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8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策行三国 第888节(2 / 2)

“交州?”惊讶的不仅是夏侯惇,还有辛评。

“关东已定,我们只能坐守,不能进攻。他如果要进攻,就要先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重工商可以生财,却不能多产粮,反倒会增加消耗。他需要交州的米作为补充,否则无法支撑十几万大军的长年征战。孤要趁着这个机会去关中。先帝去世这么久,新帝还悬而未决,这可不行。”

辛评眨眨眼睛。“是啊,中军师去了这么久,还没能控制关中形势,看来形势不妙啊。”

曹操看了辛评一眼。“仲治,你留守成都吧,有你辅佐子修,孤放心。”

辛评微怔。他本来以为曹操会带他去关中,可是听曹操这意思,他想带的人是陈宫啊。辛评有些失望,却不好多说什么,只好拱手领命。曹操看得真切,却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辛评和法正不合,带他去关中可能会节外生枝。辛评有学问,也有智谋,可是和陈宫比起来还是差得不少。要控制关中形势,非陈宫不可。

让陈宫主持益州太浪费了,应该让他留守长安。如果曹昂早来几个月,他就不用派法正去长安了,陈宫比法正更适合和那些关东老臣打交道。辛评反而不合适。因为韩馥的事,他在关东人眼中的名声不太好。

曹操觉得这是一个失误,他要亲自赶到长安去,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

当然,他与卞夫人和孩子也有好多年没见了,四子曹植生下来后,他还没见过,身为人父,这么做实在有些愧疚。尤其是次子曹丕被俘之后,他想去长安的心就越发强烈。

我怎么这么多愁善感?曹操忽然惊醒,愣了片刻,心里掠过一丝苍凉。

我已经四十七了,老之将至。当初袁绍出奔时,就是这般年纪,官渡战死时正好五十岁。辛评说过,袁绍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人到中年,精力不济。如今我也到了这个年纪了,还能战胜孙策吗?

不能让子修闲着了,必须让他挑起蜀国的重任来。

第2272章 少年心性

贺齐背着手,来回踱了几圈,停在霍峻面前,脸色很难看。

“你怎么回事,听不懂人话?”

霍峻很窘迫,拱手施礼。“末将无能,机变不足,耽误了将军的大计,请将军处置。”

“处置?”贺齐冷笑一声:“面对于禁所部的进攻,坚守阵地两昼夜,以不足三十人的伤亡,杀伤杀死对方四百余人,这么漂亮的战绩,我怎么处置你?就算我报到建业去,大王也不能同意啊。”

霍峻胀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贺齐瞪了他一眼,回到席上坐好,一手扶刀,一手扶案,手指在案上轻叩,急如战鼓。大帐里鸦雀无声,没人敢吱声,无数双眼睛落在霍峻的身上,神情复杂。

霍峻是周瑜推荐过来的,作战是一把好手,尤其善守,堪称滴水不漏,几次都是首功,这让贺齐的部下很没面子,就连贺齐本人都有些不舒服,只是说不出口。这次曹操来攻,霍峻正面迎战,打得极好,却毁了贺齐的计划,惹得贺齐大怒。

与曹操对峙了半年之后,贺齐觉得娄关易守难攻,强攻的代价太大,就提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方案,要将曹操诱离娄关,派人切断曹操的后路,在鄨县附近与曹操决战,重创其主力。计划设计得很好,获得了周瑜、荀攸的赞许,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却出了问题,霍峻守得太好,伤亡比例悬殊,导致曹操放弃了进攻的计划,撤兵了。

准备了几个月的战事,最后就霍峻立了功,其他人就跟着看了一场表演,贺齐的心血付之东流。

贺齐很生气,却也没办法。他无法处罚霍峻,倒不是因为霍峻是周瑜推荐来的,说到底,还是自己用人不当。他之前就应该考虑到霍峻太年轻,好胜心强,让他故意放水不太容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了关键的时候,人都会根据本能做出选择。霍峻的本能就是守住,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伤亡。

他天天琢磨的就是这些事。

这在平时自然是好事,可现在特殊情况,他的长处毁了贺齐的计划。曹操撤回娄关,下一次还能不能再将他诱出来,贺齐也没把握,最大的可能还是继续对峙,比拼耐心。

贺齐很生气,又很无奈。这些荆楚人的脑子是石头做的吗?一点也不开窍。他考虑了很久,让邓芝给周瑜写一份报告,如实汇报作战经过,为霍峻请功。其他的什么也不说,只能说曹操撤退了,至于什么原因,由周瑜、荀攸自己去猜吧。

