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战黄沙河(2 / 2)

加入书签

中军在前军和右军的掩护,离清军第一道防线营盘安置土炮。

随着太平军的逼近,清军第一道防线后面火炮震天炮击响起,几十粒拳头大铁丸砸向密集的太平军,一次炮击,便有上百天国战士死伤。

利用这点时间,中军炮手已推出土炮安置好,紧跟着震天怒号,上百门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土炮朝对面清军猛烈开火,虽然不少未及清军阵营便落地滚入阵前沟壕,但还有部分铅弹撞碎木栅栏冲入阵营中,清军也死伤小片。

己方的土炮威势鼓舞着太平军前锋,随着西王萧朝贵振臂一呼,前锋天国将士高呼着杀妖荡魔越过清军壕沟,劈向栅栏。

栅栏后砰砰声不断响起,清军用鸟枪、抬枪朝冲过来的太平军不断开火,栅栏处倒下数百太平将士,死伤惨重。一些太平军越过栅栏,挥舞长矛和大刀,砍向清军的鸟枪手,不料清军后侧突然杀出一大股手持枪矛的清军,和太平将士冲撞在一起。原来清军统领和春早安排了枪矛兵勇在后侧保护鸟枪、抬枪兵士的。

后面鸟枪兵继续躲在枪矛手身后,不断朝冲过来的太平军放枪。一时间,太平军在栅栏处竟然无法冲破清军封锁,不断有将士倒下。

这时,太平军中军大营响起排山倒海般欢呼。却原来是天王和东王两人在数百牌刀手的护卫下,举旗挥向清军,下令全军出击!

中军大营、左军将士手持刀矛,潮水般跟随前锋将士,冲向敌营。前军将士受此鼓舞,也山呼杀清妖,气势为之一变。在中军生力军的加入下,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终于冲破清军封锁,撕破第一道防线。

一时间,众多清军鸟枪手、抬枪手来不及装药便被砍翻在地。一些清兵勇见太平军势不可挡,抛弃抬枪,往后撤逃,引得清军阵势迅速崩溃,防线彻底瓦解。

见状,萧朝贵不顾自己有伤在身,忍痛和韦昌辉趁势率天国将士追击。

冯绍光见太平军将士在东王指挥下,不畏生死,奋力向前,不由暗道这经宗教洗脑的将士,战斗力果然惊人。随即也命令后军跟随中军将士,向前突击。

后军的加入,战力没加强多少,可是几千女军高音喇叭似的山呼海啸般的冲杀声,响彻云霄,回荡在湘江两岸。太平军士气为之一振,而清军,则听到如此恐怖般杀喊声,纷纷猜测这怕是有好几万人,继而为之胆怯,已生去意。

和春本来一直率部尾随太平军,收复太平军离开后的城池,捞足功劳。可后来咸丰皇帝见太平军攻陷全州,进而北上,欲直扑长沙,乃在一天之内连下四道上谕,严令和春等人设法阻其行舟,阻击太平军不得进入湖南。

不得已,和春便绕道赶至黄沙河圩,设下二道防线。想通过一道土壕沟和栅栏阻挡太平军,后面配以山炮、鸟枪、抬枪不断消耗阻挡太平军,将之拖在防线前两三天,待太平铺的刘长清和永州城的云南提督鲍起豹率兵来支援,两面夹击,就将太平军消灭在黄沙河一带,到时他筹划指挥的首功铁定跑不掉。

只是,没想到太平妖兵像吃了药,个个毫不畏死,在死伤那么多人的情况下还奋勇争先,用人命填的办法冲破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自己要想办法早点脱身,再不走,只怕要耗死在这了。

想到这,和春也不通知帮助他协防的永州镇总兵孙应照,直接带领剩下的嫡系部队三千多人,悄悄后撤,竟自率部逃往东安方向而去。

这边,永州镇总兵孙应照还在靠江边的第二道防线,督促麾下的三千名永州兵兀自与太平军厮杀。渐渐觉着太平军杀势阵阵袭来,自家防线摇摇欲坠,忙催身边亲兵急报总督和大人,才发觉该死的和大人已经跑路了。

孙应照心里那个气啊,恨不得马上参和春一本。可是没用啊,人家是满人,有后台,自己是汉人,参他不是自找苦吃吗?还是先想想怎么逃吧。

他灵机一动,悄悄带领自己的永州镇兵二千多人,往北找小船偷偷过河回永州,让二千多随和春到黄沙河圩的余万清部下清兵还不知道,仍与太平军拼杀。

厮杀持续到下午,大势已去的黄沙河圩清军,很快从二千人变成了一千多人。这时几个清军把总发现周围的不对劲了,自家人越来越少,每个方向都有太平军的人,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冲过来。这几个人能做把总,那都是机灵人儿,立马便舍弃手下,只带自己的几个心腹向北逃窜。不一会儿,清军的二道防线全部瓦解,剩下近千多没来得及逃走的清兵勇,直接被太平军各军团团围住,左冲右突,无法突围,又死伤了四百人,剩下的五百人在一个把总的带领下,直接扔掉刀枪,成为了俘虏。

在后方看见战场形势不错的冯绍光,早早就命令苏三娘和已经基本康复的胡大妹,率后三军后四军女营中的亲信悄悄在后面战场搜寻鸟枪、刀矛、火药袋等轻小武器,暗藏些在女营之中。

清理战场统计战果,太平军消灭清兵近二千余人,俘虏六百余人,太平军自身伤亡一千六百余人。缴获鸟枪一千一百余杆,前装滑膛抬枪四十五杆,山炮和土炮共三十尊,九节铜炮四尊,还有清军来不及毁坏的米粮辎重等。一时间典圣库吴可亿喜笑颜开,忙向东王报喜。

杨秀清也是一阵欣慰。这是他指挥之功。在他看来,自己的天国勇士不畏生死,只要自己破除清妖阴谋,正面作战就是发挥自身优势,自然战无不胜。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干脆利落的胜利,整个天国都会知道,只有他杨秀清,能率将士杀妖除魔,建立人间小天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