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队员们在郑州冬令营都见过,不过那时候人多,时间也短,不能每个人都认识。现在人少得多,很快也就认识了。
教练们每天按照不同知识点给他们上课,函数、数列、数论、组合数学、平面几何、组合几何;还有自己的选题小组,每天出题给队员们做,节奏十分紧张。
这种紧张节奏下,每个队员脑子里想的只有今天教练们又讲了什么内容、今天的题目到底怎么做,剩下的时间忙忙碌碌解决进食问题、清洁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别人学的怎么样了、这道题会有几个人做出来。
每个人都在拼命学习,教授级别的教练给你讲题,那就不是普通的指导老师的级别了,你就觉得怎么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是两码事。
另外当然还会让他们做历届imo的题目,或者变化一下拿给他们做。
队员们之间也会讨论某道题到底怎么做的,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生的对话是:
——哎这道题怎么解?
——看这里,这个必要条件a……
——哦哦,懂了!
类似的对话也常从康妙玟口中说出来。作为高中数学联赛全国第一名、cmo第一名,其他23人都已经认可她是个小天才了,对她的态度很端正,没有因为她年龄小而轻视她,反而都很佩服她。如果有一道题难到大家都做不出来,你可以相信康妙玟能做出来,就连主教练单教授也说,康妙玟是他们这一代中最聪明的人之一。
这句话原本很容易令康妙玟成为众矢之的,为她制造出不必要的敌人,可这些孩子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一心学习、一心数学,不会搞事,也不屑于搞事。
有什么,咱们考场上见。
时间很紧张,一周很快过去,到了24进12的选拔日……前一天。
单墫教授宣布下课,“先别急着走,我再说两句。明天是选拔日,你们也不要太紧张了。能胜出,是你们应得的;没能胜出,这次集训也是一次对你们终生有益的非常好的经验。竞赛不代表一切,成绩也不代表一切。当10年、20年以后,你们回忆今天在北大校园里经历的这一周,你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虚度这段时间。”
队员们并不捧场,都很沉默。
毕竟,谁不想赢呢?“胜利”带给你无上的快感,这24个人谁在学校不是年级第一或是数学单科王者呢?谁不是常胜将军呢?他们都明白“胜利”是什么感觉,他们一路拼杀到集训队,谁也不愿意“输”。
单墫笑了笑,“你们中的一些人还有机会明年再战,但大部分人都只能止步于此。但这并不是说你们不够聪明,而只是因为别人更聪明。这个世界聪明人很多,天才很多,数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数学,只留给那些真正热爱数学的人去钻研、去攀登高峰。如果没有这个觉悟,站不到最高点。”
第65章 集训队第二次选拔赛 (有新增)
国家队选拔赛, 第二轮。
赛制仍然模拟imo,将用两个上午、6题来进行。这也是让队员们更熟悉imo的比赛节奏。
从上午8点开始,4小时30分钟, 1题7分。
借了北大的一间教室, 24名队员, 一人一桌。
大家都严阵以待。
康妙玟坐在讲台下面第一排, 放好笔袋、三角尺等工具。大学生可不用什么文具盒,潇洒一点的用课本夹着笔, 本分一点的用笔袋。大学商店里有卖各种文具,笔袋也有不少,她买了两只笔袋。
笔袋很朴素, 是用牛仔布做的, 简简单单。
她回头看了一眼其他中学生:他们都比她大, 但还都是孩子, 就算再怎么“久经考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的, 今天、明天,将决定他们中间一半人的去留。
她突然觉悟到知识竞赛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会有无数人倒在路上。最后的队员未必是最聪明的几个,但会是最会做题的几个。
她会是特别的那一个吗?她最终会“赢”吗?天才并不罕见,作为人口数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中国肯定会有足够多的天才, 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也不是人人都足够幸运能遇到负责任的好老师,更别说肯定不是人人都有一对负责任且很爱孩子的父母。
她是幸运的, 就凭这一点,她就跑赢了90%的人了。
苏淳教授拿着试卷进来了, “现在开始考试。”简短直接,反而不讲老三篇了。到了奥数集训队,要是还有人能忘了写姓名,那就是不可思议的错误。至于作弊更不可能了,靠作弊是不可能进入集训队的。
试卷很快发下来,康妙玟先写上姓名,然后快速扫描一遍题目:平面几何、函数、组合数学。
字母和数字在她脑中奔腾,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闪光连绵不绝。
人的大脑和心脏一样,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开始发育、成长、运转,一生不绝。大脑起的作用尤其大,心脏停搏还可以用体外循环维持、可以换心脏、安装心脏起搏器,但大脑死亡是没法换个大脑的,脑死亡就是真的死了。
一周的针对性训练很有用,她现在拿到题目极少遇到不会做的,只要是学过的内容、做过的题型,它就是改头换面也难不倒她。教练们都鼓励队员在有余力的时候思考更简洁的解法,一道题通常不会只有一个标准解法,谁的解题方法更简洁,谁就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或者多一次机会。
那种“我能”的玄妙的状态如期而至,笔尖在纸面上移动,一个个数字、字母、符号从笔尖流泻而出。她接受的数学训练让她不假思索的计算下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噼啪闪光让她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她的大脑活跃兴奋,一直持续到将3道题目全都做完。
苏淳教授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24个孩子,他们都很年轻,头脑灵活,是这一代中的佼佼者。走到集训队的都是在数学上有天分的孩子,cmo光靠死刷题是刷不出高分的,cmo就是imo中国队的第一次选拔赛,今天是第二次选拔。
他尤为关注康妙玟,这是他们安徽本省的小姑娘,年纪又是最小的一个,还是以cmo第一名的资历入选集训队。常庚哲和单墫都说了要对她重点关照,毕竟孩子年纪还小,前途不可限量。科大少年班已经内定她了,不管她在imo成绩如何,都会录取她。
他们只担心她年龄太小,怕她在(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中坚持不下来,毕竟人人都知道,研究纯数学是很“无趣”的事情。13岁的女孩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她学的多而杂,说不定还会想去当个钢琴家咧。
他注意到她写的很快,在草稿纸上计算一波,停笔1、2分钟大概是脑中验算一下,然后便往试卷上誊写。他悄悄走到她桌边,看了几分钟。
她没有抬头,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种专注的精神是非常好的,仅仅只有高智商并不能决定你将来能走到何处,专注、毅力、智商,这些组合起来才能成就一位科学家。
苏淳很满意,随后又悄悄走开。
康妙玟也确实没有注意到苏淳教授的动静,那种玄玄之的状态中她只会注意自己、不会注意到其他,甚至连时间都不怎么注意。写完3道题目后她才抬起左手腕看了一下时间:10点多,还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