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六宫凤华> 六宫凤华 第66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宫凤华 第668节(1 / 2)

寝室里彻底安静下来。

过了许久,顾山长才重新张口,打破宁静:“明曦,你可曾想过。你和盛鸿这么做,将会面对何等的困境?阿萝又要面临何等的荆棘坎途?”

“你们可曾想过,你们会因此事和朝堂百官对立,曾坚定支持你们的亲王郡王们,也会生出异心。”

“或许,大齐还会因此陷入内斗……”

“这是一条无人曾走过的荆棘之路。你们夫妻两人,想过这些吗?”

谢明曦眸光闪动,声音依旧淡然而沉着:“师父说的这些困难阻挠,我们当然都想过。”

“只是,我们都已下定决心,做前人未做之事,开创大齐先河。不管遇到何等困境,我们夫妻一心,同心协力,总能闯过去。”

“至于阿萝,她是我们唯一的女儿。是大齐身份最矜贵的公主,亦将是大齐未来的皇太女。她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少女,享受了别人没有的尊荣,自然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才行。”

“我知道师父心里早有猜疑,只是一直未曾问出口。今日,师父既然问了,我便将实情坦然相告。也希望能得到师父全心全意的赞许和支持。”

这一席话,听得顾山长心情激荡,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顾山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师父当然会全心支持你们!”

谢明曦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换了是别人,她绝不会将如此惊人的隐秘如数相告。便是谢钧在此,她也一个字都不会说。

正如顾山长所言,她和盛鸿的宏愿,势比会引起朝野动荡。朝中官员们的反应,可想而知。

这世间,唯有师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她的身边,全力支持她所有的决定!

第962章 宏愿(二)

顾山长的心情同样激荡不休:“我年少时,女子被囿于内宅,轻易不能出家宅。我们想读书,只能请夫子进府。”

“千金闺秀们还有读书的可能。那些平民百姓家中的女儿,根本无读书认字的机会。”

“俞莲娘聪慧无双,心高气傲,扮做男装以自己兄长的身份进了松竹书院。憋着一口气,要胜过世间所有少年。”

“后来发生的事,你也都知道了。俞莲娘以俞莲池的身份,成了松竹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名动京城。可她也遇到了心上人……”

回忆往昔,顾山长声音里多了几许唏嘘怅然:“俞莲池只能赴死,俞莲娘才能嫁入天家为太子妃。”

“有了太子妃的身份,她顺利地开设了莲池书院。那些名门世族,冲着亲近太子妃,甘愿将家中最优秀出众的女儿送进书院。我立誓终生不嫁,将所有的时间心力都投注在莲池书院里。”

“短短几年,莲池书院声名鹊起。她做了皇后,依然每月到书院里授课,以一己私房支撑起书院。”

“京城里女子读书蔚然成风。闺阁少女也得以出入内宅,进书院和同窗一同读书。大齐各州郡也纷纷效仿。”

“虽然不能和男子一般考科举做官,可饱读诗书的女子明理聪慧心胸开阔。这些女子嫁人生育儿女后,会以一己之力影响到自己的儿女。”

“这样的变革,缓慢却影响深远。令女子地位逐渐提高。”

“十年二十年不够,那就三十年五十年。我们老了,还有弟子。弟子还会再教导自己的弟子。总有一日,世间女子能和男子一般,女子不再是男子附庸。”

“这亦是我顾娴之一生的宏愿。”

说到这儿,顾山长的声音不自觉地扬高,目中闪出比明珠更耀目的光芒,略显憔悴的病容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逼人神采。

“俞莲娘被权势迷昏了眼,忘了初心,和我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我顾娴之,却从未忘过初衷。”

“明曦,收你为弟子,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

“你所做的,比我预想中的更多更好。”

“你想令阿萝为皇太女,日后为大齐女帝……这个想法,虽有些惊世骇俗,却是极好。变革从皇室开始,才会更快更深远地影响到整个大齐。有了女帝,以后还有女官。女子的地位将会大大提高。”

“或许有一天,我曾经梦想过的一切都能实现……真是太好了。”

顾山长心情激动,慷慨激昂,说到后来,竟有些词穷。

谢明曦心情也有些激荡,目中光芒闪动:“能拜山长为师,才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她从不是什么自私无我之人。性情高洁刚正不阿满心宏愿的顾山长,对她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师父对她全心全意的呵护疼惜,填补了她缺失的亲情母爱。

没有师父,就没有现在的谢明曦。

顾山长目中泛起水光,伸手搂住谢明曦。

谢明曦如孩童一般,依偎在师父的怀中。眼角有些湿润。

……

静默地相拥相依。

谢明曦从不是情绪外露之人,很快就冷静镇定下来。

倒是顾山长,情绪过于激昂,竟落泪哭了一场,才缓缓平息。

谢明曦为顾山长擦了眼泪,故作轻快地笑道:“师父快些擦了眼泪,好生歇着,快点好起来。以后阿萝还得靠师父精心教导呢!”

顾山长定定心神,笑着应道:“那是当然。”

待情绪平静缓和下来,顾山长忽地想到了另一件极重要的事,顿时笑不出来了:“明曦,你和皇上宁可守孝三年,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阿萝长大……莫非,你不打算再怀孕生子了?还是你已无法再有孕了?”

不得不说,顾山长委实敏锐之极,立刻便想到了此事真正的症结所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