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综合其它>小阁老> 第1134章 讲卫生的赵二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4章 讲卫生的赵二爷(1 / 2)

第八十七章讲卫生的赵二爷

最后还是熊典史亮出身份,才让江上犬牙交错的船只,勉强让出了一条去路。

赵公子的座船好容易穿过娄江,绕到西水门留晖门才进去县城。

县城里也是一片繁华,一派焕然一新的气象。

“哇,这还是昆山县城吗?”巧巧忍不住大呼小叫起来。

“确实变化很大。”马湘兰微笑着点头道,这都是公子和老爷的功劳,当然也有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在里头。

“一个是城北,拆掉了原先破破烂烂的新安民社,建起了崭新的学校。”熊夏生如数家珍道:“玉峰书院、江南职业技术学院、昆山农学院、玉峰中学、玉峰小学…”

马湘兰看着远处新落成的玉峰中学和玉峰小学,不禁流露出自豪的目光,这可是她操刀设计出来的呢。

“二个是老父母今年升级了去年的‘全民防疫行动’,推行了‘爱家乡、讲卫生’运动,也让整个县城面貌为之一新……”熊典史叹口气道:“如今昆山县人口多了一倍,却比原先干净整洁的多,老父母真是为县里操碎了心。”

赵昊闻言失笑道:“老熊,我怎么听你话里有话啊?”

“没有,绝对没有。”熊夏生赶紧摆摆手,讪笑道:“今年发大水,各县都不同程度爆发了疫情,只有我们县安然无恙。所以纵使大家之前没参悟,但现在无不称颂老父母爱民如子,防患未然。”

“说人话。”赵昊翻翻白眼。

“呃,是……”熊夏生缩缩脖子,只好一板一眼讲述起来。

原来去岁,趁着抗洪胜利,人心凝聚的良机,县里在各乡各村推广了‘全民防疫行动’,通过‘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等一系列举措,非但防止了灾后瘟疫的传播,还大大遏制了血吸虫病的蔓延。

全民防疫推行半年之后,全县报告新增血吸虫病患,比往年减少了九成以上。这让在长公主和赵昊走后空虚寂寞冷,一直找不到事情做的留守老赵大受鼓舞,马上推出了升级版的‘爱家乡、讲卫生’运动。

而且要求进一步提高,除了之前的‘两管五改’,他还下令‘除六害’——向老鼠、蚊子、苍蝇、臭虫、虱子、跳蚤宣战。前三害针对公共卫生,后三害针对个人卫生。

全县的官吏衙役刚摆脱了泥腿子生涯,过上几天喝茶打屁的清闲日子,这下又被赵二爷给驱使的团团乱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哦不,爱家乡讲卫生运动。

而且赵守正已经掌握了量化管理的诀窍,将全县分成若干个包干区,让县衙的两百多号人,每人认领一片,全权领导管区内的‘两管五改除六害’工作,就连何县丞和熊典史没逃过……

赵二爷还亲自带队,隔三差五就到处巡查评比,垫底的将扣发年底奖金,奖励给在评比中名列前茅者——今年昆开司第一次分红,县衙里上上下下都盼着这笔奖金好过年呢。自然被赵守正拿捏的死死的。

县里三老爷白主簿,本以为自己在昆开司有差事,能混过这一节去。谁知正因为他在昆开司,被赵二爷专门委任修公厕——老百姓随地大小便,一直是个大问题。不仅不卫生,而且还浪费!

但且不说农村,就算在县城里也没有公共厕所。街头巷尾河道旁,门后树下草丛里,就成了人们理所当然的方便之地。珍贵的大便小便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不说,还弄得城里头到处骚呼呼、臭烘烘,蚊蝇孳生,肮脏不堪。天旱道干,行人尚可在路中间过往,一下雨整条路都没法插足。

最夸张的是,西塘街上有家仁和堂生药铺,因其门面靠里、地面稍宽,故每日闭门之后,必有几百人前去出恭。生药铺东家认为此乃该堂风水,不肯禁止,当然也无法禁止。

之所以这么多人发粪图强,依然没挡了生药铺的门道,主要是因为有拾粪人视其为富矿,每日背着粪桶,带着工具前来捡拾,时常还因为有人捞过界,而引起夜香大战。

赵二爷认识到,不光修厕所就无法改变人们随地大小便的毛病,便发狠成立了‘厕所运动委员会’,命白守礼为‘厕委会主任’,要求他在一年之内,在县城和主要城镇,修建三百座公共厕所!

并规定抓到随地大小便者,罚款五十文,枷号示众一日!

昆山百姓随地大小便的局面登时为之扭转,再没有人随地大小便了。除了害怕被罚款枷号外,还因为他们发现,每次去如厕时,看厕所的工人都会发给他们厕票,小号一张,大号两张。

积攒到一百张厕票,就可以到县里任何一家粮店,换取一斤大米……昆山一斤米十文钱,所以十张厕票就顶一文钱。看着虽然不多,但架不住全家人一起努力,一个月下来,也能换好些口粮呢。

不过这波完全不亏,因为所有的便便都是昆开司的,谁都不能抢。他们将大小便分开收集,小便送去城外的堆硝场制造火硝,大号则送去各农场堆肥……比原先从粪霸手里收粪可划算多了。

当然,那些过去把持粪道,不许旁人沾手的粪霸,被抢了生意自然十分不爽。不过但凡敢炸毛的,都被县里无情的镇压,打板枷号送劳教,一条龙服务之后,便再也不会出现在县城里。

最终,赵二爷凭借手下超强的执行力,多管齐下,终于成为大明朝第一个解决百姓随地大小便问题的父母官……可惜,这玩意儿不能写在年终总结里,一是有味道,二是吏部的官员也不会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