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2)

加入书签

“张郎请坐。”梁峰抬手请他入座,又介绍了一旁的段钦,才道,“听闻张郎原先曾在中丘王帐下听命,因何前来晋阳?”

这话说得温文尔雅,却也有几分试探之意。张宾一哂,也不理会在旁观的段主簿,径直道:“小子正是听说了使君制科之事,才前来一探。未曾想,这并州气象远超所料。只是使君此举,岂不是把自身置于火上?”

“哦?”梁峰眉峰一挑,“愿闻其详。”

“自魏文定九品后,天下莫不以世家为重。高门阀阅把持朝政,累世公卿,非上品不取。使君却要另辟蹊径,设这制科。选吏还是其次,只这考校之法,就足以流芳千古,为百世之良方!然则并州高门凋零,尚可一试。若是使君安定一州之后,再用制科,高门岂能罢休?”张宾毫不迟疑,侃侃而谈。

只是那句“制科定能流芳千古”,梁峰便知面前这人肚里有真才实学。是啊,制科不就是科举前身,这可是统治了其后一千余年王朝的不二法宝,梁峰怎会不知?而他所说的开制科的时机,也正是梁峰一反九品中正制,悍然开科的原因。高门的反扑和警惕,他怎么可能毫不在乎?

如此开门见山,一语破的。这眼光见识,足以让梁峰心头暗赞。

然而只是看穿这个,远远不够。梁峰微微一笑:“张郎言重了。只是从权之法,哪能使得高门皆忧?如今并州为官,仍要以世家为重。”

张宾并不接这话,继续道:“这只是其一。其二嘛,不外乎朝廷诸公对使君的防备。裴都督只是先例。上党为洛阳咽喉,并州须得放在可信之人手中。使君乃是外姓,出身又非高门,就算此刻兼任并州军事,这顾虑也不会烟消云散。若是有一日,东海王平定了伪帝乱局,怕是使君立刻要迁往他处。换别的州郡还好,倘若朝廷命使君入朝为官,岂不糟糕?”

梁峰的笑容凝在了脸上。这一点,远比制科麻烦。没人比梁峰自己更清楚,他这个都督,实则是巧取而得。杀了裴盾的罪过,司马越可能忍上一时,又怎会忍得一世?张宾这话分毫不差,只要司马越夺得了权柄,彻底消灭了成都王带来的隐患,他恐怕就会成为率先被解决掉的那个人。

若是换一地经营也罢,不过是重起炉灶。怕就怕被司马越把他招到洛阳当官。朝官看起来位高权重,但是生命却掌握在旁人手中。当初卫瓘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录尚书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简直位极人臣。结果照样被贾后矫诏诛杀,一夜间险些灭了满门。

当身处中央宿卫军包围下,六军六营十万兵马。再多的私兵也称不上依仗,还不是任人屠戮的份?

张宾话语不停:“除此之外,使君在朝中也无强援。之前与太原王氏离心,着实是一大隐患。若是幽州都督王彭祖想要插手太原,使君岂不危矣?”

听到这话,莫说是梁峰,就连身旁坐着的段钦都面上变色。且不说与太原王氏的纠葛,能猜到王浚对并州的企图,大局观和判断力就非同小可了。

见两人面上神色,张宾笑笑:“如此不正是履汤蹈火,危机重重。使君可有对策?”

梁峰反问道:“君可有对策?”

从“张郎”变成了“君”,其下的含义张宾怎会听不明白。他的眼中闪出灼灼光彩,朗声道:“乱世不休,自当有人平之!若是使君愿定天下,某自当竭尽全力,助使君直上青云!”

定天下?梁峰皱起了眉头。这话,分明是怂恿他谋反啊!当初崔大儒劝他时,不过说了些驱诸侯,守天子之类的话。而所有投奔他的幕僚,更是恪守本分,助他平定身边的乱局。谁可曾说过自立的事情?

当皇帝?说实在的,梁峰压根没有这样的想法。然而他面对的那张脸,没有半分玩笑之意。

一旁,段钦忍不住低声道:“主公……”

这话是能随便接的吗?不管这姓张的小子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当轻易答他!

听到这声,梁峰才缓缓道:“君此言,狂妄了。我只想活百姓,止乱世,并无他念。”

张宾似笑非笑的哦了一声:“若旁人不容使君退却呢?要放弃这万民,使他们重坠乱世吗?”

这下,连身边坐着的段钦都顾不上了,梁峰陷入了沉默。

他已经做了太多太多。从军功授田,到造纸雕版,再到府兵屯田,乃至将来必然要涉足的科举……这一切都是他为了存活,硬生生从未来的历史中借鉴而来的。这些超越时代的产物,会对他产生反噬吗?梁峰不是没想过,可是他找不到其他办法。而权力就像一道立于悬崖上的窄梯,只能容人一步步向上攀爬,一旦停下脚步,就会人推挤,直坠深渊。

他同样也付不起如此的代价。为了梁府,为了上党,为了那些一直追随在他身后的人们。只能进,不能退!

