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似乎有些焦躁不安的弟弟,刘乘微微一笑,放下食匕:“阿嫣不喜舜所赠宝珠呢。”
刘舜当即冷哼一声:“本就不是讨她喜欢的!不过是收了陈家阿嫣的绵被,不得不回礼而已!”
刘乘表情不变,继续道:“阿嫣是因为不喜此物乃人力所得,不过也对,自古玉石出天然,乃天地造化,这才暗含天地、君子之德。这等宝珠再光华,也是人造之物,恐怕落了下乘——阿嫣虽不喜此物,却依旧将其看的很重。‘心意最重,这是舜表兄的心意’,这是阿嫣说的。”
说完刘乘也不去看刘舜忽然僵硬起来的表情,而是乐滋滋地品尝饔食,这一次送来的‘酱’真不错啊!
而此时的陈嫣也在陪天子大舅用饔食,不过才放下食匕和漆勺,她就钻进自己的西偏殿去了——装珠宝的匣子一个个地打开,铺开到地上,阳光透进室内,室内一时之间一片宝光。
长案上摆着金丝、银丝,还有丝线,以及竹制夹等工具。
尝试过自己做头饰的手工爱好者可能会比较了解这些东西的用处,比如说金丝和银丝其实是代替了铁丝、铜丝,可以做固定、成型、串联之用。
也不是陈嫣故意要这么‘奢侈’,只不过宝石和其他材料都用‘真货’了,那又何必在这里省钱呢?更何况,以此时的手工业发展程度,铜丝和铁丝是不是更便宜,那还真不好说!
反正陈嫣要来金丝银丝佷容易,要符合要求的铜丝铁丝却不一定了。
手工做首饰,再加上背景为古代,佷容易让人想起喜欢做古代首饰、被称为‘簪娘’的手工达人。而代表性的饰品,大概就是一枚一枚的发簪了。
陈嫣应该算半个入坑簪娘,此时摆弄这些,说实话,一方面是爱美之心,另一方面更多是为了消磨时光。
公元前西汉的冬日是很无聊的,特别是对她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而摆弄这种‘小手工’最大的难点并不是那些价格高昂的材料,而是工具!以往买一套材料包就能送的簪娘小工具,在这个时代着实是一个大难题!
不要说各种各样的钳子、打孔器什么的,就连一把小小的剪刀都难住了陈嫣!
人们总会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当作‘古已有之’,却没有想过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凭空出现的!剪刀自然也是如此!
实际上,后世所熟悉的、利用杠杆原地制成的剪刀其实还得过蛮长一段时间才能被发明。至少陈嫣在公元前生活了六七年了,见到的见到都是‘u’形剪,类似于后世的剪线小剪刀。
工具不行,这个时代裁剪布帛都要麻烦很多。
陈嫣无意在缺少工具的前提下挑战簪钗,于是想到串手链、串项链的事情,但只是这样的话又好像太平淡了。是后来看到了后宫女子常用组佩,受到启发,觉得可以做这个——此时的组佩是为了压住下裳的裙摆,其实就是后世禁步的祖先。
制作禁步也曾经在簪娘的圈子里流行一时,陈嫣脑袋里有许多好看的搭配,至少比现在呆板、千篇一律的设计要好看的多。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嫣都有些跃跃欲试了。正在此时,婢女清从门外小步快速趋进。在陈嫣身边低声道:“翁主,太子巡游关中回来了!今日在渭北停留一晚,明日就回宫!”
第22章 黍离(1)
第二日天不亮,北风便呼呼地刮了起来,懂得看天的老宫人却能够分辨出来,今日不会下雪,不过一场细雨是免不了的——说起来,未央宫的宫人还宁愿今日下雪呢!
