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第三类接触(2 / 2)
“我叫陈晨子,你呢?”少女安静下来后,以她一贯的风格和唐逸“攀谈”。
“唐逸。”
“宁宁是单亲吧?有时候看到你接他,有时候是个帅哥,是你弟弟?就是看不到宁宁老妈,怎么,离了?你不学好吧?”
刀子般的问法,如果唐逸真是离异人士肯定尴尬的不行,唐宁却是插嘴道:“我妈可漂亮了,在外地。”
晨晨眼里闪过“果然如此”,“你多关心下宁宁,我爸妈也离了,我就是个样版,现在我有两个家,可是我妈看到我就哭,去我爸那边吧,我看他老婆就生气,去了就挑事,我爸就整天和她干架,所以我哪个家也不爱去。宁宁长大了成了小陈晨子,那时候儿你就后悔去吧。”她很平淡的说着,就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唐逸本来想说什么,但最后就点了点头,小女孩虽然不懂礼貌,却是直来直去的姓格,好像也真挺关心唐宁。
“好了,上次讹了你500块钱,我花光了,等下次还你吧,我跟我花心老爸去要。把你电话给我。”
唐逸笑着摆摆手,“算了吧。”
“算什么算?”晨晨瞪起了眼睛,“我是看宁宁的面子,说还你就还你,姐是个讲究人知道吗?”
听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的小女孩大模大样的自称“姐”,唐逸无奈的摇头,在小女孩儿逼视下在她递过来的纸牌上写下了自己的电话。
“菲菲,走吧!再晚二婶又发飙了!”晨晨吐出嘴里的吸管,很麻利拉着菲菲的起身。“宁宁,撒呦那拉。”,临走前挥动小手很可爱的跟唐宁告别,对于唐逸,却是理也没理。至于菲菲,自然很有礼貌的给唐逸鞠躬:“叔叔再见。”
看着两个小女孩的背影,唐逸笑了笑,转身拍拍唐宁的小脑袋,宁宁的新朋友,都很有趣。
……
当二零一一年元旦钟声敲响,共和国沉浸在新年喜庆之中时,辽东百余名公务员下岗的消息再次震动了华夏大地。
年终评测时,全省共计一百多名公务人员因为最终审核没有通过被勒令下岗,不但解除了公务工作更被直接下放到人事系统的人力市场,成为真正的待岗人员。这些人都是被屡次举报,在督察系统的档案上记录在案,本来大多数人还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又都没有重大过失,只是工作时态度不够好被举报的多了点,大不了批评教育嘛,可没想到坏消息从元旦前就开始传开,据说在元旦前的省委常委会议上,经过众大佬的讨论,唐逸书记拍板作出了最坏的决定。
一些人不相信,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则开始四方拜佛,但最后大家都免不了同样的厄运,这次省委是动了真格的,找谁说话都不好使,用下面公务人员的话,只要记录“花”了的,就肯定是死刑。
这一招无疑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辽东的公务人员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督察制度不是摆设,而身为党政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特权阶级,尤其是和普通民众打交道的岗位,就更加要小心谨慎,还像以前那样摆架子故意刁难,分分秒就可能导致记录被写“花”。而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就会是失业,真正的失业。
……
“唐书记的雷声是越来越令人清神了!”陈波涛笑孜孜的品着茶,自从他坐上了辽东第三把交椅,越发的韬光养晦,很多人认为他可能心里会对薛川有想法,但却不想这一年来陈波涛几乎给人一种淡出辽东政坛的感觉,好似就准备等着到年纪退二线了,在各种会议上讲话是越讲越少,作为最有可能平衡唐逸党内权力的专职副书记,更是对唐逸亦步亦趋,大家也都说陈书记是年纪愈大胆子愈小,竞争省长失败后陈书记换了个人似的,和以前不能比了。
只有唐逸,每次和这位老伙计在一起品茶的时候,都安心的很,如果说自己离开辽东,谁最能平衡辽东的局势,最能令辽东维持这种平稳的发展势头,那么,薛川不行,其他人更不行,能担此重任的,非陈波涛莫属,所谓不争也是争,陈波涛无疑是最能了解自己心思的,自己走后,如果辽东一号位置放一个雷厉风行类似自己或者薛川这样的人物,接下来的辽东政局定然是一片腥风血雨,想撼动自己经营的辽东政治基础,殊非易事。这场政治斗争必然残酷而激烈,也不是短时间能落下尘埃的,而争斗之后不管鹿死谁手,对辽东都不是一件幸事。
自己早晚要走的,只是怎么能令陈波涛接自己的班,却是要大费思量,好在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来。
这些话自然不会和陈波涛或者别人讲,任谁也不会知道唐逸属意的接班人就是现在“清淡无为”的陈老。就算在唐系集团内,盯上这个位子的也是大有人在,任谁都知道,辽东省委书记这个位子,自唐逸起,必然要牢牢抓在唐系集团手内,至不济,也需是中立人物掌舵,而断然不会花落别家。
“按劲光的意思,力度还是不够。”唐逸淡淡的笑,慢慢品茶。
陈波涛眼前闪过那个学者气质的中年干部,就轻笑起来,“劲光,还是差了点火候啊!”
张劲光是唐逸钦点的督察局局长,原安东的“求是”,执行起制度来那是一板一眼,不讲任何情面,这次公务员下岗。以他的标准,那是还有相当一大批的落网之鱼的,必定一百余人分散在全省各市县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多市县根本未曾触及。重灾区更是安东,这个公务系统综合评价实际最高的城市,被下岗公务员比例却也是最高。
唐逸笑了笑,“慢慢来吧,人尽其用,他在这个岗位就很好。”
陈波涛默默点头,人尽其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而唐书记在这方面无疑很成功,他在用人上仿佛有种天生的嗅觉,总是能扬长避短,令一些官场异类也能在辽东政坛上焕发出光芒。
……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