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刚才太紧张了,也不知道会不会通过。”
“我也是啊,这都是我第二次答辩了,要是再不过,那就麻烦了。”
一些已经答辩过的学生甚至在私下低声交流着。
江州医科大是全国著名的医科类院校,对学生素质各方面要求都是比较高的,研究生答辩也就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没法通过,那就拿不到学位证了。
今天答辩的研究生一部分是第一次,还有个别人其实都是第二次了。
“下面请下一位学员,方寒……论文题目是——论中西结合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方寒?”
“哪个方寒?”
“不会是?”
在不少人的猜测中,方寒走上了答辩席。
“我去,真的是方医生。”
“方医生还只是研究生吗?”
“我一直以为方医生都是博士生呢。”
“是啊,真是太意外了。”
别说一些学生意外,就是一些导师都有些意外。
方寒现在的名气多大,全国名医,江中院的台柱子,精通中医内科、骨伤科、针灸等多方面,同时还擅长肝外、心外、脑外等多外科领域。
方寒这么往答辩席上一站,负责答辩的倒是都觉的自己有压力了。
所谓的答辩,也就是研究生在做完论文演讲之后,答辩导师针对论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求证,这个论题是不是切合实际,研究生的论文是不是空大假,里面的一些说法是不是具有实践性,只是单纯的空话,还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换句话说,也就是导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验证,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则要通过自己的答辩,去证实自己论文中的论点是正确的,是可行的。
可现在站在台上的是方寒,导师就有些不淡定了。
江州医科大的这些导师教授每个人都知道方寒,别的方面不说,单说水平,这些导师没几个敢说自己比方寒强的。
到时候自己提出质疑可以,可要是询问的时候用词不准确,亦或者这个质疑毫无根据,那可就闹了笑话了。
“各位导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方寒,是……”
方寒先做了一个开场白,然后进入正题:“我的论文题目是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临床中的实践和应用……”
随着方寒的开始,整个现场好像都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认真的开始听着。
“近百年来,是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是到了现阶段,不仅仅是医疗领域,各领域可以说都到了一个瓶颈期,全球在新药研发、医疗领域的研发等各方面都开始进入缓慢期,根据数据显示……”
“到了现阶段,医疗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而中医和中医药毫无疑问,成为现阶段医学领域的新方向,这一点从近年来中医药和中成药的研发和普及各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数据显示……”
“所以,我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思路和医疗理念,必然会成为往后医疗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国作为中医的诞生地,在这方面有着更为成熟和专业的思路和经验……”
“江中院从去年开始……”
第一个方面,方寒先说了自己这个思路在临床医学上的意义,之后开始提出自己的论点。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临床经验方面,方寒的经验和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方医生的这篇论文至少能上核心!”
“方医生上过scl的论文都有两篇了,这篇要必然是能上核心的。”
“嗯,太牛了。”
“是啊,我都听的如痴如醉。”
“这篇论文一般研究生可是写不出来的。”
“是啊,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见识,是不可能有这个高度的。”
答辩的导师也在低声讨论着。
“不过里面的一些论点还是有争议的。”
“这也就是方寒了,别的研究生绝对不敢这么写。”
“是啊。”
方寒的这个论文层次和水平那是没的说,但是里面的一些论点确实是饱受争议的。
中西医结合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很敏感的,一旦谈论这个话题,在医疗界的探讨,往往就像是豆腐脑咸甜之争差不多。
这也就是方寒了,本就拥有一定的地位,水平各方面没的说,在临床领域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
学术方面,毕竟和单纯的豆腐脑咸甜还是不同的,你无论怎么辩,最终还是要建立在实践上的,而这方面,方寒毫无疑问是站的住脚的。
答辩环节,导师们问了几个问题,本就是应付,方寒也是对答如流。
正如方浩洋所说,方寒在燕中医大和江州医科大讲课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是上千人的规模,这种层次的答辩对方寒只是小儿科。
“方医生!”
“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