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88节(2 / 2)
柳暄红吃过之后,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堵上堂叔家门,求卖腊肉供货给柳记。
那位堂叔家自然激动高兴,想要答应,不过这赤水腊肉却难得。
这腊肉是那家奶奶腌熏的,老奶奶是赤水人,多年一直保存着熏老家腊肉的习惯,可惜她年纪大了,偶尔熏熏当个兴趣还能干,真供货就有点困难。
那家小媳妇就站出来,表示这些天帮老太太的忙,已经上手学会了,有几家的年礼就是她熏的,还拿出给柳暄红看,的确是和柳暄红家的一模一样,切了片尝尝,是滋味咸香微熏,一样的好吃。
于是腊肉的买卖就欢喜地继续谈下去了。
有了腊肉,火腿也不能少。
若说火腿,就不得不提最出名的金华火腿,鲜艳如火,咸香鲜甜,是火腿中的极品,吃过恋恋不忘。
柳暄红有幸尝过,硬是要了制火腿的主人家的号码,去人老家学艺。
火腿的制作不能用繁琐复杂来形容,因为在手艺人的眼里,火腿是有生命的,每一根火腿都不一样,保存越久的火腿,风味愈醇厚,味道更咸鲜。
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
柳暄红不敢说自己能熏出地道的金华火腿,她只能像当初做卤菜一般,发掘火腿的风味,和当地人的饮食结合在一起。
毕竟,金华火腿虽出名,云南的火腿也小有名气。
饮食,终究是饮当地水,食当地味。
外来的味道也许会惊艳时光,然而想要亘古流传,需得融入当地的一草一木,舌尖上的味蕾里。
为了制作上好的火腿,柳暄红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日子。
火腿的原料是猪腿,那么一只上好的猪是不可少的,而猪肉的肥腻细嫩,在各个生长期也不一样。
除了食材原料,腌制火腿的盐和烟也很重要,《东阳县志》云:熏蹄,所谓火腿……以所腌之盐必台盐。”
那么松山县的火腿,又该用什么盐?
柳暄红尝试了很多。
而烟,在烤肉或者熏腿里,松烟最是清雅气香,不过柳暄红没有盲目追从,她上山寻枝,试了当地所有不同的树枝熏后,找到了一种本地特有的小松树,和橙皮,桂枝等自然植物熏烤出来的肉,散发着特殊香气,浓烈扑鼻中透着清新淡雅。
制作火腿的时间很长,新腿修割,上盐,下签,清洗,晾晒,上架发酵,时间长达一两年不等。
正如前文说的,年份愈久,保存愈好的火腿,风味愈醇正香厚。
这样难得的火腿,需要时间研制,也不是一时就能做出的。
柳暄红就一个人慢慢研究,而赤水老腊肉,则在过完年后,迅速出现在了柳记的餐桌上,无论是腊肉炖春笋,还是炒蒜薹,或者切片焖饭,都深受食客们的好评。
柳记的餐馆开年后依然红火。
然而红火的背后,在这条大街上,仿佛一夕之间,崛起了大大小小五六家饭馆。
什么徽记,闵记,王记。
在国营饭店的迁址旁,漠河上游的吴江小分支邻水边,也圈了块工地。
柳暄红听闻,那儿是另一个家族,袁家试水的地方,即将建一座酒楼,目标直指贾家饭店。
1982年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时代的洪流已然席卷进这个小县城,人们热情高涨,坦然拥抱,期待着美好的明天。
是当别人的垫脚石,还是汹涌澎湃的前浪?
柳暄红已做好了乘风杨帆的准备。
第63章 芙蓉鸡片
二月中的松山县, 处于凛冬的末尾。
雪已经不下了,昨夜刮了一场冷雨, 依然冻得人离不开棉袄。
宋暖英裹着军绿色大衣, 头戴棉线帽,踩着黑靴,取过宋大嫂为她暖好的水壶, 挎在身上,坐上了宋万水的自行车后座。
薄皮的黑色车胎一沉,宋万水嫌弃地皱眉:“你什么时候回县里?开会的时候三婶婶没和你说吗?”
宋暖英头靠着哥哥的后背,挡住寒风,舒舒服服地吐了口白气:“婶婶说了。”
宋万水刹车一踩。
宋暖英:“说明儿就要买一批新的自行车,让我去挑一辆。”
宋万水嘴角的欢喜僵住了。
自行车悠悠地滑过小石子, 刮起一阵雨后沾湿的泥点子,宋暖英抱着自己棉衣下摆大喊:“宋万水你骑慢点!”
然而随着她的惊慌失措, 车子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 越来越快了。
宋暖英很恨地拧了一把宋万水腰侧的软肉, 望着飞驰而过的景色, 目光茫然。
去年的火锅店霸王餐事件好像离现在有些遥远了。
跟着哥哥下乡的日子里, 她懂了很多,也明白当初柳暄红的失望。
如果是现在, 再遇上那样的事儿, 她有信心会比当初处理地好一百倍。
然而宋暖英也不是当初懵懂无知的小姑娘,虽然柳暄红说她想什么回去就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