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重生农门骄> 第4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节(1 / 2)

听到这样的答案,石定生颇有些感同身受。同是李廷恩的恩师,石定生早前还有些不自在秦先生成了最先发掘李廷恩这颗璞玉的人。如今一想,秦先生为了李廷恩的前程,明明看出李廷恩迟早会振翅九天,却能毫无私念的自觉再也无法教导李廷恩后,让李廷恩来拜自己这个大学士做老师,并且从中多方转圜,费尽心思,哪怕最后秦先生依仗教出一个解元弟子而成功在文人中扩大声名,在府城中开起了书院。可说到底,一片关怀之意是不假的。

这样一位文人,却死在了一群粗莽的流匪手下,着实可惜。

他摇头叹息了两声,叮嘱李廷恩,“既有许多人的尸身寻不着,也就不能断定秦家其余的人都遭此横祸。你要尽心寻找秦家的人,哪怕是旁支。还有那两个孩子,如今是秦家唯一的血脉,若秦家真的就剩下他们两个孩子,他们就是秦家传承下去的希望,决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你必会被千夫所指。”石定生说完端起茶喝了一口,想到李廷恩家中的情况,眉头皱紧道:“你进了京,家中谁照顾两个孩子,别让人慢待了。”

说来说去,石定生时时刻刻都不放心爱徒家中的情景。在他眼中,这群家人若不能套上缰绳,迟早会把李廷恩一手建立的一切都冲撞的四分五裂。好在李廷恩并不是个愚孝的人,手腕灵活,倒叫他放心了不少。

“我师兄向尚是秦先生的亲外甥,我要入京考科举,师兄就将人接到了向家。”

石定生凝眉思索了一会儿,嘱咐道:“秦先生生前将人托付给你却不肯给向家,自有其用意。这两个孩子,你人在京城向家接过去照料几日就罢了,待你科举完毕,还是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罢。向家你也给我提过,行的多是商贾之事,嫡庶失当,若无秦先生生前的话,孩子给向家倒是应当,有了秦先生的托孤,向家插手便不妥了。这两个孩子,不能给向家。”

秦文峰秦文秀的事情,李廷恩自然也是考虑过的。正如石定生所说,人既然被托付给了自己,就说明秦先生对啊向家并不放心,自己责无旁贷要将这两个孩子好好照顾长大。

李廷恩就道:“老师放心,先生对我恩重如山,他膝下仅剩的血脉我必会好好照拂。待这场会试过后,若一切顺当,我还打算拜托先生再帮我寻两个妥当的教养嬷嬷。”

“嗯。”对石定生而言,这都是小事。他很满意李廷恩尊师记恩的态度,摆了摆手道:“这都是小节。”他犹豫了一下,抚须问,“我听下人说,路上你们碰到*郡主了?”

听到石定生的问话,李廷恩有些奇怪。

自己这位老师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同时出身世家。永溪石氏在大燕建立之前便已名传天下。区区一个*郡主,就算是当朝长公主的掌上明珠,也不过就是一个贵女罢了,怎么被老师放在眼里,还一见自己特意提出此事?

李廷恩想了想,试探道:“老师的意思,*郡主有不妥当的地方?”

石定生看着李廷恩那张面如冠玉中又透出几分英挺的脸,语气有些矛盾,“朝廷开科取士,虽说看重文才,对相貌也并未强求,可照旧例,相貌出众者,前程必然走的更顺当,走的更高。为师以往颇欣慰收了你这么一个样样皆佳的关门弟子,你文才出众,心智过人,少年解元,又有君子之仪,真是上天眷顾。如今为师倒是觉着你这张脸么,平淡一些也无妨,横竖为师还能活几年。”

李廷恩越听这话越糊涂,怎么就像是有人看中了自己似的。他坐直身子,正色道:“有人在老师面前提起了我的亲事?”

没想到李廷恩如此直截了当就说了出来,石定生不由失笑,“你啊,尚未束冠,说起自己的亲事倒坦然的很。”他捋着胡须微笑道:“不错,看中你的人正是寿章长公主。”

“寿章长公主。”其实自石定生先提*郡主,再隐晦的提起亲事,李廷恩就隐隐猜到人选是谁,不过真从石定生口中证实,他还是觉得意外,“老师,从平告诉我,*郡主是寿章长公主唯一的爱女,就连太后也颇为溺宠。如今太后摄政,*郡主的亲事自可随意挑选,京中多少勋贵世家,长公主爱女为何会瞧中一个区区河南道的解元?”