昨日有骑士送来帛书,太子巡视关中已经结束,正在回程途中,今天便要从渭北过渭河南来。事实上,长安的城门守将已经在一刻钟之前传来消息,太子仪仗已经在准备当中了,只等长安城开城门边从渭北出发。
太子回宫当然是大事,准确地说,对他们这些宫人来说是大事。天子、皇后,甚至太后虽然也会过问此事,甚至椒房殿的王皇后早早就准备起来了。但说到底,太子也是晚辈,天子、太后、皇后等只要等在宫中就可以了。不存在因为太子巡视了一圈关中,还弄出城外接人的排场。
但太子回宫,而且还是办了事回宫,总不可能太随便了,所以还是得有人在宫外接人。这些就落到宫人、太常官员、太子宫官员们身上了。
其中又以宫人要承担的事务最为繁重。
太子回宫是一件大事,从昨日消息进入宫中开始,很快传遍了未央宫!陈嫣住在温室殿,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算是最早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不过知道就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汉景帝太子刘彻,未来的汉世宗,孝武皇帝,或者更加为人所熟知的称号‘汉武帝’,这无疑是个显赫的名字,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存在感很高的一个了。但真的让他从历代优秀帝王中脱颖而出,还得感谢那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不管历史地位有多高,至少在现代民间的认可度一下就起来了,四位帝王堪称历史最强皇帝天团,组个f4也是够了(成吉思汗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出现在了同一首词里,也被大家似有似无地打入了下一个档次)。
陈嫣生活的时代,民众其实是‘叛逆’的。在度过了老一代人乖乖接受,几乎不会提反对意见的时期,他们似乎相当乐于推翻已有的固有认知。大概是从零几年开始吧,历史领域热衷于寻找‘明君’的黑历史,以及‘昏君’伟光正的一面。
汉武唐宗宋祖,大约都算是这场浪潮中的‘受害者’,至于后者的受益者,大约就是杨广、崇祯这些皇帝了——政哥不好议论,这位大佬永远在圣君与暴君之间疯狂左右横跳,既不能否认他的功业,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太对的样子…还真是一个传奇的男人啊!
汉武帝刘彻传统意义上认为是一位千古一帝,他的功绩不需要赘述。驱逐匈奴、开通丝绸之路、盐铁专卖、内外朝制度、独尊儒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从长远来看,这些改革不好评判好坏,老实说有一些确实在今后成为了封建王朝的致命伤。
但在当时,这些政策无疑加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但当人们开始反对主流历史成果的时候,各种理论就出现了——大家很喜欢将汉武帝和康熙帝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位都是热衷于军事,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成果斐然的帝王。他们在位时间都很长,也基本上统治稳定,在后世捞了一个‘盛世’评价。
同时他们的武力也确实给国家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汉武帝一朝税负是直线飙升的!从人口方面来看,更是丧心病狂地猛跌一半,史称‘户口减半’。虽然说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因为成了‘隐户’,在人口统计中看不出来,才这样夸张的……
不过,这其实还是汉武帝的问题!打仗、百姓生活困苦,这些都会死人。至于说好好的在籍百姓变成隐户,那正是因为赋税沉重,小民无法负担,只能将土地卖给地主豪强,自己则成为没有户籍的隐户——奴隶也是有户籍的,不过没有户籍就能不交相关赋税了,所以古代地主都很喜欢‘隐田’‘隐户’。
到了汉武帝统治末期,甚至出现了危机,只能天子下‘罪己诏’!这可不是后来的封建王朝,罪己诏玩的多了,都不稀罕了!公元前套路少,几百年后曹操割发代首都能被人认可,而且认可度很高!可见此时的人淳朴!更何况几百年前皇帝下罪己诏这种事。
于是民众就相信刘家皇帝是真的改好了,还是不要造反了吧…
康熙帝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所以他们两人也就有了另一个相似点,都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继承人。或者说,这才是他们最幸运的一点!
如果不是继承者稳住了局面,勤于政事、朴素淡雅,之前埋的雷,一个个都要爆!就像末代皇帝崇祯一样,大明亡了是崇祯一朝的罪吗?当然不是!当雪崩来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因为有这样一个继承人,所以他们才是千古一帝,不然历史书可能就要留一个‘穷兵黩武’,以至于覆灭的名声了!
这种解读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人家也没有瞎说,都是有理有据来着,还不能让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吗?
不过历史本身就不能假设!现实就是汉武帝功绩卓然——即使是后来否定他地位的人也得承认这一点。
大汉王朝没有崩溃!(或许这个皇帝借了一些祖宗遗泽,沾了一些后继者的光,有些地方也不如史书上吹的那么漂亮。但现实就是他确实完成了不世出的功业,塑造了一个民族最初的脊梁)。
“太子回宫!”宫道两旁是两列作为谒者的宦官,仿佛接力一样,一句话从宫门口传到宫内。他们都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气息绵长,在宽阔的宫城之中声音传的更远,隐隐回音,有大家气象!
宫内很忙,但忙不到陈嫣这里。
汉武帝确实厉害(即使是他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也不能否定他的厉害),可这和陈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未来注定要青史留名的表兄其实根本影响不到陈嫣的生活,在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后,她已经能很平常地看待这件事了。
宣室殿内天子坐主座,旁边是王皇后。说实话,王皇后已经四五十岁的人了,即使保养得宜,也不可能入天子的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