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大明女侦探> 大明女侦探 第4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女侦探 第42节(2 / 2)

这是一种什么变态的执念啊!

发现这堵墙之后,工匠们不敢自专,急忙报给弘治帝,只能由皇帝决定该怎么处置这一面墙。

弘治帝和牟斌站在墙下,地宫下灯火辉煌,但依然阴森,牟斌说道:“皇上,接下来该怎么办?”

弘治帝为难了,“和钱皇后合葬,是英宗皇帝的愿望,现在一堵墙把两个地宫分开了,有悖英宗皇帝的遗愿。”

“但是,这又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如果把这面墙推倒了,朕就是不孝啊。”

弘治帝两边为难。

从血缘上来讲,自然是周太皇太后和弘治帝亲近,当年弘治帝还在安乐堂没有名分的艰难生存时,当时是周太后的祖母对他有几分关照。

人是有感情,英宗皇帝和钱皇后对弘治帝而言就是两个牌位,周太皇太后和他在宫里共同生活三十五年,今年三月才薨逝,情分深厚。

弘治帝是个讲感情的皇帝,他思虑再三,说道:“墙不能推,就这样吧。”

牟斌说道:“这件事大臣们怕是又要骂的,明□□会会很‘热闹’。”

“吵就吵吧。”弘治帝说道:“朕就说这堵墙太厚了,一旦推倒,怕是连两个地宫都会塌陷,一旦动了风水,岂不影响我大明国运?”

风水是个很好的借口。

就这样,弘治帝忤逆了祖父英宗皇帝的愿望,愣是拆散了原配结发夫妻,把自己的亲祖母塞进地宫,强行和英宗皇帝作伴。

倘若英宗皇帝泉下有知,估计连棺材板都盖不住了,要踢飞棺材板,找这个“乖”孙算账!

解决了墙的事情,君臣走出地宫,还登上了裕陵的明楼,登高远眺,天寿山风光无限,此时秋高气爽,美景一览无余。

弘治帝说道:“朕将来也会与皇后合葬在天寿山,爱卿啊,你说在何处修朕与皇后的寝陵呢?”

牟斌赶紧说道:“陛下才三十五岁,春秋鼎盛,正值壮年,说这个……太早了吧。”

弘治帝笑道:“朕与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后宫无妃,绝不会有今日裕陵这样的风波。”

活着的人,那里还在乎死去人的想法?弘治帝只想和张皇后双栖双飞,却不在乎英宗皇帝和钱皇后永远两隔。

天色不早,君臣欣赏了一会美景,就走下明楼,起驾回宫。

弘治帝走下最后一个台阶时,突然刮起一阵邪风,直接“摔”在了他的脸上,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甩了他一耳光似的。

弘治帝顿时觉得头晕,脚下走空,若不是牟斌在身边护卫着,他就要摔倒了。

“皇上小心!”牟斌紧紧扶着弘治帝的龙体,刚才太凶险了!

“朕没事。”弘治帝说道:“定是伏案料理国事太多了,很少这样出宫走动,今天不过是多走了几步路,爬了一些台阶,就累了。”

牟斌说道:“皇上要注意保养啊。”

“朕知道。”弘治帝说道:“太子年纪还小,这大明江山,朕还需给他多守几年。”

弘治帝不再逞强,坐上了肩與,上了马车,回宫之后,饮食减少,当晚身体有些发热,召了太医,喝了药,沉沉睡去,第二天照样天没亮就起床早朝,其实头晕脑胀,身体吃不消了,但表面就像没事人似的。

弘治帝是个勤快的皇帝,他只爱张皇后一个女人,不喜欢享乐,平时不仅有早朝,他还时不时开午朝,觉得自己正值壮年,即使身体不舒服,忍一忍没事,轻易不召太医。

就这样,弘治帝身体暗自耗损下去,连枕边人张皇后都被他瞒住了,其他人更一无所知,弘治帝的身体就像一根渐渐被虫蚁蛀咬的大树,看起来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实则亏空的厉害,离轰然倒塌不远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兰舟暂且按下不表,此事因裕陵风波而起,所造成的惊天骇浪,要等明年才卷起来。

且说牟斌把弘治帝护送回宫,一刻不能歇息,马不停蹄的往锦衣卫衙门赶去,此时已经天黑了,秋风萧瑟,牟斌吸了吸鼻子,“怎么一股螃蟹味?”

手下说道:“这是裤带街李捕头送的,熟的标下们已经分食了,还有一篓活螃蟹,给牟大人蒸上?”

牟斌忙得这才觉察到自己还没吃晚饭,饿了,说道:“不要蒸,吃起来麻烦,要厨子把蟹肉蟹黄蟹膏都剔出来,用面裹了,下油锅炸,再加豆酱猛火炒来吃。”

牟斌口味重,喜欢浓油赤酱的吃法。

“多做点,我也要这样吃!”陶朱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说道:“牟大人,你可回来了,去牢笼看看吧,可好玩了。”

牟斌看着这个皮猴般的小太子,觉得这个大明国本不靠谱,“太……陶小旗现在还没吃晚饭啊?”可别让皇帝说我把你给饿着了。

“吃了呀。”陶朱说道:“好吃的话,我还可以再吃一顿。”

牟斌听了,深深为大明未来的国运担忧。

牟斌饿着肚子去了诏狱,他以肃清冤狱,几乎把诏狱犯人清空闻名,可惜“晚节不保”,从郑旺妖言案开始,诏狱就满员了。

五十几个小牢笼,平时是用来关不听话的囚犯,十分逼仄,一个人在里头需要蜷着双腿才能勉强坐着。

现在,五十来个小牢笼里关了两个嫌犯!别说坐了,就转个身也很困难。若是不巧,两个胖的关在一起,那就像油条似的,两根都扭在了一起。

这些恶仆家丁仗着自家主人是皇亲,一个个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现在也轮到了他们尝一尝当砧板上的肉有难受。

哀嚎声、咒骂声、求饶声、声声入耳。

不过更多的,是互相检举揭发的声音,占了主导。

“他的靴尖里藏了刀片!”

“他拿了铺子里的擀面杖!”

“他平日刀剑不离身!”

“他抡起门栓打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