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佛的融合,是上苍的恩赐,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陆子安慢慢地对其进行着细致的打磨,每一寸,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太过纤细的拐角,他以刀尖抵着磨砂纸,慢慢地进行研磨。
那种紧张到连呼吸都忍不住停顿的感觉,简直让人不禁为之感到呼吸加重,浑身颤栗。
但是非常奇妙的是,这玉佛竟然是微微闭着眼睛的,留下了一小点玉料,却又并不完全雕琢出眼睛,仿佛尚未完工。
这也是陆子安故意为之,造成的效果。
《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
简而言之,就是开光。
在佛教中,开光是一件极具宗教意义的事情,它赋予佛像以神圣性,开过光的佛像,将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第401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玉佛,倾注了陆子安全副心神,他自认为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意境最为玄妙的一个。
因此,他也希望这玉佛能得到所有最好的对待。
风渐渐大了,吹得他的衣服列列作响。
太阳躲进了云层,天也迅速阴了下来,山间有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陆子安的动作耐心而细致,并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任何影响。
想要做出“臻于化境”的作品,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主体修养,更需要竭尽全力的认真。
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全神贯注,稍有差池,便满盘皆输。
雕刻完正面,陆子安换到背面,同样细致而精巧,不同的是,背面他是以阴雕刻绘出画面。
阴雕是雕刻的一种,又称沉雕。
古人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规律。
因此,阴阳学说,也深深影响着华夏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比如阴阳八卦,比如太极图……
与阳线雕刻相比,阴线雕刻难度更大,讲究的是刀法、线条。
它需要在玉料玉器的雕刻面上刻划琢磨出凹入此雕刻面的点、线、面,或者这些元素的组合,表现出线条、字体或画面。
说起来略复杂,其实和刻章的感觉相似,只是技艺要比刻章难很多。
阴刻需要雕刻者具备深厚的书画功底,特别是书法和白描技艺,要做到心中有画,随形就势。
没有经历过千万次的练习、揣摩,是很难做好的。
陆子安成竹在胸,运用他熟练的技巧和准确的技法,使线条有起讫和顿挫、深浅的效果。
这个创作过程中,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断刀,不能露出接续的痕迹,不能重复修改。
因此,他下刀时屏气凝神,运刀干净利落。
一柄昆吾刀,在他手中几乎仿佛如自己的手指在勾画一般自如。
为了不破坏玉雕的整体美感,陆子安仅用阴雕技艺雕琢出了一幅山水画。
轰隆隆!
一声炸雷在头顶响起,陆子安松开磨砂纸,还没来得及拿东西压住,它已经随着狂风卷向了天空。
玉佛,终于成了。
玉佛虽然尚未点睛,但是给人的整体感觉亲切而不失神秘,庄严而不失平易,这种似人似神的感受非常奇妙。
在阳光下的玉雕作品,仿佛整块玉都透着金光,但是此时没有阳光,却又有了另一种意境。
天幕低垂,狂风呼啸。
林间树木被吹得呜呜作响,陆子安的目光却始终被玉雕所吸引。
它几乎是整个天空的缩影。
静坐的佛,身后滔天巨浪重重叠叠,海天相接处颜色逐渐变浅。
初时静止的云龙,此时映衬着漫天乌云,给人一种压抑心慌的感觉。
那呼啸着盘旋的巨龙,从空中飞扑而下,气势磅礴,却于半途悄然融入背景,这构思不可谓不精妙。
更难得的是,这时天空阴云密布,整块玉竟也蕴染着浅浅的墨色。
——那种介于水墨与玉色之间的色调,真是能在一瞬间击中人心。
就连陆子安自己,也很是欣喜,忍不住将它举高,看了又看。
打磨得细腻光滑的玉雕,他心情无比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