见李廷恩虽吃惊却容色镇定,石定生欣慰的笑了笑,给李廷恩释疑,同时也是趁机将京中的形势告诉李廷恩。他喝了一口茶缓缓道:“廷恩,你也会在太后摄政前面加以如今二字,京中多少传承数代的勋贵,他们又岂会如此看不清形势?女子主政,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太后摄政十余年,以前还能以皇上年纪尚幼阻拦。可皇上已过束冠礼,太后借皇上尚未大婚,迟迟不肯还政于天子。不过即便前后没了三位皇后人选,世家望族碍于太后颜面,轻易不肯让族中女子入宫为后。但皇后之位乃是国母,迟早总有人会动心。这天下,终归是男人的天下。太后今年便是六十的千秋,皇上却未到而立。加之如今永王谋逆,天下流匪四起,近日朝堂上接连有数位御史上书,要太后尽快还政,宗室亲贵也颇有怨言,认为一切皆是太后恋栈权位,以日凌月触怒上天之故。朝臣们越是攻歼,太后越发紧握手中权柄,重用外戚。天下人见此情景,只会对太后摄政加重不满。这朝政,看似浑浊不清,实则分明的很。眼下还有许多人不愿意投效皇上,不过是摸不清太后还能支撑几年罢了。说到底,太后终究是皇上的生母,摄政也是奉先帝遗命。一日太后在世,皇上是绝不敢逼迫太后还政的。”

石定生说完这一段话,轻轻笑了笑,赞许的道:“寿章长公主身为太后爱女,眼力见识自然不凡。她所以看中你,是在为诚侯府留一条后路。”

李廷恩就明白石定生的意思了。寿章长公主不是看中自己这个人,而是看中自己身为石定生关门弟子的身份,也许寿章长公主还听到石定生用私恩让郎威带兵到三泉县救自己的事情,所以才会不惜以爱女下嫁。毕竟石定生是名门天下的大儒,文人之首,自高到如今的三朝元老,更是出自永溪石氏。不管是太后还是皇上,只怕轻易都不敢对石定生这样的朝廷柱石动手。

只是他还有点奇怪的地方,“老师,外戚也许会有重重顾虑,可寿章长公主她是皇上嫡亲的胞姐。”大燕对公主一向厚待,再说毕竟是亲姐弟,皇上迟迟不能主政并非寿章长公主之过,将来皇上登基也不会为难自己的胞姐白白留下恶名。寿章长公主何必将爱女如此委屈的下嫁自己这样出身农家,根基浅薄的解元?

说到这个,石定生叹息道:“*郡主年已十四,却至今无人有与诚侯府联姻之意。两年前,寿章长公主曾看中姚太师的嫡长孙,被姚太师在众人面前当场推拒。一年前,太后亲自出面,有意为*郡主与平国公世子岑子健指婚。岑子健乃瑞安大长公主的嫡孙,瑞安大长公主得知消息,亲自入宫拒绝了婚事,并言她违逆太后,甘愿去太祖陵前自尽谢罪,只求太后收回成命。经此二事,*郡主在名门望族中名声彻底败坏了。”说起这个,石定生也为*郡主颇感惋惜。

听完这一切,李廷恩悚然动容,吃惊道:“朝臣宗室,清流权贵为何都如此行事?”这是因寿章长公主而拒绝还是对*郡主有不满。

“老师,这其中必定另有缘故罢。即便*郡主娇纵,寿章长公主行事跋扈,终归是皇上的胞姐。姚太师与瑞安大长公主如此不给寿章长公主颜面,皇上心中未必不会存下芥蒂。”

石定生笑着看李廷恩,“你这孩子。”说着他眼底浮现一层淡淡的怅惘,沉声道:“廷恩,你还记得罢,你曾问过我洛水宋氏的事情。”

这与洛水宋氏有何干系?

李廷恩敏锐的觉着早前笼罩在洛水宋氏身上的迷雾即将揭开,他不由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的看着石定生。

“寿章长公主并非诚侯杜如归的原配发妻,碍于太后威势,如今虽无人提起,可杜如归的原配出身洛水宋氏,这一点当年京中无人不知。”石定生沉默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李廷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答案。忽然一个匪夷所思的猜测窜上他心头,他挑眉道:“老师,洛水宋氏是因寿章长公主之故才……”他没有将话说完,不过话中含义昭然若揭。

“唉……”石定生脸上颇有几分愤愤不平的神色,他怒声道:“此事朝中无人不为宋氏鸣不平。洛水宋氏也是传承上百年的望族,太宗皇帝曾钦赐牌坊盛赞宋氏子孙仁义之风。太后却为一己私欲,用语焉不详的罪名将宋氏全族诛杀,真是荒谬。”他说完重重拍了一下桌案,震的梅瓷茶盅哐当一声脆响。

