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利民(2 / 2)

加入书签

结果在大规模推广种植以后,第二年的效果就出来了,枸杞的嫩叶嫩枝作为一种全新的蔬菜,乡民们都是赞不绝口,等到了当年六月,便可以分批采收枸杞子,一直可以采收到十一月,并且枸杞子晒干以后也是十分易于保存,所以成为了乡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甚至即便是卖不了,也可以用来果腹,所以徐康的威望也再次提升。

不过梭梭的推广效果却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好在有枸杞的例子在前面,徐康的威望已经在县上达到了巅峰,也没有什么民众来说什么怪话的。不过对于万田县的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也顶多是从赤贫(勉强生存,每个月都经常挨饿)的状态变成了,清贫(维持生存,每年偶尔挨饿的状态),徐康依然觉得不满足,便又求林封谨来想些办法。

林封谨此时已经开始在为南北海运这条线布局,便告诉他还是有办法的,但是万田县必须得在临海的合适地方修筑一个大港口才行。徐康听了林封谨的话,咬了咬牙,便号召民众在农闲的时候平整土地,弄了个简陋的港口出来,做了一系列前期的工作。

林封谨这一次带着这批船队浩浩荡荡的航行到了这里,知道几条妖蟒也是到了极限,人也是要下船歇息一下了,便直接选择了在万田县整理出来的这个港口靠岸,同时靠岸去通知官吏过来,一来是要补给一下,二来却是打算依例纳税了-------显然中唐南郑林封谨估计都是没有办法呆下去的,那就意味着林封谨以后是要长期都在北齐混,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奉公守法为好。

林封谨带头交税,其余的商人也没有什么话说,很显然,就算是在出发的上茂纳一次税,在万田这中间停靠的港口也纳一次税,加起来也才两次而已,比起之前去到塞外通过重重关卡要交整整十多次税比起来,那真的是完全就用天堂来形容了。

听说了这个好消息以后,县令徐康已经笑得合不拢嘴,直接带着收税的户曹前来。等到最后的税一收完,得出来的数字已经令徐康心满意足,他草草一算更是发觉,只要这支船队每年跑个五六趟,几乎县上的财政收入就翻番了!而这一次交的税就足够将整理港口拉下来的亏空抹平还有剩余。

接下来林封谨来求见徐康,两人肯定是首先只谈公事,再叙私谊,林封谨首先就指出了万田县的港口虽然是个优良的深水港,但是各种设施太简陋,徐康表示一定是会改进的,明天就开始动员民众火速加强,其次林封谨希望徐康能够帮忙火速收集一批猪,羊,马,驴,鸡,鸭等等牲口。

本来这个要求颇有些令人为难,但是徐康听说了林封谨肯出的价格居然是市价的三倍以后,便果断让衙役去办这件事,这种利民的大事,徐康哪怕是连续两三天不睡觉,干起来也是有劲头的。

这两件公事谈完了以后,两人终于开始叙起私谊来,徐康便承诺假如林封谨每年可以带人来跑上七趟,那么对林家征收的商税就可以五折,长期来往的商队可以八折,林封谨也是投桃报李,最后忽然告诉徐康,说是江南一带的上品干枸杞是九贯钱(九两银子)一担,然后便起身一笑告辞了。

徐康愕然了一会儿,便是震惊这货物的差价如此惊人,要知道,平时这边枸杞的卖价哪怕是在最旺的六月,最多也就是一贯钱三担,可是江南却是九贯钱一担!

这当中的利润一来一回就差了二十多倍啊,更离谱的是,等到了八月以后,北方本来就是枸杞产地,这里出产的枸杞就只能自己吃或者喂猪了,卖都卖不掉!

徐县尊正在纳闷的时候,这时候前面又有人来通禀,说是有三艘船的船主想要请县尊在这里开个存放货物的驮场,他们打算将货物就此卸在了这里,然后通知州城里面相熟的商人前来看货购买,同时要请县尊给他们开具路引,因为他们听说本地的特产就是枸杞,有路引的话,便方便他们自行下乡采购。

在当时,户籍制度十分严密,很多人到死的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距离家中的一百里,遇到有陌生人进庄子,只要不是货郎什么的,里长就会去盘问,一有不对便当成贼拿了,何况这些商人还是来自于南郑的外国人?所以必须要路引,否则寸步难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