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果然又冰又甜!”
“是吧,这么热的天儿,喝我这好喝的杨梅饮子,解暑又解渴吧?”顾冉笑着,“我家的杨梅可就这段时日有啊,过一阵子,杨梅季节过了,你们想喝都喝不到了。”
“那,给我一杯,是多少?”
“一杯就是这么大的勺子,两勺!”
“那给我来两勺!”
“我也来两勺!”
“我也要!”
顾冉一边收钱,一边笑眯眯地给诸位客人一勺一勺的分装杨梅,很快,带来的那一大瓦罐的杨梅水就买没了。
到底瞄准的是舍得花二十五文钱船资的行商跟旅人,四文钱一杯的冰镇杨梅水对他们来说,可不算贵!
“今儿饮子没了啊,都卖完啰,要客官还想喝,明儿趁早!”顾冉乐滋滋的,将空碗空罐子都放回木桶里,而后塞到竹筐里去,打道回府了。
一路上顾冉都在盘算这一日下来,卖了多少杯杨梅水,总共赚了多少文钱。
她一共带了约莫二十斤左右的杨梅水,那勺子是拿来舀汤的,两勺子一杯估计二百毫升左右,所以保守估计,那杨梅水能分四十多杯饮子。
但要去除一开始给客人试喝的,保守一些余下三十杯,那就应该可以赚到一百二十文钱。
回到家后,马上将竹筐里装铜钱的布囊掏出来,搓搓手,数了起来,每数二十个就放一堆,最后清算,比想象中还多了十二文钱,拢共一百三十二文钱。
顾冉看着这堆铜钱,用手抓了一把,而后举到空中松手洒下,掉到案桌上碰撞到一起的铜钱发出了哗啦啦的声响,听着悦耳至极。
一天就能赚一百三十二文钱!
杨梅不用钱,水也不要钱,冰本来就是她存起来的,要出的也就是自己的苦力,白糖,以及柴火。
这里头也就白糖贵一些,但比起大盛朝别的地儿,这白糖一斤才四十文钱,也算便宜了!
柴火更是不花钱银的,屋里头的烧完了,到林子里去搂就可以了。
就算除去成本费三十二文钱,那也能净赚一百文,那十天就能赚回一两银子来了!
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呢!
顾冉忽而对将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就是……
她捶了捶背竹筐跟木桶一起背,背得酸痛的肩膀。
就是,每日这么一趟,都得背至少三十斤的东西走半个时辰山路,不远,可没干过这等粗重活儿的自己,背疼。
又不敢直接放到工作间再带过去,因为途中会遇见附近村落的人,而且到了东林乡,那么多人看着,她很难再在众目睽睽下将东西从工作间拿出来,所以,只能咬咬牙自己背了。
谁叫她穷呢?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趁着现在杨梅当季,得先将林子那两棵杨梅树上的果子充分利用完赚一笔再说!
于是,接连几日,顾冉都忙着下晌去林子里摘杨梅,晚上熬煮杨梅水,第二日便带到东林乡去卖,每日也就能买个三四十杯的样子。
但因为见着有人想直接买杨梅的,所以顾冉自然是也准备好了杨梅果子,直接卖二十文钱一小堆——她手头上没有称,就这么散卖了。
因为杨梅果子,又大又圆又甜——那当然,是寻常人一般不敢进的瘴气林里头生长出来的,天生天养,实在长得好看。
这么一卖,除了每日一百多文钱的杨梅冰水进项,那杨梅果子也能有个二百文钱左右的收入。
如此大赚了又三日后,顾冉发现,自家储存起来的白糖用完了!
第46章
没糖, 那煮出来的杨梅水可不够甜。
所以顾冉不得不歇息一日,停了营生,打算抽空去县城一趟,多买些白糖回来, 顺便将已经鞣制好的两张皮毛带到县城里头去卖。
她这些天在东林乡卖杨梅饮子, 已经打听过在东林乡集市里收皮子的货商出的价钱, 又问过在集市上卖皮草山物的商贩价钱, 才知晓那些拿山物皮子来东林乡卖的山民,其实也就是贪图方便就近成交的。
但也因为如此,所以那货商跟商贩收货的价钱都压得比县城的收买行要低。
如果皮子是好的, 想多赚几个钱银, 那还是拿去县城的皮毛货行里头来得划算。
恰好顾冉要去县城, 所以她就打算直接带县城去卖,看看能卖上多少钱银。
而既然都顺便,她昨儿下晌摘回来的杨梅果子自然也一并带县城卖去。
就这样,顾冉揣着一两多的钱银, 第二次坐船来到了永昌县。
因为要卖掉自己带来的一竹筐杨梅, 所以顾冉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像在东林乡一般,找了个地儿就地卸下竹筐, 就直接叫卖,结果招惹来了两位官差。
原来县城不比东林乡,东林乡那渡口的集市, 随人进出, 都不收摊位费, 可在县城不行。
在县城这码头处卖东西,占地儿无论大小, 都得交摊位费。
就一竹筐一个人的位置,顾冉就得交五文钱。
不过人家收钱银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县城比东林乡繁华多了,人多,意味着主顾也多,那赚得就更多了。
瞧见热热闹闹挑着担子叫卖了饮子小贩,顾冉不由得就眼红起来。
瞧瞧县城码头这地儿,来来往往那么多行商,要她在这里卖杨梅水,一天能多卖多少饮子,多赚多少钱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