居然真是如此,难怪当年游学至洛水时,就连当地百姓说起宋氏也是赞不绝口,问他们宋氏为何会被灭门,却无人能清楚明白的说出来,每一个说出的真相都不同。及至后来为了打探李桃儿三个女儿的消息,重查宋氏之事,翻阅朝廷给出的文书记载,上面也说是有宋氏子孙徇私舞弊,祸乱朝纲,至于到底如何徇私舞弊,如何祸乱朝纲,朝廷公告天下的文书却一字都没记录。

不过在心里对了对宋氏被除族的日子,再算算*郡主的年纪,李廷恩疑惑道:“老师,*郡主已然十四,更别提诚侯世子已年过二十,洛水宋氏被落罪却不过数年,这里头……”

“寿章长公主看中杜如归时,先帝尚在。先帝是个性情温和仁义的君主,只可惜身体虚弱,缠绵病榻,太后那时已开始代先帝处理部分朝政。寿章长公主将她看中杜如归的事情告诉太后,太后得知杜如归已有妻室,原本有意拒绝,谁知寿章长公主非杜如归不嫁,太后宠溺长女,便下懿旨要杜如归休妻。洛水宋氏从无被休之女,杜如归之妻宋玉梳宁肯自尽也不愿被休。杜如归与宋玉梳夫妻情深,便冒着触怒太后的危险进宫求见先帝,先帝得知此事后大怒,责令太后对寿章长公主严加管教,并赐青雀珠冠给宋玉梳。事情到此本该了断,谁知寿章长公主当晚竟自尽了。”石定生说着又是一声叹息,他话中颇有几分惋惜的道:“先帝再仁厚,寿章长公主毕竟是他膝下唯一嫡出的爱女,眼看寿章长公主如此,先帝便对此事不再插手,默许了太后的手段。”

这种事情即便与朝政相关,也有关男女之情,李廷恩对此既无经验,更无法感同身受。他唯一所想的,便是杜如归为情太过冲动,寿章长公主依仗身份,强求感情叫人不齿。

沉默片刻后李廷恩问,“先帝罢手,诚侯是否便答应了太后休妻?”

石定生摇头,十分扼腕的道:“没有。杜如归若此时休妻,只怕日后宋氏不会有如此下场。得知寿章长公主自尽,杜如归便知先帝不会再为他们夫妻做主。诚侯府后人世代军功,杜如归当初惦记爱妻,一直未上战场,为了避过赐婚,杜如归自请去西疆戍守,太后见到杜如归的奏折勃然大怒,并未准许。去西疆的折子被驳回来,第二日杜如归便约了几个勋贵子弟去山中狩猎,回来时杜如归脸上便受了伤,左腿也被猛兽拍碎了筋骨。寿章长公主听到消息,得知杜如归脸上的伤可以治好后,求太后用宫中圣药给杜如归治好了脸,并再次恳求太后赐婚,即便杜如归后半生都是个瘸子,寿章长公主也执意如此。太后再次将杜如归的父母传入宫中,回来后,当时的诚侯夫人,杜如归之母黄氏便以死相逼,让杜如归写了休书给宋玉梳。宋玉梳带着休书回了洛水,杜如归在三个月奉旨迎娶了寿康长公主。”

对杜如归的行事,李廷恩说不上是赞同还是如何,他沉默片刻道:“老师,宋玉梳回到洛水之后可有再嫁?”照理来说,虽说宋氏没有再嫁之女,可宋玉梳的情形与别人不同。宋玉梳再嫁,是解决一切争端的好棋,也是化解因杜如归行事为宋氏所带来的危机的钥匙。宋氏族人若是明智,便该尽快让宋玉梳再嫁。

“没有。”石定生一面欣慰弟子的聪慧,一面为宋氏惋惜,“洛水宋氏代代书香,对太后依仗强权将族中女儿休回家中本就不满。哪怕多次被相交之人提醒,也执意将宋玉梳留在家中。谁知杜如归被迫与寿章长公主成亲后并未忘情,在杜玉楼出生后,杜如归借口远游暗中来到洛水,与宋玉梳重温了旧情。”