……

收到贺齐的报告,周瑜一下子闻到了贺齐的怨气。“仲邈这块石头又惹公苗生气了。”他笑道。

“才不是呢。”荀攸洞若观火。“是贺公苗自己玩脱了,他应该派别人诱敌的。诱饵当然要香甜可口,看起来好吃能吃,哪有用石头做诱饵的。俗话说得好,胜易败难,一旦控制不好,诈败有可能变成真败,尤其是面对强手时。他不敢冒险,只能用霍峻,说到底,还是好胜心切,太追求完美。”

周瑜点点头。“听说那个于禁用兵很有章法。”

荀攸嗯了一声,仰头看着面前的大幅地图,沉默了片刻,突然又说道:“曹昂在兖州得了几员干将,于禁算是其中之一,却不是最高明的。陈宫才是曹昂的智囊。都督,我觉得曹操撤退恐怕不是因为霍峻守得太出色,而是别有原因。”

周瑜沉吟了片刻。“关中?”

“没错,关中。”荀攸微微颌首。“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刘协战殁,遗诏皇长子继位,可是被法正一搅和,帝位至今空悬。法正虽然聪明,毕竟历练不足,不熟悉朝堂上的手段,曹操怕是要带陈宫去长安,解开困局,扶立新帝,以掌控关中。”

荀攸伸出手,在地图上圈画了一个圈。“如今之局面,仿佛当年秦与六国。只不过六国已一,秦却三分。若不能整合关中与益州,待大王守丧完毕,再次出兵,不论关中还是益州,都是守不住的。这是最后的机会,曹操不可能不奋力一搏。他是个刺客,很擅长冒险的。”

周瑜瞥了荀攸一眼,笑了起来。“公达也曾做过刺客,当所料不差。”

荀攸也笑了。“论做刺客的本事,我不如他。我至少要有七八分把握才敢动手,他却只要有五六分把握就行,必要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分机会,他也会全力以赴。都督,你要小心这种赌性重的对手,他们常常是最大的意外。当年洛阳事变,袁绍因为低估了董卓,以致局势崩坏,一败涂地。”

周瑜点点头,深有同感。他和曹操对阵这么久,知道曹操不弱。如果不是他所领的皆是精锐,又有诸葛亮在荆南为他筹措粮草,源源不断地供应物资,他早就被曹操挤出去了。

荀攸突然说道:“都督,你是不是曾在骠骑将军帐下听令?”

“打襄阳时,我曾在他帐下听令。”

荀攸转过身,目光炯炯。“你有好久没和大王见面了,虽说大王信任,你也应该当面述职,免得引人非议。且骠骑将军去世,于礼你亦当与丧,不如趁这个机会去一趟江东。”

周瑜沉吟不语。若是在他赶赴江东会丧期间,曹操来攻,贺齐能不能挡住,他也没把握。孙坚战死本来就是曹操等人处心积虑的结果,谁敢保证曹操撤退就不是虚晃一招。刚刚荀攸也说了,曹操擅长行险,见形势胶着,想出奇兵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里交给谁呢?”

“分南北两路,贺公苗和祖元大(祖郎)各负责一路。若曹操意在关中,这里不会有大的战事。大势一定,图穷匕见,真正的恶战才会开始。若曹操去而复返,我军亦能坚守,不至于溃败。”

见周瑜猜疑,荀攸又笑道:“都督,贺齐善战,祖郎骁勇,皆非庸才,只是有时候百战百胜并非好事,适当的受些挫折还是有必要的。将来西征天竺,他们总要各镇一方的,借着这个机会历练一下也不是坏事。主动求战,反而不会疏忽大意,若能吸引曹操,延滞他北上,也是好的。”

周瑜恍然。出征以来,接连大胜,将士们都有些骄气,不够沉着。攻娄关不成,全军上下都有些心浮气躁,贺齐诱敌不成和求胜心切也有关系,从贺齐本人到普通士卒都是如此。借这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做主,就算遇到点麻烦也不是坏事。

“就依公达。”

周瑜随即传书贺齐、祖郎,告知他将回江东的事,并分配了战区,故且兰以南由祖郎负责,故且兰以北由贺齐负责,故且兰则由荀攸率领中军留守。

周瑜没有做战或守的硬性要求,连提都没提,贺齐、祖郎收到消息,自然明白了其中的用意。这是大举反击前的平静,也是周瑜对他们的考验。事实证明,在这片大山里作战要比豫章、丹阳更难,将来西征,难度会更大,谁能担任起重任,就看这次谁能取得更大的战果。中军只负责固守故且兰这个入益要津,其他的地域都是他们的战场,荀攸不会轻易干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