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季尘在朝鲜做着军火生意的时候,京师却已经快闹翻了天。
慈禧老谋深算,早就通过任命荣禄为北洋总督,控制了京津地区的兵马,然后通过一道上谕,控制住了正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赶走翁同龢等光绪的重臣,致使了光绪手中无人可用。)
鉴于此,光绪争锋相对的,先是召见了康有为,任命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接着又召见了杨锐等维新派人士,让他们协助维新。
在外,光绪让康有为前去联络袁世凯,企图把袁世凯拉拢到自己一方来。
于是,一道道的维新变法上谕从紫禁城飞向各部。
光绪准备从最简单的做起,首先便是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了,光绪此时还不敢大动刀子,只是要求主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礼部增设‘经济特科’,以挑选懂西学的新式人才。
结果不用说了,礼部尚书许应骙就是一顽固守旧人物,更不用还有慈禧的心腹怀塔布等人在一旁怂恿了。
许应骙对于光绪的谕令丝毫不理会,而且上书光绪,对《明定国是诏》内关于‘博采西学’的方针大放厥词。
言:今之以西学自炫者,绝无心得,不过借端牟科,借经弋名,臣素服膺其论。
许应骙更是指出康有为逞厥横议,广通人气,袭西报之陈说,轻中朝之典章,其建言既不可行,其居心尤不可问。若非罢斥,驱逐回籍,将久居总署,刺探机密,漏言生事,长住京邸,必勾结朋党,快意排挤,摇惑人心,混淆国事,关系匪浅。
这是帝党对光绪重用康有为等人的反击。许应骙不但视光绪颁布的谕旨为无物,更是要放倒康有为。
光绪既然已经颁布了定国是诏,要求各部官员不得阻拦新政的实施,而许应骙还敢如此做,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许应骙背后有人。
康有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一些后党人员的攻讦,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更何况他不是呢。
京师,内阁学士徐致靖府上,一帮维新派人士正在密谋。
有康有为、梁启超,监察御史宋伯鲁、杨深秀,还有徐致靖的几个侄子。
原本康有为以为变法之事,即便是朝中有些人发对,有光绪的支持,也应该比较容易实行,经过这段日子的亲身体验,他终于知道自己太过天真了,想得太过简单了。
朝中对他喊打喊杀的人大有人在,冷眼旁观之人更是多如牛毛,真真切切愿意说出变法二字的,只有寥寥几人尔。
康有为虽然是一介书生,当官没有多久,但是也看出来了,这朝中有股暗流,一直在阻止着他们的行动,而这股暗流的源头,就是来自于慈禧。
“众位,我们在朝中的实力太过弱小了,再不作出一些改变来,只会被西太后的人,一个一个给弄走,如今,康某算是体会到了翁师的难处了。”康有为有些感慨的说道。
杨深秀叹了一口气道:“所有新法,必须要人去实行,需要朝中大臣去实行,朝中大臣要阻拦,我们只有向皇上上奏,这样,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啊。”
对于许应骙,康有为等人已经决定举报礼部守旧迂谬,阻挠新政,要求皇上对吏部尚书许应骙予以“降退”使用。
但是,朝中阻拦,不同意,或是阳奉阴违的人何其多,一个个把他们举报走?这显然不实际啊。
康有为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沉声说道:“既然朝中大臣不愿意实行新政,我们就自己实行,我看赶明儿,我们就该向皇上提出设立制度局一事来。”
众人顿时止住了谈话,尤其是徐致靖,他原本是不同意康有为所提出的制度局的,只是这回大伙都被朝中大臣给惹火了,徐致靖也就说不出反对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