听石定生说到此处,李廷恩也不由感慨一声何苦。

“杜如归身边有寿章长公主的侍卫跟随,此事没能瞒多久,很快传到寿章长公主耳中,太后便也得知了,谁知此次太后一反常态不管寿章长公主哭求,竟未降罪。反倒提拔了几名在朝为官的宋氏族人,并且答应宋玉梳做杜如归的妾室,还为宋玉梳赐了一个四品的诰命。宋氏骑虎难下,只得答应让宋玉梳回到诚侯府,只是由妻变成了有诰命的贵妾。”石定生苦笑了两声,“自宋玉梳回到诚侯府,杜如归便不再前往公主府与寿章长公主见面。你师母曾与我提及,宋玉梳为妾后先后有四次身孕都小产了。数年后先帝驾崩,太后摄政,宋氏在朝为官的族人开始一个个被罢官,寿章长公主便因此生下了*郡主。”

石定生虽未名言,但李廷恩已经明白其中深意。很明显,*郡主更像是杜如归为了保住宋玉梳,保住宋家而与寿章长公主做得一项交易。可李廷恩并不认为杜如归这样亡羊补牢的做法就能挽救的了宋氏与宋玉梳。

“*郡主出生头两年,宋氏在朝为官的族人逐渐自己上书致仕,只余下寥寥数人。洛水宋氏蜷缩在洛水之旁,族中子孙亦不许科举,为师与数位朝臣也曾与太后提及此事,暗中为宋氏求情。眼看四年平静过去,所有人都以为太后罢手了,谁知宋玉梳又传出有了身孕。杜如归为了保住宋玉梳腹中的骨肉做出了一件大蠢事!”说到这个,石定生语气恨恨,他攥了攥拳头,怒声道:“他将寿章长公主赐给宋玉梳的婢女全部杖毙,并且借口杜玉楼是诚侯府世子,要亲自教养,将杜玉楼抱到了诚侯府。宋玉梳孕期十月,以前一直在寿章长公主膝下养育的杜玉楼就在诚侯府呆了十个月,直至宋玉梳平安产下一女,杜如归才将杜玉楼送回公主府。这之后,洛水宋氏便被落罪除族。”

李廷恩听石定生讲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心中有些复杂,更多的,却是对太后如此癫狂行事的诧异。

能够得到先帝信任,在先帝还在位时便代为处理部分政事,先帝驾崩前还亲自下旨让太后摄政。即便先帝也留下了数位辅政大臣,本意是想让太后为继位者看住江山,防止朝臣篡权。可由此也能看出,太后是个手段非凡的女子。

可这位太后,行事太跋扈狠辣了,半点都不肯给自己和别人留下后路。这样为了公主的婚事对待士人望族,难免不会让其它大族有兔死狐悲之感。

想到石定生说的话,李廷恩有些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老师,在我看来,即便杜如归不下最后那一步棋,以太后行事看来,也不会放过宋氏。“

石定生闻言一愣,半晌后他怅然道:“的确如此,太后最初留下宋氏,是先帝尚在。后来放过宋氏,只因权势不稳,不过那时网便撒了出去,只等最后捞鱼罢了。”

洛水宋氏的事情弄了个清楚明白,李廷恩也有些明白为何朝臣宗室都不肯迎娶寿章长公主的女儿了,想必当年太后与寿章长公主的行事,不管是朝臣还是宗室都颇为不齿。只是事不关己,李廷恩并不相信若有足够大的利益,这些人会清高自持至此。

“如今人人不愿与寿章长公主联姻。”李廷恩手指不着痕迹的交叉搓了搓,笑道:“老师,不仅是因此事之故罢。”

见到李廷恩脸上戏谑的神情,石定生丢掉了脸上沉重的神色,失笑道:“你啊。”笑过后,他一脸正色,“不错,其中还有缘故。五年前,朝中就有朝臣提出让太后还政天子,退居后宫,这些朝臣既有文臣,亦有武将,其中便有当时的左卫军都督种燃。左卫军乃护卫皇宫的禁军,太后得知种燃出面,又惊又怒,下令将种燃打入天牢。只是在重新挑选左卫军都督时,太后犯了难,盖因武将勋贵无一人愿意担此重任。最后寿章长公主为年仅十五的杜玉楼出面请缨,太后大喜之下,还赏了一个轻车都尉给杜玉楼。也是因此事,寿章长公主至今进宫都不曾得见皇上。”说到此处,石定生笑了笑,看着李廷恩道:“廷恩,如今你可明白了。”

当然明白。只是李廷恩更有些不解,寿章长公主如今知晓提前为儿女留下一条后路,以爱女联姻石定生这样的大儒。当初明明可以置身事外,她的身份超然独特,既是太后爱女,又是天子胞姐,无论如何总有一席之地。为何最后竟自断后路,非要选择站在太后一边,甚至不惜为此断绝与皇上的姐弟之情,还将儿子拉下了浑水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