎么搞的,被排挤出长安内城了,然后接手内城防卫的兵马都是李傕的人,李易当时对这件事情很上心,只是他没有渠道得知其中具体经过,纵然派了人去长安,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罢了,根本无从打听具体内幕。
倒是伏完的这封书信,透露了许多李易想知道的情况。
吕布为什么退出长安内城,这原因经过说出来叫人想吐血。
李易离开长安后,长安内城被吕布的兵马护卫,朝中上下自然是不满的,毕竟在朝臣们看来,李易,吕布,李傕等人全都是董卓余孽,是粗鄙武夫,对大汉没有重新,董卓的死只是一场狗咬狗的结果罢了。
所以,朝臣们时时都想着来一场真正的拨乱反正,奈何吕布兵马在手,没人敢直接撩拨吕布的胡须,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动用一些迂回的手段。
几个与小皇帝亲近的重臣建议小皇帝募兵,招募忠义之士,守卫宫闱,小皇帝自然同意了,因为原本董卓阵营的人,他只对李易有好感,至于吕布,小皇帝看见吕布心里就犯虚,好感度一直都是负数,巴不得内城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