面对那焦灼的沉默,张宾再次深深拜了下去:“使君胸怀天下,自当为天下择之。宾不才,愿助使君平这乱世!”

这人,绝不是济世忧民的类型。相反,他像张良、像贾诩、像刘伯温、像道衍和尚。是那种逢乱世则出的纵横家。他们的目标,也并非是简单的平定乱世,更是辅佐一位自己看得上的人才,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

梁峰看过无数的传奇小说,但是当这样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还是让他久久说不出话来。要用这样的人才吗?或者说,他能接受用这种“人才”带来的可怕结果吗?

“并州内忧外患,君可有教我?”终于,梁峰开口道。

张宾猛地抬起了头,两眼都放出光来:“新兴初定,当北上雁门,邀拓跋部共抗白部鲜卑,以固并州屏障。河东已落匈奴之手,可静观其变,任刘氏坐大,牵制洛阳人马。待到并州诸郡国皆如上党后,则当东探冀州,图谋幽燕,大势可成矣!”

这是第一次,有人真正为他描述出将来的战略构想。白部鲜卑本就是拓跋鲜卑的附庸,邀请拓跋氏为自己巩固新兴郡,可谓再理想不过。放任匈奴汉国,则是养寇自重的一种方法,只要匈奴一天不灭,朝廷就要对河东用兵,谁敢冒着并州大乱的危险,来替换他这个并州刺史的职位?至于打通冀州,进兵幽州,则是自保和大局观的混合体。有王浚的野心放在那里,幽并早晚必有一战!

只这三条,就像拨开了眼前的迷雾,绘出了一副清晰图景。它背后跟的是什么,暂且不去考虑。但是想要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这实在是个良方。为何当年曹操会倒履迎许攸,刘备会三顾请诸葛?如今,梁峰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孟孙可愿替我出使雁门?”梁峰又道。

这既是听取了他的意见,同样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张宾怎会拒绝?

傲然一笑,他拱手道:“宾之幸也!”

作者有话要说:梁少对魏晋历史不熟,了解最多的可能只有淝水之战,所以只听过苻坚、王猛,还真不知道张宾这号人物。

至于石勒,嘿嘿~其实之前提过几次汲桑了,石勒如今正在汲桑麾下当兵呢。将来会碰上的。

小狼狗不是石勒,造就他的其实是梁少本人。

第222章 借兵

“参军既是军务而来, 何须多礼?”面对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张参军, 奕延倒是未曾有任何疑惑猜忌, 只是淡淡见礼。

如今并州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因此主公招这个刚刚弱冠,又初来乍到的寒士为将军府三上佐之一谘议参军, 自有主公的道理。身为带兵之人,他只需要听从主公的命令即可。若是此子真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也会好好记在心中,禀明主公。

张宾微微一笑:“奕将军客气了。这次前往雁门,还要劳烦将军。”

奕延没怎么打量他, 张宾可是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这位梁使君手下第一心腹。作为领兵之人, 奕延的权力实在太大, 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梁府、上党的兵马都能由其一手掌控。虽然良将带兵多多益善,如今的部曲人数也偏少, 着实不宜细分。但是从制衡上讲, 依旧不妥。

然而亲眼见了这位羯人胡将后, 张宾却稍稍放下了隐忧。只因这人身上, 看不到任何野心。甚至对于自己这个将军府目前地位最高,一上任就能让其陪同出使的参军也没有任何好奇或是结交的心思。他就像一把打磨锋利的剑,对旁的不闻不问,紧紧抓在使君一人手中。对于这样的人,有所偏重也不为怪,只要他能守住本心。

至于本心如何,张宾自会替使君多看两眼。

不痛不痒的打过招呼,张宾就自觉告退。奕延如今也是忙的厉害,攻打新兴郡其实不用花多少心思。刘虎当初围攻晋阳,带了手下大半人马,如今这些兵全数溃散,治所九原城的防备必然空虚。有强兵,还有孙焦的霹雳营助阵,破城只花了半日。加上巷战,也不过两日时间。但是打下了城池,下面的兵匪却不好收拾。

新兴郡是最初就沦陷的几郡之一,匈奴散兵和山匪流寇简直多如牛毛。既然他来到这里,就要把所有危险一一剔除。这可比攻城要耗时多了,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还是在主公派来续咸,接任新兴郡太守之后,才堪堪稳住了局面。

下面就是白部鲜卑了。怎么说也是丁口数万的大族,就算没了那两千精锐,白部的根基也不会折损。刘虎这个盟友暴毙,能让白部安分些时候,但是这么一支强敌位于并州之背,总不是好事。奕延还在思索怎样才能抑制这支强敌,未曾想主公就派来了张宾这个新任参军,前往拓跋部借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