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让(2 / 2)
作为左部一系人马的大本营,九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左梦庚等人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来自前线的消息。
隆隆的炮声和频频闪光的亮光从未停止,说明大战正打的如火如荼。
到了寅时初刻前后,吴学礼急匆匆的进城了。
吴学礼的出现,让正在为战事揪心的左梦庚等人大吃一惊:按照原本的部署,吴学礼就应该带着他的人马去和城北的郝效忠汇合,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夹击对手……
“败了,败了,郝效忠已经败了!”本应该在战场上与敌激战的吴学礼带着哭腔说道:“我部还没有赶到,郝效忠就已经败了,现如今已漫山遍野的放了鸭子!小公爷早做决断!”
吴学礼本应该去配合城北的郝效忠去打仗,现在却跑了回来,这是临阵脱逃的大罪,如此公然违抗军令是要行军法的,但吴学礼却没有丝毫愧疚,反而表现的理直气壮:我火急火燎的率部增援过去的时候,郝效忠早已被打的溃不成军,所谓的钳形攻势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连金声桓的重装骑兵都打不过的对手,我吴学礼要去硬着头皮去打的话,必然损兵折将。正是因为我早早的察觉到情形不妙,这才当机立断带着队伍及时撤出战场,为咱们这个体系保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实力,此举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钳形攻势的战略显然是很正确的,吴学礼能够在不到一个夜晚的时间内把队伍动员起来,也是堪称神速,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出现问题,最终却是这样的结果。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只能说对手的动作太快了。
在寻思击破金声桓之后,马不停蹄不做修整就去攻击城北的郝效忠,并且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就把郝效忠打崩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吴学礼垫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要是照这么说的话,吴学礼的“临阵脱逃”确实有功无过。
城北郝效忠到底败的有多惨,还值不值得抢救一下,等等这些问题已全都顾不上,只能火烧眉毛先顾眼下了。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基本肃清了九江外围的对手之后,明军一定会猛烈攻城,眼下的当务之急必须做出一个很关键的选择:是应该集合所有的人马守卫九江?还是见机不对马上撤离?
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包括左梦庚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马上就做出了空前一致的选择:撤离,必须尽快撤离,而且要撤的毫不犹豫!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当然是因为对手的连战连捷和快速突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慑力,在如此犀利的对手面前能不能守住城池真的没有把握。
除了这个最现实的顾虑之外,马上撤离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左梦庚的本质就是一个军阀,而军阀存在的基础就是手头上的实力。为了守住清廷的地盘就不顾一切的和对手拼命,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若是能击败对手还好说一点,若是被对手击败的话,一定会实力大损,到时候会丢掉更多筹码。
及时撤退的话,还能保存相当一部分实力,就可以继续做割据一方的草头王。大半个长江沿线都是左部人马,就算是丢了九江阿济格也会出于投鼠忌器的心理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了。
而见机不妙马上跑路恰恰就是从左良玉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传统”,若是当年的左良玉不顾一切真和李闯硬碰硬的死拼,早就被消耗光了,哪里还能有今日的地位?
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左梦庚马上下达了撤离的命令,将九江拱手相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