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矩阵结构(2 / 2)
赵国阳比划着双手,做出总结评价道:“与传统的U型结构相比较,M型结构无疑更有优势。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灵活性方面,都更适合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
“唔,国阳说的,我们大概也听懂了。你的意思,还是倾向于咱们厂也搞这种M型结构吧?”一直没有说话的工会主席连红军问了一句道。
连红军这话,基本上问出了几位厂级干部的心声。
在赵国阳这么一番竭力的讲解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希望厂里搞M型组织结构的。
赵国阳缓缓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实际上,相比M型结构,矩阵结构可能更适合我们厂里当下的情况……”
“哦?矩阵结构?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国阳你继续说!”沐爱军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国阳道。
赵国阳对沐厂长报以一笑,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所谓矩阵结构,它其实也是在M型机构的基础上的一个衍变。”
“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两者相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小组成员接受小组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
“矩阵结构的特点,就是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
赵国阳的目光在几位领导身上一一滑过,若有所指的说道:“之所以觉得咱们厂里现在的情况更适合这一种结构,是因为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期间。”
“车架,以及其他铁器件生产,我们可以看成一个项目;摩托车整车生产,又可以看成另外的项目。在现有部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入项目小组,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了。”
让诸位领导消化了一下后,赵国阳又接着说道:“至于西方企业还存在的几种结构形式,如多维制结构、超级事业部结构、H型组织结构,以咱们厂里目前的状况,都不太实用。在这里,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说得好,说得好啊,国阳!你这番讲述,可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啊!”赵国阳说完之后,沐爱军第一个带头鼓掌。
看的出来,沐厂长对赵国阳的这一番讲解是颇为满意,十分欣赏。
张志忠和沐爱军的观点一致,也夸赞了赵国阳几句。
虽然他和赵国阳这个年轻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对,但是每一次打交道,赵国阳都能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两位老大之外,马建更是赵国阳坚定的支持者,每每对他都是力挺的态度。
至于王有昌,虽然之前确实不太认可沐厂长大张旗鼓,对厂里部门进行调整的思路,但是在赵国阳这么一番讲述之后,这位也终于被说服了。
但是,王有昌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想要问清楚一点。
看着神色镇定的赵国阳,王有昌直截了当的问道:“国阳,你觉得咱们厂里,真的需要进行部门整合与改革吗?”
赵国阳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的,王厂长。对于部门改革,我是持赞成态度,至于理由嘛,我个人觉得有三点。”
赵国阳伸出右手,掰开手指给王有昌一一说道:“首先,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的大好时期。乘着这股东风,咱们如果能够把这个部门调整给顺在里面推动下去的话,对厂里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无疑是有利无弊的。”
“其次,咱们现有的组织结构,确实有值得诟病的地方。就好比说我们技术部吧,张朝阳、常远他们几个,既负责车架,又负责油箱,有时候还客串一下踏板车的整车设计。这样的多头分配,其实是很不合理的,很容易产生矛盾分歧。”
“如果能够通过部门的改革,添加一两个工作组。这样他们虽然都是技术部的人,但是你在这个工作组,他在那个工作组,这样谁负责什么项目,谁承担什么责任,就一目了然了。”
赵国阳说完这两点之后,办公室里的几位领导就是满脸的认同之色。
显然,赵国阳的这番话,是说到他们心坎儿里去了。
王有昌自己也附和道:“这两点,国阳你说的很对。就好像咱们技术部的黄晓华吧,名义上他是负责风力灭火器的,可是实际上,风力灭火器早就是成熟产品了,根本不需要他怎么过问。”
“现在让他做点其他方面的事儿,他就推三阻四,如果能重新将每个人的任务分配清楚的话,无疑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很好的遏制。”
赵国阳则继续讲道:“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在我看来,咱们厂里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有这一个理由,也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