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2)

加入书签

李大爷的事情处理好之后,白天李大爷就在店铺里忙活,几个徒弟辅助李大爷工作。

店铺的牌匾上面写着:朽雕阁。

都说朽木不可雕也,李大爷直接取了其中的两个字,大家看着也觉得好奇的紧。

偶尔也有人走进门来,看看架子上摆放的艺术品,询问询问价格,不过大多数是不买的,也就是随便看看。

刚开始李大爷还有写着急,总觉得不能给年轻人分担,多挣点钱。

不过后来李大爷却收到了远方寄来的一封信,信件上的内容,让他恍然大悟。

顾铮中午到店铺的时候,就看见店铺里头李大爷不在。

问了大徒弟,说是李大爷平时雕刻的房间里头关着门没出来呢。

“师父平时都是在里头待着的,我们有什么事情,敲门找他就行了。”

顾铮点点头,让大徒弟去忙了,自己这才去敲开李大爷的门。

“爸?”

听到声音李大爷连忙把手中的信件收了起来,坐在椅子上,直了直身子,“进来吧!”

顾铮推开门,朝着里头看去,“爸。”

“来了。”李大爷朝他笑笑。

“嗯,中午玲玲都在学校,我来找你一起吃饭,你想吃点什么,我去买?”

李大爷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刚让小林去买了菜,等会在这里做饭吃就好了。”

李大爷四个徒弟,年纪都不大,但是都是穷人孩子,早早当家,做饭干活都是好手,李大爷平时不回去都在这里做饭,他出钱,几个孩子会做饭的做饭,不会做饭的打扫房子,也算是抵饭钱。

顾铮点点头,“好。”

说完后,顾铮抬头看着李大爷,敏锐的察觉到李大爷的神色和平时有些不同。

他问道:“爸,怎么了?”

李大爷一听就知道他这是察觉到自己的神色,笑道:“看样子是有事情也瞒不住你啊!”

“什么事?”

“也没什么。”李大爷说着,从抽屉将一封信拿出来递给顾铮,“你看看。”

顾铮狐疑的接过,小心的展开书信。

对面的李大爷说道:“这是首都一位老朋友寄来的信件,有两月了,支书那边给我转寄过来的。”

李大爷口中的支书,就是之前帮他在村子住下的支书,他曾经帮过的那位。

知道李大爷在秦家村,就把信件寄到了秦家村那边,正好公社的书记来省城,托了人给他送过来的,也是今天才到。

顾铮打开信件,上面的内容居然说的是李大爷早年被人封掉的房子等东西。

见顾铮看着,李大爷也解释着,“我早年没出事之前,大学的老师,咱们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是祖辈留下来还是有两间好的四合院的,一家是我三叔的,你叫三叔公了,一家是你爷爷留给我的,另外我和你妈也置办了一个房子,一共三处房子。”

“你三叔公早年没结婚,去世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所以他手上的房子也过我这边了,之后事情发生,咱们的房子都交上去,置办的那个房子,现在分到人手上,要是要不回来了,那么多年,也是破破烂烂的,不过其他两个房子,现在可以归还回来,还有点老物件什么的,值钱也不会太值钱,但是也不会一文不值就是了。”

顾铮正好也把信件看完了,上面是一个李大爷的故友给他写的信件,对方希望他能够看到这封信,并且知道这些事情,如果看见了,希望他能回去,将这些事情办了。

信件的最后,是这位故友强烈的希望他能回去。

书信看的出来,对方对自家父亲还是很关心的这过去了那么多年,一直在为父亲的事情奔波着,现在总算是有了眉目了,只希望老父亲回去。

顾铮看完,把信件递回给李大爷,李大爷抬头看着他,笑着问道:“看完了?”

“嗯。”

“怎么想的?”李大爷问道。

顾铮笑着反问,“这话应该是我问你吧?”

虽然这说房子现在绝对不像当年那么好,有可能因为破旧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毁坏了,甚至各种原因导致的破坏。但要知道,这可是首都,而且是宽敞的四合院,就算再不值钱,这地方总是不简单的。

“换了以前,我大概就不要了,谁接就接过去算了,要么就直接交给国家管着。不过现在可不一样。”

他现在还有儿子呢。

就算这房子再破旧不值钱,他那些老物件却不少的,虽然破坏好些了,但是还留着一些的。

李大爷自己以前也从没有想过,自己还回去那个地方,对他来说,从家庭破碎之后,他的生命就已经终结了,可现在儿子回来,又娶了媳妇,以后还有孙子孙女,还有很多很多的家人,他不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活的。

“意思你这房子是要的了。”

“那肯定要啊。”李大爷笑道:“你买这个房子都花了那么多钱,咱们家那几个房子,地段可是不错的,上面说还有补偿什么,不要白不要啊,不然你爸这几年过的乱糟糟的,岂不是亏了?”

能看到李大爷那么轻松的接受了这一切,顾铮心情也轻松多了。

不过的确如他爸说的那样,连粤省省城这么一个房子都得不少钱,更别提首都那地方,还是四合院那样的大房子。

李大爷说道:“像咱们家那样的四合院,就算卖,那也是好几万才能买的了吧?”

顾铮可不会估算这价格,不过还是点头应道:“嗯,的确是这样。”

“行,那我就给人回去信件,等什么时候抽个空能回去一趟,把这事情办了。”

顾铮继续点头,“行,可以年底的时候,咱们有时间了,一起回去,玲玲常常说没看见过北方下雪,说怎么样也要去一次北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