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银色(2 / 2)

加入书签

宋应升道:“请大人容我们兄弟商量好了再说。”

孙敬亭理解的一点头,笑道:“不着急,军司往南边试运行最少也得过了年后才开始,到时候你们别忘了就是。”

宋家两兄弟都是躬下身来,孙敬亭十分忙碌,已经步履匆忙的走向门口。

他停了一下,对宋应星道:“适才说的还有项技术专利的想法,是什么方向?”

“纺机。”宋应星道:“近来一直在思索,但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如果要进行实际试验,恐怕要军司的支持。”

“原来是纺机?”孙敬亭脸上露出欢喜之色,他沉吟片刻,说道:“既然是纺机,军司就以最大的力度来支持,你不管要人手还是要机器,或是银两,只要在千两以下根本不要禀报,直接到财务上领钱就是。我一会忙完了回签押房给你出个正式的手令,这事我也会时刻关注的。”

感受到了和裕升高层对技术的重视还有公事上的雷厉风行,宋应星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出来,他躬身作揖,等起身之后,孙敬亭等人早就走远了。

……

傍晚时,宋家兄弟已经对坐在堂房里,眼前就是堆成小山一样的一万两白银。

都是五十两一锭的大银锭,和裕升自己熔铸的,大明是不禁民间铸银的,各种银号都能铸成大银或是绞成碎小的碎银,在交易过程中这种熔铸和绞碎的交易办法会带来银两的损耗,官员在上交赋税和征收杂税时都要把百姓上交的碎银熔成大银,所以可以预先加征银两的损耗,这种火耗银盛行了几百年,一直是官员公开的财源,征收几成火耗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官员自己完全做主,完全的自由心证,这当然是导致的根源。

和裕升的银锭当然不需要有这方面的考量,银锭的成色十分饱满,铸工十分精致,甚至是在入太仓库的官银之上。

灯火之下,二百个大银锭摆放的整整齐齐,散着的光泽。

其实也可以给付银票,甚至宋家兄弟愿意的话也可以领银元,数量可以增加,但鉴于两人肯定会把银两送回家乡,所以军司很体贴的奖励了这些大银锭下来。

“唉,没想到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居然也会为这些银子而迷醉。”宋应升脸上满是感慨之色,以他读书人的定力,举人的身份,却因为一两万白银而失态,甚至现在还迷醉于其中,这确实是有些丢脸。

“这也是人之常情啊。”宋应星笑道:“我们又不是修道的方士,总要食人间烟火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我反而赞同张大人的说法,一味的压抑本性,虚伪又无益世道,所以道学先生,最为可恶。”

“张大人的说法,有点象心学。”宋应升点头道:“不过感觉比心学还要激进一些。”

“也不纯然是心学。”宋应星沉吟道:“心学现在也算是走歪了,什么事都讲随心,有些事连道学都不如。”

“这些话暂且不谈了。”宋应升实在没有心思和兄弟谈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今晚这银子送来,军司大张旗鼓,不知道有多少人围观,各人眼里的羡慕还有嘴里的赞叹声,着实满足了一把宋应升的自尊心。

在江西老家,由于多年不能中进士,虽然举人也能大挑当官,知县或是县学教谕或是王府官都是举人的出路,但屡试不中,家族又背了一屁股的债,普通的百姓是不够资格嘲笑一个举人老爷,但城中的那些官绅世家,出过进士或同样有举人的家族,提起宋家兄弟来肯定是没有好话了,种种嘲笑甚至是背地里的讥讽,或多或少都会传到宋家兄弟的耳朵里头。这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尴尬和难堪。

要不然的话,天启二年春闱不中,兄弟二人也该直接回江西老家,而不是在京师盘桓,最终被和裕升给招纳来了。

最近在调整和蓄力,所以更新不是很给力,抱歉了。

红票和月票也没咋好意思要,今年的最后一天,要一下。

多谢大家这一年多来的支持。

今天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的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当时还是个少年呢,在电影院看着电影,笑的没心没肺的。

现在我真怀念它了,也怀念离去的每一年,对时光和宇宙来说这一年毫无意义,

只是亿万年的一个小小瞬间,对我们来说,一年的时间承载的东西也可以太多太多,

我们渺小而伟大,因为对宇宙和时光来说我们是一粒微尘,而对我们自己和家人来说,

我们就是彼此的全部。

感谢时光,感谢我的亲人们,感谢编辑和我的读者们,感谢即将离开的2o16,大家明年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