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文慧法师,多年以前(1 / 2)
四掌相对,展现出气势如虹的状态。秦天赐直接被这力推得向后退了数步。这飞出的一人接掌后也因反力向后翻滚一圈回落到倒地的安仁执身边。
安仁执嘴里还满是鲜血,喘着气怒道,“本将军,知道你有秘密任务,可现在本将军有难……你竟然能忍得住不出手相救?回去后,看我怎么对父亲说。”
这人道,“小将军,小僧在这给您赔礼了。既然小僧已露面,那接下来之事还是交给小僧吧。”
这人慢慢转过头来,此人约四十七八,而且是个光头,最触目惊心的,他居然是个瞎子,看样子是一位实力不凡的盲僧。
谁也不曾想到,这安仁执还有一个这样的手下,他的实力大家都亲眼所见,绝不在少林四大神僧之下。只是,这人竟然是……
这不是吐蕃国无目禅师文慧法师吗?他怎么会出现在?他怎么又为安禄山所用?
不过这文慧大法师好生厉害,双目失明,但却如履随行,只用双耳辨物辨人。他开口道,“这位小施主,好俊的内功。想不到堂堂大派少林寺,竟然把‘洗髓经’这么高深的内功心法传于一个外人……还靠一个外人来支持这局面。少林派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少年不但会使凌云阁的“混元凌霄功”,还刚学会了少林外家武学“易筋经”,想不到他还会使用无上内功“洗髓经”。这是连秦天赐本人都不知道的,他只是下意识接了文慧法师的双掌。不过他的掌力,是从小时候练老和尚从江湖令里取出来的经文所致,逐年累月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一直由孙玲一帮忙指点穴位,每打通一个穴位秦天赐只觉得身子更舒展,力气更大了一些而已。
方丈道,“文慧法师,你怎么肯定这少年用的是我寺的‘洗髓经’?”
“慧觉,当年我也想学‘洗髓经’,可是义奖那老和尚偏偏不让我学……导致我现在根本没有学全……你说小僧我能不能断定这小施主用的是什么内功呢?”文慧法师语气逐渐加大了些。
“义奖师父?”众神僧又是一惊……这吐蕃国的大法师,怎么会……
“难道你是?”方丈猜测着。
文慧法师继续道,“四十年前,少林不是丢失了一枚江湖令么?”
“阿弥陀佛……这枚江湖令曾引得武林血雨腥风了多少年,弄得武林生灵涂炭。”方丈双手合十道。
“哈哈哈,不错,这江湖令就是小僧顺走的。”文慧法师狂道。
这么多年的疑惑,今日终于解开了,想不到四十年前少林寺遗失的那枚江湖令竟然是这个吐蕃国的和尚偷的。难怪当时怎么查都查不到,这也是当时武林的一个未解之谜。
慧明插话道,“不对啊,我少林戒备森严,寻常人想要盗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而且你一个外来僧,来我寺盗取江湖令,怎可来去自如?况且四十年前,你才多大啊……”
文慧道,“你可一点没变啊,还是那么急性子,那么笨。小僧方才不是说了么?当年小僧想学‘洗髓经’,老和尚义奖偏偏不给,于是小僧就偷练。你说小僧对少林熟悉不?”
慧能道,“那你这是偷学他派武功,是犯了武林大忌。”
“哎……你又错了……慧能,你还是那么死板……你们几个老糊涂,仔细想想吧。四十八年前,义奖那老和尚做了件什么事?”
四十八年前?慧觉察觉到了立刻说道,“你是慧文师弟?四十八年前师父在山脚捡到个男婴,后来带上了少林。”
“哈哈哈,小僧还以为你们都犯糊涂了呢。”文慧笑道,“反正今日我们也不战而胜,这么多年的仇恨和你们一吐为快也是不错的。这虫蛊之毒的滋味想必也是不好受的。哈哈哈……”
旁边的菜园僧慧智站起来念道,“都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放下仇恨?”
“放下?小僧这双目不是那老家伙废的么?”文慧怒道。
慧能喊道,“别和这弃徒说那么多,十八铜人布阵!”
十八铜人立刻展开架势。
慧念这时说道,“师父当年有眼无珠,错拾了你,他怕你继续酿成大错,不忍开杀戒,于是才取你双目。但师父取你双目,也自毁了双目……”
“那他可真是伟大啊……事已至此,小僧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慧觉,你觉得你现在当这方丈是拜谁所赐?”
众人都望着他,尤其四位少林神僧。文慧法师继续道,“义奖那老和尚,是小僧杀的。哈哈哈……”
慧明怒道,“你放屁!就凭你,怎可伤师父分毫?”
“是,要说打,小僧的确不是义奖那老和尚的对手。不过那老和尚迂腐,妄想还度化小僧,最后被小僧一掌崩了天灵盖!哈哈哈哈……”
几位神僧气得不顾自己身体,径自站了起来,好想要和他拼命,方丈忙喊道,“众位师弟,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听到方丈师兄的命令,几位才又冷静下来。
这时,方丈徐徐道来,“四十八年前,师父下山见到一男婴,觉得甚是可怜。于是带回了寺庙。这男婴逐渐长大,不想是个武学奇才,才三岁,寻常人都还在学走路说话,这小孩便可完全打出‘罗汉拳’。五岁时随众弟子下山,可这一去却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不知尝到了什么,这小孩回来后屡次破戒,又要吃肉又要伤人。最后还在山下连做了一起大案,连杀了一十七人。那时他还是八岁的小童,师父不忍将他送至官府,只得毁其双目软禁在寺内,以减少他的杀戮。想不到没多久这小孩就失踪了……再没多久,师父无缘无故圆寂,当晚我寺江湖令还失了窃……万万没想到这一系列作案都是你慧文师弟……”
“呵,那你知道小僧杀的这一十七人是何人?”文慧自问自答道,“这一十七人,乃是小僧的至亲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