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乱明> 第36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节(1 / 2)

梁枫、陆敏成拿到了想拿的东西,起程返航淡马锡。

随着取消贸易配额及华夏币的自由流通,大明商人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加尔各答、果阿、古里及柯钦等据点。

这些据点短期内迅速繁荣起来,给葡萄牙和荷兰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不过,好景不长,数年之后,孟买港落成,迅速成了印度洋西部的转运中心,大批的财货和人流纷纷汇集至孟买。果阿、柯钦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萧条之中。

大明商人进取心十足,繆力在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大食和奥斯曼突厥地区拓展,扩大贸易范围。这些有利条件,促使孟买的货物转运量超过淡马锡,并最终成了大明在海外最重要的据点。

后来,孟买当局凭借强大的实力,挑拨当地土邦与葡萄牙、荷兰的关系,葡萄牙和荷兰最终无法忍受入不敷出的局面,彻底退出了印度。

如加尔各答、果阿、柯钦之类的据??的据点,最终由大明接管。

数十年之后,莫卧儿帝国内乱,国内分裂成诸多小势力。孟买当局秉着一个分裂的印度才是好印度的原则,促使印度半岛上成立了诸多小国家。

印度,依然是地理概念,以后永远只是地理概念。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谈。

且说林纯鸿见印度西海岸大局已定,率领一帮文武,踏上了返程。

行至广州时,海事都督府都督张兆并未留在广州,而是随同林纯鸿一同北上。

按说,林纯鸿带着张兆一同下南洋,该吩咐的事、该说的话应该早已说完,为何还要带着张兆北上?

此举透露出的信息显然不同寻常,荆州高层不免疑疑惑惑,猜测林纯鸿的用意。

猜来猜去,更加坚定了当初的猜测:林纯鸿有可能对高层来一次大规模调动。

果不其然,林纯鸿还在半路上,就命令各路总督返回荆州,令张道涵准备召开阁幕属扩大会议。

待到林纯鸿一行抵达荆州,立即宣布召开阁幕属扩大会议。

扩大会议直直商议了十数天,林纯鸿签署了一系列命令:

将马尼拉、淡马锡、巴达维亚、达古潘的名字分别改为宋州、星州、椰州、碧瑶,并对四城进行改制,建立府县制,成立宋州、星州、椰州及碧瑶四府,由海事都督府直辖。

将原海事都督府的军事功能剥离,成立新的海事都督府,治所星州,除了直辖新成立的四府外,还负责管理南洋、西洋、大西洋所有据点及领土的民政事务。

最让外界吃惊的是,林纯鸿居然任命朱之瑜为海事都督府都督。

朱之瑜乃标准的儒生,除了上次跟随林纯鸿南巡外,从未离开过大陆,这次居然一下子跑到了天涯海角,担任劳什子的海事都督府都督。

难道朱之瑜失宠了?还是林纯鸿希望朱之瑜到天涯海角传播华夏文明?

除了参加阁幕属扩大会议的重臣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同时,林纯鸿还发布命令,海事都督府下,设立南洋总督府及孟买总督府。

南洋总督府,治所坤甸,负责吕宋、婆罗洲、爪哇、苏门答腊诸多岛屿之民政。

彭新就任第677章中在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张兆返回荆州、张杰夫至监察府任职等变动上。

张杰夫在林纯鸿身边呆了将近七年,如果这样还不算心腹,恐怕天下任何人都找不到一个心腹了。张杰夫掌管大理司,主管天下刑案,如果林纯鸿没有兴大狱、整肃官场的意思,恐怕连街头的老太太都不相信。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荆州城内,暴风雨即将来临。未来几年,到底谁会倒霉,谁也不知道。

至于张兆,作为林纯鸿的第一个封疆大吏,权力大得没边,行政、军事一手抓,几乎掌握着和大明差不多的疆域。

林纯鸿令张兆返回荆州,难道担心张兆坐大,威胁荆州的权威?

还是林纯鸿担心周望把持都督府,造成所谓的外戚干政的威胁?

与或两者皆有之?

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都督,大明才智之士迅速将这件事与另外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一是林纯鸿若干年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大明内阁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内阁首辅基本都来源于翰林院,地方官无一例成为内阁首辅。事实确实如此,凡是金銮殿登科后,若被任命为地方官,则表明这辈子担任内阁首辅无望。

林纯鸿认为,连地方行政首脑都未担任过,如何执掌庞大的大明?

朱之瑜从未担任过地方行政首脑,这次远赴天涯海角,是否有积累资历的意思?

二是张道涵已经将近七十岁。七十岁对于大明朝廷官员而言,并不算老,还属于当任之年。但是,荆州高层的工作压力比朝廷大得多,不仅需要应付堆积如山的案牍,还需要经常深入地方查探民情,七十岁已经显得有点老。

即便张道涵精力再旺盛,最多干到七十五岁,五年之后,中书府令由谁接任?

细究荆州中书府各高官,除了朱之瑜、郭铭彦,还有谁有傲人的经历和崇高的声望?

也就是说,将来的中书府令不是朱之瑜就是郭铭彦。林纯鸿究竟会从两人中挑选哪个,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当各路人马纷纷猜测荆州官场变动对自己的利弊时,林纯鸿似乎有意淡化官场轮调的冲击,在大明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风浪。

第六百八十一章 恩科取士

“交趾、广南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大明皇宫内,朱由检正在读奏章,他觉得这句话非常顺眼,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句话,来源于马世奇、钱祚徵的联名奏章。

早在交趾、广南平叛令下达之前,林纯鸿在朝廷备案,得到了朱由检的默许。后来,马世奇、钱祚徵被林纯鸿任命为交趾、广南布政使,由杨一仁上奏朱由检,建议朝廷认可。

朱由检犹豫不决,后在杨嗣昌的力劝之下,终于追认。

既然马世奇、钱祚徵是朝廷任命的布政使,当然有了上奏之权。奉林纯鸿之命,马世奇、钱祚徵将征服、治理交趾、广南的方略,实施过程一一上奏,供皇帝陛下阅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