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节 买下高昌第一更(2 / 2)

加入书签

王及善出列,李元兴则让到了一旁。

“圣上,西突厥已经连续三次派遣使节,虽然第一批使节还没有到长安。但他们的意思已经从伊州那边传了回来,臣原本的打算等他们到了,再详细的问询之后,再作汇报。却谁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臣只有先口述了!”

“口述无妨。”李二这一句是有必要的。

表章是正式的文书,仅仅口述这是对朝会的不尊重,所以需要李二这一句免罪的话。

“圣上,西突厥认为,高昌有意卡住了商路。已经连续三个月,西突厥没有买到茶、丝、盐、铁、布了。臣查过商业部的账册,这几个月来虽然销量有所减少,但也仅仅相对贞观二年初,相比起武德九年,数量并不算少的货物,从丝绸之路运往西域。”

王及善没有说假话,从丝绸之路西去,这是有官方记载的。

唯一所差的是,九成的货物都在半道转向北,然后卖给了东突厥人,运到高昌的不足一成。而且完全没有茶这一项。

好在高昌原先的存货非常多,只是没有了贸易,并不影响高昌自己的使用。

可放在西突厥,却是完全没有货物。

没有丝、布。西突厥人还可以过日子,没有盐。还可以从吐谷浑北方,那大盐湖买到一些很粗的沙盐,熬些咸水勉强对付。可没有茶,这就是要命的事情,无数人会生病,所以西突厥很轻易的就被秦琼的人挑拨了。

李二经王及善这么一说,完全就明白了,所有的一切都串起来了。

李元兴这是给天下人演一出戏。

“皇兄,臣弟以为。大唐为天下大邦,自然有维护小邦的义务。西突厥与高昌的冲突。臣弟已经打算介入调解。并且致电伊州。无论如何也要保下高昌王。”

“五郎,那接下来呢?”李二笑着问了一句。

“臣弟认为,首先是以百姓安危为众,高昌百姓原本就穷苦。受此大难怕是这个冬天也难过了。臣弟认为。先送些粮食救济一下。至少让百姓渡过冬天。”李元兴按着李二的提问,很有分寸的回答着。

送粮,为什么要送粮。为什么不派兵接管呢。李二有些不理解了。

可朝会上,许多话还是会传出去的,李二可不想让长安的百姓,还有各帮的使节对自己,有大唐有什么看法。

李元兴提出送粮,那就送。

李元兴这时又说道:“臣弟以为,帮高昌复国。可以谈,此事是高昌王的错,还是突厥王的错。还是未知,所以臣弟认为,西突厥可以劝其退兵。”

“秦王殿下,我大唐不派兵,光凭一句话就叫西突厥退兵,怕是不能!”候君集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众位将军也表示既然占了城池,怎么也不可能退兵。

“候尚书说的有理,那么,快要过年了。也不能让大唐军士过于辛苦,不如出些钱粮,将高昌赎买回来。想来有所得,西突厥还是可能一谈的。至少这份支出,既然是帮助高昌赎买,本王以为高昌王将来加些利息还上这笔钱粮也是合适的。”

李元兴竟然提出花钱帮高昌王买回来了。

有将军就不愿意了,程魔头又跳出来了:“秦王殿下,那高昌王不可信,他要是不还怎么办,老程信不过他。”

“人之初,性本善!”李元兴很平淡的回了一句。

扯淡,完全就是扯淡了。这个时候,权贵们几乎已经明白了。

还不还钱是另一回事,你高昌欠了我大唐的钱粮,只要你欠着,那么我们大唐就有资格对你高昌指手画脚,真的要赖帐,大唐的将军们会用刀剑和你高昌去谈判。

“既然如此,就致电,谈判!”李二对此事作了一个结论。

李元兴施了一礼:“臣弟推荐,让房公去谈此事,皇兄以为如何?”

“就依五郎所请,西突厥先行退兵,我大唐先援助高昌一些粮食以让百姓可以过冬。至少利息与高昌如何还这笔钱,再慢慢商议。”李二下了结论,示意众臣表态。

李元兴事先商量好,知道事情全部经过的托们自然是有话说。普通的官员不明白情况的,很快就被误导了。

这只是西突厥出战,送礼就是为了让大唐不要干预。

然后大唐出面调节,让高昌王还回去作他的高昌王。

朝议就按李元兴的说法定下了,谈判,求助,送粮食,西突厥退兵,大唐用钱粮帮高昌赎买回高昌来,再找到高昌王送他回去。

很快,大唐报,长安报头版就按照这个说法登报了。

大唐皇宫李二书房。自然是大唐有身份,足够高,知道机密的权贵们都到这里再开一个小会议,高昌的问题肯定不是李元兴在大殿上说的那么简单。

而大唐秦王李元兴,给自己点上了支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慢吞吞的说道:“粮食送去了,高昌贵族们自然会抢粮,百姓暴动,就请李孝恭去平乱,杀一杀再扶高昌王回到他的王宫,继续去坐的高昌王。至于高昌重臣,本王还是很遗憾,高昌民怨,许多贵族惨死,自然是有百姓的冲动,也有高昌贵族的贪婪与不仁!”(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